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里功夫与盆外功夫是盆艺爱好者必修的两门基本功,两者互相作为,不可或缺。盆里功夫是盆景造型的基本保障,如果缺乏扎实的造型功底(包括树木的培植和盆景的造型布局、蟠扎裁剪等技法),难以创作出精美的盆艺佳作。倘若不具备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所作的盆景必定欠缺深刻的意蕴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虚有其表的“呆美人”。  相似文献   

2.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3.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古人关于学诗、写诗方面的一句至理名言。套用这句话,将之引进到盆景作品和根艺作品的创作中来,它同样对作者具有启迪性。很有一些盆景及根艺作者醉心于埋头创作,同时又苦于很难创作出象样的精品来。于是,有的埋怨自己居住地缺乏培养树桩的条件,也有的埋怨城市中难以觅得合适的素材,更有一些人埋怨没有机会外出开开眼界,“借鉴”一番。怪来怪去,他们唯独没有怪自己  相似文献   

4.
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会在沙市召开期间,刘桂生五十余件根艺作品应邀参加了江陵历史文化名城盆景、根艺大展赛。十月九日,李瑞环在省委书记关广富、荆州地委书记王生铁和江陵县副县长肖旭等陪同下,参观了刘桂生根艺作品,给予  相似文献   

5.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人从保护环境出发,好心地提出所谓枯木艺术,以取代根艺。我并不以为然。“枯”者,干枯、枯燥也。如果咬文嚼字地解释,“枯艺”除了被理解为干枯的或者枯燥无味的艺术外,又有什么更新更多的内涵呢?创作干枯、枯燥的艺术值得吗?提倡者认为,“枯艺”是指干枯的树根艺术。其实这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从已发表的“枯艺”的作品来看,完全地道枯死干朽的作品有几件?大多数的作品还不都是那些半死半枯干而实际上还活生生的树根所制成。这些半枯半生的树根所制成的作品,还不仍然是根艺品嘛?怎能说是“枯艺”呢?凡进山觅过树根的人们都知道,完全地道的枯死干朽的树根是少之又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相千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根艺展。”我想对评奖活动提一点异议。中心意思是:根艺应是根艺,而非根雕。因笔者是安徽参展代表之一,故不妨以安徽作品论证一二。安徽参展作品计150件。而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是件竹根雕。该作品以精湛的刀功和巧妙的构图,细腻而逼真地“刻划”了一个须眉皆见五官全存的老者。论功夫可谓不浅,论用心可谓良苦。然而放在树根艺术作品中获奖,却令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而采取不应有的手段,以致影响根艺的独特个性,在介绍根艺的制作方法之前,首先谈谈根艺创作的特殊性。艺术创作都是在特定物质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形成各种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根艺创作就是利用树木的根茎、根枝、根须以及形态奇特的树干、枝  相似文献   

9.
首先明确,这里说的抽象根艺,并非美术界经常提及的、作为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的抽象艺术,而是区别于具象根艺或意象根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应具备以下审美特征:(1)立意、命题是抽象的事理而不是具体的物象;(2)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朦胧的内涵美,而不是清晰直观的表象美;(3)其艺  相似文献   

10.
创作根艺佳品的选材标准有哪些呢? ●木质良好:就是要求根的质地要坚韧细腻、光滑透亮、耐寒抗热,制成的作品不变形、不开裂、不腐蛀,具有保存价值。笔者见过一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根艺作品,所用材料,无不是质地良好的树根、树桩或树兜。根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若真用“腐朽”之根作材料,其结果必定前功尽弃。●形态奇特:就是指自生或环境所造成的根的形态的严重畸变。如盘根错节、曲折凹凸、奇疤怪瘤、裂变空洞等。罗丹说过:“自然中  相似文献   

11.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12.
林思进所提的根艺发展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所以要"常谈",可见问题并非引起大家的重视也没有真正的解决。我们认为,林先生的意见是较为全面的。这就是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而要作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对用生挖来的鲜根加工制作成的"作品",一定要严加禁止,更不能让其获奖。本刊的"根艺天地"栏目虽没有取消,但所占篇幅不多,且并非每期都有。希望广大根艺爱好者理解,并切实地按林先生意见去办。我们再次向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呼吁: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定出相关条例,禁止乱采滥挖树桩、树根的不良行为。本刊愿和大家一起,为做好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湖北省根艺的发展,省花木盆景协会于今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在武汉市汉阳琴台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届根艺展览,除将参加全国根艺展获奖作品向全省人民汇报外,并组织了本省地、市、州广大根艺作者的精品一千多件参加展出,是全省根艺作品的  相似文献   

14.
花几根艺品     
以树根桩头制作花几自古以来都有,近来似乎多些,但是大都是四平八稳的,缺乏“艺”味。其实,一件好的花几根艺作品,它可以当主角,使花几上的摆件成配角。如图中的根艺花几《仙女散花》,是一件完整的根艺作品。抽象的象形仙女,下凡时有动感的彩带,云层的飘逸,手托花盆在头上,似作把美好的鲜花散向凡间。它的第一主题已经确立,意境深长。如果配上一盆花,特别是悬崖式花桩盆景,就更加深其第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根艺摄影一般情况下用标准镜头,在适当摄距可保持作品不变形。至于实在小的作品才使用中焦镜头。要反映根艺的质感,使其有很好的清晰度,加上根艺为静物,又常在室内陈设,拍摄时多用小光圈,慢速度。故最好备个三脚架。有了这些器材便可进行拍摄了。  相似文献   

16.
纵观当代根艺作品,除了为数不多的“龙”(中华的象征)、“排球女将”(时代的讴歌)外,象“屈原”、“不肯过江东”等表现民族精神,古代神话重大题材的根艺力作为数极少。大量的是花、木、虫、鱼、飞禽、走兽之类的几上玩艺儿。是根艺难以塑造历代雕塑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三)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根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根料自然色彩和形态的限制。这就使根艺在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手段,从而形成情调各异的艺术风格。在根艺创作中,大致有这么两种方法:一种是纯粹的剪裁加工,即只采用“减法”的造型形式,不加任何雕琢、着色和光饰;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8.
在美学研究的范畴内,意象是一种审美心理现象,被解释为有一定意义的明白的形象。对于根艺来说,审美活动不仅突出地反映在欣赏的过程中,而且创作过程同时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存在;因此意象性也就贯穿于根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始终。那么意象性在根艺中有哪些表现呢? 在根艺创作中,创作者综合自然中或生活中诸多零散的事物形象及其细节,按照可能有的逻辑结构,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形态特征,抛开偶然的形象枝节或不注重对象的具体形态,创造一个朦胧含蓄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及其意蕴必须经过欣赏者的联想  相似文献   

19.
由福建逸仙艺苑根艺研究会举办的、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根艺展览3月在福州举行。参展的有30年代福建根艺传人、全国根艺一等奖获得者林祥梧等数十位名家和新秀的佳作200多件。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和湖北省第二届根艺展中,看到一件获一等奖的根艺作品孔雀,题名为《美丽的公主》。出自一位青年作者之手。从根艺的物象讲,“形神兼备”,是无可挑剔的。但命题与物象并不契合,值得探讨。大家知道,孔雀有雌雄之分,雌不开屏,雄开屏。这是孔雀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