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2000,(5)
①高温蘑菇 夏菇":菌丝生长 2 0~ 38℃,子实体生长 2 5~ 34℃,70天左右可收 5潮菇,平均7kg/m2 以上,高的可达 1 5kg/m2 以上,菇圆正、洁白,一般 5~ 9月均可栽培(栽法同秋菇),是夏季蘑菇上市的好品种,母种每支 4 8元。②四季平菇 丰野 7号 ":抗杂力极强,出菇温度 3~ 35℃,浅白色,扇形,叠生,韧性好,发菌快,早熟高产,是我市郊当家品种,6~ 7月栽培,8月上市,冬季3℃以上照常出菇,属广温型,是周年栽培的好品种,转化率 30 0 %~ 370 %,母种每支 30元。③供应优质棉子壳。信款寄:31 0 0 2 2,浙江杭州市石…  相似文献   

2.
朱宏发 《食用菌》1998,20(1):22-22
平菇P40是笔者近年从多个由高温型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耐高温菌株,已于1996年在全国试推广,均表现出高产性能。该菌株在夏季36℃能正常出菇,且菇形好;抗杂性极强,6~8月用生料袋栽发菌成功率均达100%;出菇早,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菇体白至乳白色.菇盖直径10~180m,柄长3cm左右,丛生,转潮快,产量高,足高温季节栽培的理想优良菌株。 1 生活特性 1.1 培养基质 可用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稻草等主栽原料。棉子壳、玉米芯可采用生料袋栽,稻草需发酵后进行袋栽或畦栽。采用熟料栽培添加10%~20%的麸皮或玉米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1.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出菇温度10~36℃,最适18~28℃。适宜播种期3~9月底,出菇期4~11月底。 1.3 光线 菌丝生长对光线无明显要求,黑暗、明亮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需有散射光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无光线均可。  相似文献   

3.
胡贵权 《食用菌》2001,23(4):11-11,21
荆蘑2号是本研究所选育的一个双抱蘑菇优良菌株。经大面积栽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菇形、菇质、产量等方面都比较理想。为了便于广大蘑菇栽培户了解该菌株,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1 主要特性1.1 菌丝生长势强 该菌株的菌丝在 9~32 ℃下均能生长,最适为 23~28 ℃;结菇温度10~24℃;最适 14~20℃。菌丝白色.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发达.生长速度中等。在麦粒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强壮、有菌被出现;在粪草培养基上,一般不结菌被。1.2 菇质好 菇形圆正,菇体白色.无鳞片,菌盖厚,柄较短.菌肉组织结实…  相似文献   

4.
鸡腿菇EC05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EC05是我所于1995年5月用采集的1株重12kg的野生鸡腿菇,经分离驯化育成的特大型广温粗放高产菌株。通过栽培表明,该菌株特别抗杂、抗衰老,可用栽过食用菌的废料进行栽培,尤其适于稻、麦等整草和秸秆免浸泡生料露地栽培。1 子实体特征 形如火鸡大腿,群生或单生。菌盖圆柱形或钟形,表皮有反卷毛状鳞片,菌柄长15~30cm,粗2~5cm;菌环脆薄,易上下移动或脱落;菌褶与菌柄离生,初期白色,开伞后变黑;孢子黑色。菇体硕大肥嫩、粗壮,高15~35cm,洁白、清香。2 生物学特性 ①温度:菌丝生长适温3~35℃,最适20~2…  相似文献   

5.
雷萍  李峻志 《食用菌》2000,22(5):13-13
平菇富平 1 2 5菌株,是笔者于 1 998年 1 1月在陕西省富平县解放乡南社村的一棵杨树根上采到的丛重8 0 8kg的大平菇,经组织分离获得纯种,驯化栽培性能稳定,编号为富平 1 2 5。经大面积栽培,与其它当地平菇品种相比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为了使该品种在其它省、区得到推广应用,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 菇体形态特征  平菇富平 1 2 5,子实体丛生,蓝灰色,袋栽丛生侧向生长,菇盖圆形,边缘光滑,直径 8~ 1 6cm,菇盖中心肉厚 2~ 2 5cm,柄长 2cm左右,菇体韧性极好,运输装筐时不易破碎。成熟的子实体孢子释放量少且…  相似文献   

6.
平菇1020菌株是我地的一个当家品种.通过六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栽培表明,具有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出菇温度范围宽、生长周期短、转潮快、产量集中、适应多种培养料及栽培方式、菇质韧性好、商品价值高等特点.现将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一)主要特性菇体白至黄白色,覆瓦状丛生.单丛2~4kg.菌柄侧生,长3~5cm,菌盖直径10~15cm.菌丝体洁白浓密棉絮状,在组合培养基上爬壁力强,菌苔厚可达2mm.菌丝体生长温度2~37℃,最适14~25℃,子实体生长温度3~28℃,最适6~26℃.孢子接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约80小时萌发.  相似文献   

7.
余传生 《食用菌》1994,16(2):10-11
在平菇生产中,有时因选种不当和栽培不慎而造成发菌期培养料大面积污染或减产,甚至失败。为了保证栽培成功,现将本站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几个平菇优良菌株的主要特性及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株特征特性 (一)新依1号 1992年从山西引进,属广温型,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22~25℃,子实体形成  相似文献   

8.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  相似文献   

9.
夏菇93(原名浙AgH-1)是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温型蘑菇菌株。该品种的主要特点①耐高温:菌丝生长温度18~38℃,其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24~38℃,最适出菇温度为27~30℃,成长中的子实体能耐一定时间的40℃高温,适合于6~8月高温季节栽培;②生长期短、产量高:整个栽培期约85天左右,平均单产7.5~10kg/m2;③菇质优、耐贮运:菇形圆正、洁白,味道鲜美,不易变色,耐贮运,货架期长,25℃下可保鲜7天,适合于鲜销。为了便于广大菇农了解高温蘑菇,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和…  相似文献   

10.
朱宏发 《食用菌》1995,17(2):17-17
近年来,我所对引进和自育的一些平菇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五个高产优质菌株的特性和栽培要点 一、菌株的特征特性 (一)广温7号 是从引进品种中筛选获得的广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温度2~32℃,最适8~25℃。菇体在气温15℃以上白色,15℃以下灰白色。丛生,丛直径30cm左右,丛重2~3kg,菇盖直径10~18cm。最大特点是抗霉力  相似文献   

11.
曹以凤 《食用菌》2000,22(6):16-17
杏平20是一株野生平菇驯化种,1996年夏采自我省银杏之乡太兴市境内一村庄旁水沟边的一枯死栎树根上,经组织分离纯培养而成的高产菌株,1999年经中试及布点试栽表现:性状稳定,适温范围广,特抗杂,耐运输不破碎,可周年投料生产,是早秋上市品种中口味佳的优良菌株。1 子实体特征  幼菇蓝褐色,成菇浅灰白色,菇体叠生中等,柄短或无,成菇菇盖大小一致,菌盖老熟不卷边,盖肥厚,孢子少,韧性强。2 生物学特性21 温  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子实体形成温度4~36℃,最适8~32℃,如遇40℃左右高温天气,暂不出…  相似文献   

12.
徐晖  梁瑞玲 《食用菌》2000,22(4):16-17
平菇CCEF99菌株是我所1996年驯化选育的一个优良菌株。现已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地推广种植。该品种在转潮、出菇量、商品特性等方面均被广大菇农接受、认可。其推广种植量有超越我所CCEF89菌株的趋势,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 平菇CCEF99 菌株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子实体丛生,丛个体数9~18个,菌柄侧生或偏生,菌盖扇形,边缘圆正,菌盖直径 5~9cm,厚 1.0~1.5cm,柄长1~4cm,直径1.5~2.2cm。子实体颜色与生长温度有关,8~15℃子实体灰色,15…  相似文献   

13.
平菇强盛1号是我们于1999年采用混品种孢子经紫外线辐射选育出的菌株,经秋冬季30000kg料栽培表明,此菌株丰产性好,抗杂力强,品质优于当地推广品种,现将该菌株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稠密、爬壁力强,6~7天满管。在玉米芯培养料中,吃料早,生长快,15~20天满瓶。菇体丛生,复瓦状排列。成熟时菇盖扇形,不卷边。表面灰褐色,宽15-25cm。菌肉白色,厚1~2cm.韧性强。柄白色,长2cm,宽3cm,纤维化程度低。22cm×45cm聚乙烯袋生料栽培,每袋装干料1kg,最…  相似文献   

14.
茶薪菇早熟2号袋料栽培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和栽培,总结出高产栽培新技术,通过近年来的普及推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薪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杂木屑、棉籽壳、棉秆、花生秆等材料,生产季节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接种后正常温度培养45d~50d即可出菇,出菇温度18℃~23℃为宜。每袋成本约0·7元,可收鲜菇350g~500g,市场每公斤鲜菇价格8元~10元,每袋获利1·5元~3元,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栽培茶薪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发家致富好项目。1菌株特性茶薪菇早熟2号菌株属中温偏低型,早熟、好氧,菌丝生长温度5℃~38℃,最适宜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15.
<正>金福菇又名巨大口蘑,是台湾洛巴依口蘑的商品名,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其菇体圆正,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100g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7.85%、总糖38.44%、粗纤维8.20%,味微甜而鲜,菇香浓郁口感好。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既可选择室内空房架层床栽,也可利用室外冬闲田、菜园及果园作栽培场进行地栽。2时间安排该菌株属中温偏高型。菌丝生长温度10~32℃,出菇温度15~30℃,一般播种后45天开始  相似文献   

16.
夏菇中棚覆土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香菇夏菇中棚地栽新技术,已引起广大菇农的重视。政和县在引入该技术时,将原先普遍采用的3m宽薄膜小棚,改建成7~9m宽的塑料中棚,改善了地栽夏菇生长的小环境,畦面及操作沟无雨水滴入,减少因掀动盖膜及其它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菇体带泥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菇质。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一般在冬季制袋(即12月下旬~3月上旬),出菇期为春末至秋初(即5月~10月初)。品种应选用抗逆性强的中温型与中高温型菌株。此季节制袋可降低污染率,并错开出菇季节,形成周年生产鲜菇供应市场。2 制袋与培菌21 培养基配制:…  相似文献   

17.
白优2号是笔者经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菌株。从全国各科研院校引进纯白色平菇新菌株与其进行品比试验得出,白优2号菌株各项试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达100%。因此,认为白优2号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平菇新菌株。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形态特征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生长快速,试管母种在25~28℃下培养7天即可长满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在谷类培养基上15天长满全瓶,在棉籽壳培养基上25~30天可长满。子实体幼时呈白色桑葚状生长,后菇体渐变大呈覆瓦状生长。菇盖圆形,直径8~15cm,覆土栽培中,菇丛直径约25~30cm,单盖直径大于20cm。肉质肥厚,菇柄中等长,整个菇体洁白如玉,形美诱人。菇体韧性好,不脆烂。2生物学特征2·1营养要求该菌株对原料营养要求不严,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秆、木屑、稻草、麦秸、豆秆等农业副产品栽培生产。该菌株菌丝分解力强,长满基质后即转化出菇,出菇早,现蕾多,转茬快,产量高。2·2温度要求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2~36℃,最适温度25~28℃;出菇期温度2~32℃,以18~22℃最适。该菌株短期可耐摄氏零下低温,菇体结冰不冻死,并可耐3...  相似文献   

18.
茶新菇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口感极佳,产品可鲜销、制罐或干制出口,是一种极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我校从1995年开始菌种驯化及栽培试验,并陆续在建阳、建瓯、邵武等县市示范栽培均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技术简介如下;1 菌株特性 茶新菇子实体多丛生,菌益直径5~10cm,长3~10cm,表面红褐色至黄褐色,肉质紧实,为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为16~26℃,在偏低温度下生长缓慢,但朵大肉厚品质好.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出菇相对湿度86%~95%.茶新菇菌丝对木质素、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较弱,但对氮源的要求较高,最适pH值为5.5~6.5,属好气性菌类,空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通风不良易造成菌柄粗长、菌盖细小而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三门峡市香菇栽培主要有小棚自然季节出菇、日光温室秋冬出菇、夏菇三种模式。2013年以前,三门峡市香菇以小棚春栽模式为主,栽培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出菇期集中于每年的10-11月及翌年的3-4月,产量大,香菇价格低,鲜菇价格仅5~6元/袋;夏菇与日光温室秋冬栽培效益较高,每袋产值7~10元,而自然出菇模式每袋产值仅5~6元。近年来,随着夏菇栽培规模的扩大,小棚春栽的比重下降,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与北京食用菌协会通过两年的努力,合作选育并推出平菇新菌株亚光1号(即将进行鉴定)。该菌株的主要生产特性是(1)出菇温度范围广,为8~28℃;(2)菌丝体可耐42—48℃高温,35℃下一周后转入正常温度仍能正常生长,在30~32℃下发菌健壮; (3)抗杂菌能力强,受霉菌感染时由于其本身的生长优势可较快地将霉菌遮盖,阻止其蔓延,并正常出菇,故可行大面积生料栽培。(4)发菌快,产量高。在一般管理水平下,播种后18~25天出菇,头潮菇产量可达生物学效率60~80%,总产量达生物学效率150~280%,(5)子实体孢子少,能有效地避免栽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