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应用增温剂试验栽培姬松茸,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上海上半年,安排3月中旬堆料发酵,4月中旬播种,5~6月出菇;下半年,应在7月中旬堆料,8月播种,9~10月出菇。2菌种制备 母种采用常规PDA培养基,25C培养约10天。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菌种,接入母种后25~35天满瓶。3 培养料堆制①配方:按常规双孢蘑菇配方操作。推荐配方(111m2用量):稻草2000kg,硫铵25kg,尿素7.5kg,石膏60kg,过磷酸钙60kg,干畜粪粉400kg,菜饼粉50kg或豆饼粉…  相似文献   

2.
夏季利用菌糠棚栽草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6~8月份.气候闷热、蔬菜大棚、菇棚基本处于闲置期,利用闲置棚生产草菇.不仅可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实现周年化生产食用菌。1配料堆制 配方为平菇或金针菇菌糠80kg,麦秸粉23kg、石灰粉 9kg左右.多菌灵 0.1kg。水 170kg左右。将未霉变的菌糠打碎暴晒2~3天,按配方将料拌匀,堆积发酵,料堆高约1m,宽1~1.5m.长度不限.料堆压实(勿过紧),用粗约10cm的木棒,每隔1m左右打一个到堆底的洞、盖膜发酵,待温度升到65℃时.保持12小时左右翻堆、如此翻堆3次,当料有白…  相似文献   

3.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1981,(4)
剑麻渣栽培草菇只需少量的稻草,成本低,产量高。其栽培方法是:先将剑麻渣堆制发酵15天左右,再和稻草混堆。先铺一层厚6~8厘米稻草,淋一遍水,然后铺一层麻渣,这样逐层堆成宽2~2.5米、高1.5~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6~7天后,堆温达70~80℃时翻料,同时加入1%的过磷酸钙,调整pH,提高堆温。建堆10~11天,第二次翻料,经15天左右的发酵分解,即可栽培。剑麻料可以利用二次,第二次产量并不亚于第  相似文献   

5.
麦秸是农作物的主要下脚料,每年6-7月份都有大量的麦秸,为就地取材,经我市农户用麦秸加适量棉子皮熟料试种平菇,转化率达150%以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配方及料处理 新鲜无霉变麦秸(3-5cm)50%,棉子皮20%,麸皮8%,玉米面5%,石灰2%,克霉灵0.1%,磷肥1%,尿素0.3%,料水比1:1.2,料拌匀后做堆发酵,堆宽2m、高1m、长不限,当料温升至65℃翻堆,维持6-7天,见料面有白色放线菌、料成棕褐色且清香即可。2 装袋灭菌 装袋前扒开料堆,降温至20℃左右,用50cm×22cm…  相似文献   

6.
我县从1981年开始推广阳畦栽培平菇,近几年每年的投料量(棉子壳)在700吨左右.虽然平菇对生活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但每年都有部分菇农栽培失败.现将其失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一)菌种块发黄,菌丝萎缩产生原因:①栽培期气温高,畦面覆盖物薄,料温长时间超过40℃.②高温季节栽培,料厚或料堆制发酵未达到要求,播种后培养料继续升温发酵.③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床地发生食菌丝的螨类.防止措施,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料面整成龟背形,料床内要开沟,畦面覆盖物要厚一点,高温期中午要进行喷水降温.一般培养料不需堆制发酵,对培养料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些书刊介绍棉籽壳不经灭菌生料制种,且方式多样。据笔者试用,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容易污染杂菌,而采用棉籽壳发酵料制平菇栽培种,通过反复试验,其质量与熟料种无异。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配料发酵:棉籽壳50公斤,生石灰粉1公斤,50%多菌灵100克,尿素100克,水75公斤左右,拌匀后堆成高0.8米左右的圆锥形,稍拍实,顶部插入一支温度计,覆膜进行发酵。约经48小时,料内温度可达60℃以上,此时进行翻堆,复堆后经36—48小时,料温再次达60℃,棉籽壳呈棕红色,上长有大量白色菌丝,有股香味时,发酵即可结束。  相似文献   

8.
污染料栽培鸡腿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底我们将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等的污染菌袋和劣质菌袋发酵后栽培鸡腿菇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污染料的堆制发酵 将污染杂菌的菌袋和劣质的菌袋剖开取料,按5%和0.1%的比例分别加入生石灰和克霉净,调节含水量65%左右,拌匀进行常规堆制发酵。每次投料1500kg,共堆制3次,约4500kg。2 装袋播种及培养 采用 28cm × 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按5层菌种4层料层播法将发酵好的料装袋接种(瑞七菌株),接种量为15%。料袋要求两头紧中间松,四周紧中央松,并在装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并参考外地经验,我们总结出代料发酵处理,保证平菇稳产高产的措施,其单产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20%左右,方法如下: 一、晒料。在播种前期将栽培料摊放在阳光下曝晒3~4天,晒时可掺进2%的石灰粉,晒后趁热堆积起来。二、生料堆积。将晒后的原料按100公斤加进石膏粉1.5%、过磷酸钙3%、杀虫农药少量,料水比为1:1.4左右,充分拌匀后堆积起来,堆宽1.5米,高1.2米,长度不限,顶部呈龟背型,堆好后四周拍紧。料堆顶部用直径5厘米的木棒每0.4米左右打一孔至料堆底部,然后复盖薄膜让其升温发酵。三、发酵温度和时间。早秋播种由于自  相似文献   

10.
我地区7~8月室内气温在22~25℃,生料栽培,培养料有一个迅速升温阶段,温度高达38℃以上,会发生烧菌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验用堆料发酵进行床架栽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料制备 ①配方:阔叶木屑78%,大麦粉或麦麸20%,石膏、白糖各1%,石灰1.5%,多菌灵0.l%~0.15%,水60%~65%,pH值8~9。②拌料:先将石膏、多菌灵、石灰、大麦粉混匀,再与木屑拌匀,将白糖溶于水中拌料。③发酵:将料堆高0.8~1m,每堆以250kg为宜,覆膜发酵一周,于第5天翻料一次。  相似文献   

11.
王永庄  孙质蕙 《食用菌》1989,11(6):28-28
平菇墙式栽培主要程序:原料发酵处理,播种压块发菌,菌块垒墙出菇。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原料堆积发酵取无霉变的棉籽皮先翻晒几日,再加过磷酸钙1%、石灰3%、水120~130%,拌均匀后堆积发酵,堆高1米、顶宽80厘米、长度不限,堆面盖上塑料膜。料要尽量堆松些,料的含水量也不能太高,以保持料堆的良好通气条件。一般堆积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44~50℃时开始翻料,以后每天翻一次料。随着料温的上升,料里出现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并散发出清  相似文献   

12.
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新技术,系采用堆制发酵的方法,控制在适宜温度下,在一定时间内诱发85~90%的杂菌孢子萌发为容易杀死的营养生长体,然后给以热蒸气2小时就能达到灭菌效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用于新鲜棉籽壳或初期污染料和陈旧结块的棉籽壳的灭菌,栽培时料内勿需再加多菌灵,在开放接种时亦不会发生污染。经灭菌处理的栽培料,质地腐熟软化,平菇菌丝生长快,健壮洁白,产量明显提高。此项新技术由河北省正定县棉花良种公司和河北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用稻草之类作培养料,制堆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稻草腐烂变较,料堆逐渐下沉变实,堆中心通气不良,好氧微生物一旦耗尽了可利用的氧气,代谢活动即停止,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则加快,产生厌氧发酵。为了弥补料堆氧气不足,每隔3~4天要进行翻堆,需连续翻4~5次。即使这样,堆料中、下部要避免厌氧发酵仍很困难,且由于料堆表面干燥、温度低,表面的部分料不能较彻底地发酵。为此,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有效方法,即采用室内后发酵。但是,  相似文献   

14.
答读者     
《食用菌》1983,(6)
蘑菇堆料为什么要翻堆? 答:蘑菇料堆制过程中要翻堆,是为了改善堆内空气条件,调节水分,散发废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利进一步发酵,使培养料得以良好的转化和分解。翻堆时需把上面的料翻到下面、外面的翻到里面,把粪草充分抖松、拌匀。一般要翻4~5次,通常每次间隔时间是7、6、5、3天。具体的翻堆间隔时间和堆制总天数,应根据天气、草的种类、料温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第二次翻堆  相似文献   

15.
我站从79年开始试验生料制蘑菇二、三级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法可以节省草料堆制发酵的工序,简化操作。实践应用表明,生料未经堆料,碳、氮损失少,后劲足,菌丝生长强壮,在夏、秋季能忍受33~35℃高温的袭击,菌丝不易萎缩、老化。用生料二级种扩接三级种,以及在大床栽培上,菌丝恢复快,吃料快,试种单产达1.5斤/尺~2以上。现将几种生料的制种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川才 《食用菌》1992,(1):29-29
平菇栽培中,常会碰到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加以排除与防止,以期获得高产,据笔者多年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播种后料发酵为害及防除①发生条件:9、10月播种温度高,或生料栽培堆制发酵时散热未尽便上床播种,特别是料层过厚(12~15cm以上),最易发生.②症状:播种后头几天,整个料面菌丝生长旺盛、粗壮、浓白,随即有的床面菌丝突然消失,消失处无任何杂菌,而且消失点不断扩大,培养料发热,拌有浓烈刺鼻的酸、馊及霉、酒混合味,料发粘.其原因是由于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有害气体及酒精等有毒物质毒害和抑制了菌丝生长.③处理办法:立即打开发酵处的盖膜,将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3年引种试验示范,总结提出大球盖菇发育起点温度为8℃,按日均气温·料温,评估出从堆料播种到出报信菇的有效积温为1 000℃。依据有效积温管理公式W=∑(T-t)×d倒推安排与当地适温雨季吻合的出菇期,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播种期;介绍根据气温选择生料栽培或发酵料的栽培模式。建议秸秆种菇后菇渣还田,以利于促进土壤物质有机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20.
用棉子壳早秋栽培平菇,中秋节鲜菇上市,售价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发菌期气温较高,培养料易染杂菌,栽培风险较大。巧用增氧升温发酵法处理培养料,不仅污染率低,而且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巧用自然热源,提高发酵起点温度发酵的目的是利用高温微生物活动产生的热能杀灭中低温有害微生物,降低培养料中的病原基数。高温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为50~60℃。常温下,高温微生物不活跃,而中低温有害微生物因温度适宜而大量繁殖。这样不仅消耗培养料营养,而且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应设法提高料堆的起点温度。可于棉子壳爆晒结束日的下午趁热拌料,以利高温微生物早活动,多产热,快升温,缩短中低温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存活时间。2科学用水防过量发酵过程中会损失部分水分。为防止缺水,拌料时往往加水偏多,使培养料透气性变差,不利于高温微生物的活动。而且,水多加大了培养料的热容量,料堆升温慢。所以,拌料时加水要适量。应根据棉子壳含绒多少确定适宜的加水量,绒多多加,绒少少加,将料水比控制在1∶1.2~1.4。拌匀后用手使劲握料,以指缝间能有2~3滴水滴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