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香菇覆土畦栽是香菇栽培模式的一种革新,它利用土壤和荫棚调节温度、湿度,促进夏季出菇,为香菇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均衡鲜菇上市创造了条件,其优点在于管理方便、省工降本、优质高效,且不受海拔限制。2002年我县覆土畦栽香菇60万袋,产鲜菇45万千克,产值2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香菇反季节覆土地栽新技术与香菇反季节常规脱袋栽培技术相比,具有产量高、菇形圆整、菇肉厚、菇柄短、香气浓郁、出口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反季节香菇栽培是指其栽培出菇季节与大面积代料常规栽培季节相反。通常代料香菇出菇期为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5月,而采取反季节栽培法,香菇的出菇期为每年的4、5月至10、11月。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突破了夏季出菇,与代料常规袋栽出菇期相配套,形成周年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该栽培法的技术关键是,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为栽培区,选择适宜的菌种,以及掌握好全年的气候资料。根据商洛高寒山区多年栽培经验,反季香菇工艺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5.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承德市发展地栽香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覆土栽培香菇和脱袋竖地栽培香菇的技术因与架式栽培香菇技术不同,因而在北方通称为地栽香菇或速生菇。由于该栽培方法在承德出菇时间在6~9月份,正好填补了架式栽培出菇的空档,而且生产周期短,省时、省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承德市具备的气候、资源、劳动力的优势使地栽香菇在承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近几年来承德地栽香菇发展一直很慢,经济效益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袋料香菇栽培一直采用春栽秋、冬菇模式,出菇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而4~9月为产菇空白期,鲜菇总量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庆元县竹口镇已摸索出一套反季节袋料香菇覆土栽培的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非常适宜菇农规模生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邓武 《广西农学报》2006,21(6):49-52
本文分析了当地反季节香菇栽培的市场前景,重点阐述了通过采用广温菌种,实行井水降温、覆土降温保湿、二次脱袋转色技术等人工强化调控措施来创造适宜香菇生产的小气候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反季节出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袋栽香菇一般实施秋栽。为提高菇棚利用率,延长供菇时间,近几年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香菇反季节脱袋覆土栽培是指冬季种植、越夏出菇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可省去催蕾、浸水等工艺,为香菇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度环境。可解决鲜香菇夏季供应紧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反季节覆土栽培香菇,是近年来.在低山区和平原地区推广的一项让香菇袋安全越夏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菌袋的成功率。而且能节省管理工时,节省成本。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兴 《福建农业》2000,(6):16-17
覆土地栽香菇技术是我县科技人员和广大菇农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国香菇栽培五大模式之一。1996年省农业厅、省科委立项以来,我县累计有63个乡镇,共覆土地栽香菇16151.68万袋。产鲜菇121137.6吨,产值64606.72万元,在10省(市)128个县(市、区)推广13亿袋。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县食用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那艰苦创业和成绩辉煌的一页。自1990年我县实施以香菇为重点的“三种二养”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1990年的115户计45万袋,扩展到目前的万余户,香菇栽培量也从1994年起一直稳定在4000~5000万袋,年产值超亿元,栽培的种类也从单一秋冬香菇生产,发展成冬菇、春菇、反季节高温菇、花菇、地栽菇并举的周年化生产,并成功开发了蘑菇、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竹荪、草菇、秀珍菇等多种珍稀菇。2004年全县共种植香菇5596万袋,其中在异地16个省市种植1050万袋,  相似文献   

14.
<正> 反季节栽香菇自 1988年在屏南县研究获得成功后,很快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反季节栽培香菇的推广,生产上常出现烂筒、不长菇、袋内长菇等异常现象,给生产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我们自1993 年起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一、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的原因代料栽培香菇,当菌丝长满菌筒后,在适宜的通气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表面菌丝分泌红棕色酱液并逐渐倒伏,使菌筒表面菌丝由白色转为粉红色、红棕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温保湿隔热避光、抗杂菌增韧性的棕褐色菌被,称之为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袋栽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16.
香菇周年生产应依据气候条件,科学安排生产季节,把握技术关键环节,即可利用高寒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生产反季节香菇和优质冬花菇产品,以季节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拓展市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1 利用气候资源发展香菇周年栽培 在自然条件下,高温是制约香菇周年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尤溪县中高海拔(500 m以上)山区,夏季最高平均气温在26℃以下,这种气温基本能满足香菇的生长发育,同时中高海拔山区周年多雾,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发展夏季反季节香菇和冬花菇栽培,形成周年栽培香菇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和荫棚利用率,使整体生产效益得到提高.栽培上反季节香菇因夏季温度高宜采用覆土地栽办法,利用山高水冷的气候特点调节菇场温度,促进香菇的正常生长发育.冬花菇则宜搭建床架排放,以利用温湿度的调节来诱导生产优质花菇.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叶可遮阴降温,为香菇覆土栽培提供了理想环境。该文主要介绍了猕猴桃园覆土栽培代料香菇技术,包括土壤处理及整畦、割袋排放与覆土、出菇管理和采收等。宝鸡地区盛产猕猴桃,为本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制棒时间和不同出菇方式对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栽培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制棒时间安排在冬季(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初)的可明显提高制棒的成活率与香菇生产经济效益;而采取不覆土的出菇栽培方式,可延长出菇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立足三门峡地区,系统报道了春季香菇袋栽技术的创新成果,该研究成果涵盖了春季香菇袋栽的全过程,包括菌种选用与制作、科学安排生产季节、栽培袋制作、菌袋越夏、上架催蕾、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的段木栽培香菇革新到袋栽.其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提高产量,从传统的袋栽香菇到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不仅节约资源,提高产量,还省人工、节成本、无公害、菇型好、成活高。通过近6a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的一些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