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连宾 《中国食用菌》2004,23(4):26-27
人工栽种红托竹荪一般在2~3月或10~11月下种,3~6月或6~8月出菇,因其生长周期较长及特有的清香风味吸引了各类昆虫和一些小动物,从而导致病虫危害。据初步调查,竹荪人工栽培中发生的病虫害类群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线虫类病害,昆虫类病害,另外一些小动物如老鼠等的咬吃亦可造成危害。近年来,贵州、重庆和四川等地竹荪栽培常发生大面积竹荪球腐烂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竹荪人工栽培成为一项高风险产业。菇农为了控制病虫害,往往病急乱投医,农药使用过量,既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还会造成许多后遗症,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发病部位感染的真菌菌丝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2个菌株中,11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1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引起红托竹荪腐烂病后期侵染导致二次病害的真菌主要是木霉属真菌,也是腐烂病发生后红托竹荪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的主要原因。因此,红托竹荪腐烂病防治措施中需针对木霉属真菌的生长特性,加强对木霉属真菌侵染的防治,降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后的二次病害。  相似文献   

3.
华香  陈玲 《蔬菜》1996,(5):18-18
短裙竹荪稳产高产栽培技术641101四川内江市凌家伏龙乡新农业开发部华香,陈玲可食用的竹荪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但以短裙竹荪品质最优,其菇体洁白,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售价要比长裙竹荪高出许多。而短裙竹荪在用料和方法上与长裙竹荪的栽培有很大差异,难...  相似文献   

4.
徐显平 《食用菌》2000,22(4):28-28
江汉平原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作培养料种竹荪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1994年监利县周老咀镇兴办新产业,用秸秆进行生料阳畦栽培长裙竹荪试点,3月初播种,部分试点于7月出荪,9月底结束,可是另一部分试点却未能出现菇蕾,菇农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五年的研究,基本找出了不现蕾的主要原因,并探索出适合当地栽培竹荪的关键技术,现阐述如下:1自然气候 监利县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属温湿地区,海拔低(30~35m),地下水位高,年日照2100 小时左右,日照时间长。在这种自然气候和地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出完头茬就没有第二茬,有的头茬出一半就停止出菇,且小菇开始发黄、发烂或发干,直至死亡。导致平菇产量下降,菇农损失严重。根据发病机理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目前防治平菇黄菇病的具体操作办法,可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开虎 《食用菌》1993,15(3):32-33
可食用的竹荪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但以白色短裙竹荪品质为最上乘,其菇体洁白,营养丰富,食味鲜美,因此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售价要比长裙竹荪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我市将乐、泰宁等县竹荪大面积暴发粘菌——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 Roth(李玉教授鉴定。以下称褐发网菌),损失严重。褐发网菌已成为竹荪栽培的一种严重新病害。但由于褐发网菌是近三四年刚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许多菇农对它认识还不足,叫法不一,用药也不一。菇农有叫黑孢菌、灰毛菌、黄毛菌,也有叫黑炭菌等;是病是虫弄不清楚,用药五花八门,如有用柴油浇喷、碳氨撒打、农药喷雾,也有用明火燃烧等等。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防治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棘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棘托竹荪(Dictyophotaechino-volvata Zang,Zhenget Hu.)是新近发现的竹荪新种原产湖南会同。我所于88年引种,89年在毛竹(Phyllo-stac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中进行不同栽培料、不同播种方法和栽培料不同消毒方法的试验。现将棘托竹荪的出菇特性和不同栽培措施与发菌快慢、污染程度及菇蕾产量的关系总结成文,以供参阅。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棘托竹荪的试管母种于88年从湖南会同引进。按竹荪菌种的一般配方逐级扩大制种。于1989年4月17日播种栽培。 (二)栽培场地:栽培场地在浙江富阳县新民乡一户农民的宅前毛竹园里。地理位置处于东  相似文献   

9.
果园套种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少风  林心明 《食用菌》2000,22(6):37-38
我市地处闽北山区,生产竹荪的条件优越,自1990年推广大田阴棚栽培竹荪技术以来,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竹荪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生产规模一度萎缩。1995年,笔者进行了果园套种竹荪试验,利用果树形成的遮阳条件栽培竹荪,降低了竹荪生产成本。该技术推广后迅速为菇农所接受,使我市竹荪生产规模得到恢复并有所扩大,年栽培量超过4669000m2。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栽培工艺11 场地整理 桃、榛、柑桔、板栗、葡萄、杨梅等果园均可作为套种竹荪的场地。地势较平或缓坡地果园,可沿果树行间的排水沟作畦;地势较陡的梯式果园,则…  相似文献   

10.
素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之美称的竹荪,由于菌体俊美飘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6月份以来,顺昌县高阳乡的菇农们又逢竹荪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解决菇粮矛盾,做到菇粮双丰收,我于1990年以来,进行了竹荪畦床套种香菇试验,试验面积400m~2,收香菇422.15公斤,竹荪41.6公斤,总收入达73731.3元,纯利润为53037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品种选择:竹荪采用长裙棘托品系中的高温型品种;香菇选用中温偏低型品种。 2.季节安排:竹荪在秋季(10—11月间),即在香菇脱袋下田前15天进行堆料播种,使菌丝萌发定植。香菇排场后,10天左右开始喷水转色,这时,竹荪菌丝已布满基  相似文献   

12.
果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葡萄、柑桔、李、梨等果园和房前屋后的竹木林下空闲地,是套种竹荪及其他食用菌良好的天然场所。在果园里多层次立体种植,即节约遮荫材料,省工省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达到果菇双收的成效。1栽培季节的选择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竹荪生长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2014年至2015年对红托竹荪几个主栽地区的腐烂病进行了调查研究。以病害棚中的发病竹荪蛋为材料,观察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叶高  林汝楷 《食用菌》2003,25(2):41-42
2002年,我市泰宁县龙安乡等地农民春季种植的竹荪受到粘菌(初步认定为美发菌)的危害较为严重,损失极大,应引起各地重视。目前我国对粘菌危害食用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这种粘菌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就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先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5.
5月28日,顺昌县大历镇菇农们正忙着采摘、摆排竹荪,上炉烘烤,每道工序有条不紊。2008年顺昌县被授予"中国竹荪之乡"之后,其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吸引了客商踊跃收购。今年竹荪开采上市以来,竹荪价格一路飙升,最高达360元/kg,价高畅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地菇农的平菇生产,退菌现象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二、三潮菇,有的仅出一潮菇,甚至只菇未出,刚发好菌的菌筒就大量退菌,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菇农一筹莫展。轻者勉强保本,重者绝收。这种现象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及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也越来越引起我地菇农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分析我地菇农的栽培生产全过程,就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谈一些浅显看法。1 笔者认为,退菌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菌株种性严重退化。由于一些供种单位或个人,受利益驱动,不讲信誉,对出售的菌种不作必要的出菇…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79年对竹荪进行研究,当年8月16日从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唐范公社竹林下采集并分离得到短裙竹荪菌种,8月29日又从广州黄花岗公园竹林下采集并分离得到橙黄竹荪菌种。我们对上述二个菌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基本摸清了短裙竹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掌握其栽培技术,多批次较大量地栽培出子实体。一、生长发育条件 (一)营养:自然界中,竹荪菌丝体蔓延于竹林地下的死亡竹头、竹根上及其他森林下的枯枝落叶上,在合适的气候下便长出子实  相似文献   

18.
吕朝玉 《食用菌》2008,30(4):35-36
近几年来,我市竹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13hm^2。由于竹荪原料丰富,价格稳定,市场看好,栽培操作简单,管理粗放,菇农种植竹荪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由于生产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竹荪接种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笔者进行针对竹荪接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竹荪接种成活率高达95%-98%。现将接种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竹立体林业,是利用竹林荫敝度和自然湿度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生态环境,及地面有效面积栽培竹荪。由于竹荪菌丝不能分解活竹根,不但没有影响竹子生长,而且经过翻土堆料提高林地保水性能,促进毛竹根系向松土伸长,提高翌年多笋多竹增加林业效益。林地种竹荪,人日均种50m~2,产量在2公斤左右,按现行价格,产值在200元以上,就地取材花工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7,(6)
<正>竹荪长蕾采摘季节,遭遇高温干旱造成竹荪菇蕾萎缩死亡。有什么预防措施,现借贵刊一角,解答菇农的疑问。连日的天睛高温水分蒸发量大,竹荪栽培畦地表土失水干旱,造成竹荪缺水性萎蕾,表现为菇蕾色泽变浅黄,外膜收缩皱折;手抓菇蕾内外滑脱,质地柔软;翻开培养料,菌丝萎黄,基料干松。而竹荪喜荫湿土壤生长。菇蕾生长期,基质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