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群落的灌草层植物物种丰富度炼山清理的低于未炼山清理的,但炼山清理有利于灌草类植物在巨尾桉人工林幼林期的迁入与定居。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江西省2008年《关于重申全面禁止炼山造林的紧急通知》精神,在全省禁止批准、实施炼山造林,积极推广化学除草和林业机械等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年6月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开始在全省分别对幼林抚育、荒山免炼山造林、防火线修复、竹林清理等四个类型进行了林业化学除草技术应用试验。试验选择了金敦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迪拜  相似文献   

3.
整治国土、维护地力、保持生态平衡是发展林业的基础。炼山是我国南方清理造林地的一种方式、然而,人们对其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不多。为客观评价炼山的生态效果,为造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从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探讨炼山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效果。一、研究方法试验地设在福建省龙溪县团结乡杉松采伐迹地,土壤系红壤,坡位为中坡,坡向是南偏东82°,林下植被以芒萁为主。试验因素为炼山、坡度及整地方式,各取两个水  相似文献   

4.
沈宝贵 《绿色科技》2021,(6):157-158,161
为了解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了炼山、清除和劈条带3种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处理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炼山处理杉木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但叶和枝生物量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炼山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小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为此,提出了炼山处理在杉木幼林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其长期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炼山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处理采伐剩余物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研究表明炼山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等负面问题。为研究炼山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文章以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炼山及不炼山2种造林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能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蓄水保水功能并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炼山后土壤表层pH值提高,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解氮、速效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炼山+全面清理(处理1)、不炼山+局部清理(处理2)、不炼山+带状清理(处理3)、杉木近熟林局部清理套种毛竹(处理4)进行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的毛竹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对毛竹造林的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造林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最高,分别达91.9%、418个·hm-2、403株·hm-2,且当年造林成本最低,为11490元hm-2,分别比处理1、处理3、处理2节省造林投资成本3285、2115、480元·hm-2.  相似文献   

7.
不炼山、化学除草造林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0多年试验表明,采取不炼山、化学除草清理林地保持了原有的植被腐殖质层及养分,5~8a林木生长量超过炼山造林;9~11a显著超过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对尾巨桉萌芽更新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清理方式进行了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对更新林分的萌芽率、生长情况、林地肥力、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炼山方式林分的萌芽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3年生每公顷蓄积比炼山方式的分别高出16%、6.2%、6.4%、36.1%;采用免炼山方式进行萌芽更新造林,能有效提高林地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建立12个径流场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肥力变化进行了6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不同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肥力的较大差异。炼山清理迹地具有短期的激肥效应,经雨水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杉木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其林地肥力变化可分为激肥效应期、肥力下降期和肥力稳定期,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不炼山林地6年的肥力变化可分为采伐剩余物分解初期、分解高峰期和分解末期,经采伐剩余物分解,其林地养分得到富集,肥力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炼山是南方山区进行造林地清理的传统手段 ,是有计划的生产用火活动。炼山点火之前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在点烧的过程中还必须采用正确地点烧技术和方法。1 掌握点火时机炼山点火必须先具备下列条件 :计划燃烧范围杂灌已砍倒并达到可燃烧的干燥程度 ;已开设炼山防火道并经  相似文献   

13.
林地化学除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化学除草是一项效益显著且成熟的除草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的苗圃育苗、幼林抚育、防火林道建设、林分改造、直播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领域。并逐步应用于代替传统“炼山”的“迹地免火清理”等方面。林地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林业建设,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林晓芳 《林业科技》2012,37(6):35-37
对2011年尤溪县的遵林地类型及造林地的清理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造林地的主要类型是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两者分别占全部造林的45.9%、41.5%。在小班数量上,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三者合计74.3%。目前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炼山、人工劈杂,在面积上分别占74.5%、22.9%。  相似文献   

15.
造林地清理是营造人工林的关键。化学除草清理造林地 ,能彻底解除各种为害杂草、灌木 ,改良造林地卫生状况 ,为挖穴造林创造条件 ,是不“炼山”造林的新工艺。“炼山”对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提高效应 ,原因是减少了为害杂草、灌木对幼树争夺空间、水分和养分。但“炼山”对水、土、肥流失十分严重 ,根据俞新舀教授在当年造林地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炼山”的年径流量为 2 74 3.39m3/hm2 ,年土壤流失量为 2 4 .811t/hm2 ,分别是不“炼山”的 11倍和 88倍 ,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流失量分别为不“炼山”的 15倍、2 4倍、16倍和 5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梧州市地貌、植被、森林火灾情况,以及林业的发展,炼山造林的形势需要,对炼山作业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规范性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能提高萌条数量而且能促进萌条生长,提高萌条质量,并对伐桩的萌条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采伐时应尽量降低伐桩高度,并正确留条。  相似文献   

18.
陈黑虎 《绿色科技》2011,(4):75-76,78
指出了炼山是人们为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山地用火烧形式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选取经过炼山处理的营林地区和未经过炼山处理的营林地区栽植时间相差不多的杉木苗木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说明:炼山确实有助于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但这一优势是短暂的,一般只在炼山后的前3年有效,第4年后其生长速度往往不及未经过炼山处理的苗木。  相似文献   

19.
在即将采伐的1代29 a林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后进行5种剩余物处理试验并营造2代杉木人工林。造林后对2代23 a林龄不同处理的杉木生产力进行横向比较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林分蓄积量为不炼山>加倍采伐剩余物>全树利用>炼山>全部清理。通过纵向比较,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林分蓄积量与其1代相比的增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不炼山>炼山>全部清理>全树利用,结论与横向比较基本一致。尽管不同处理杉木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但保留采伐剩余物仍然有利于2代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生产力已超过其前茬的1代29 a林龄杉木林,说明采用适合的立地管理措施是提高杉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林业》2010,(6):69-69
1栽培及管理1.1林地清理在造林打塘前,把造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全面砍倒后,开好防火线.组织好人力后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进行炼山.炼山后应及时挖塘。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1年的9~11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