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胶对混浊苹果汁混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CLP和SDS-PAGE等技术分析了果汁沉淀物的成份、沉淀物中酚类物质和蛋白质的性质,测定加了胶的果汁的黏度、Zeta电位和果汁在120d的储藏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果汁沉淀物以蛋白质为主,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酚类(表儿茶素、绿原酸、单宁等)、5-羟甲基糠醛(5-HMF)等VC降解产物,成分很复杂。沉淀物主要是由果汁中原有的颗粒聚集长大下沉产生。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可进一步通过添加0.05%(W/V)的CMC得以改善。CMC主要是通过提高果汁的粘度和果汁中悬浮颗粒的zeta电位来改善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添加瓜尔胶主要是通过提高果汁的粘度来改善混浊苹果汁的混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蜂蜜澄清法。将占果汁重量1%~10%的蜂蜜加入果汁中,拌匀,静置几小时,待蜂蜜中的某些蛋白质与果汁中酚类物质结合形成沉淀后过滤,便可获得纯净而不褐变的果汁。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酚类特性,以枣庄地区13个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比色法测定果皮、果汁和种子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黄烷醇等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分析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石榴品种间且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以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软籽谢花甜’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均最高,种子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含量也最高,而‘小青皮酸’果汁中总酚、单宁含量最高。各石榴品种果皮、种子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含量高的品种抗氧化能力也强。主成分分析将果皮、种子和果汁中5~6个酚类物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值来衡量酚类物质含量,不同石榴品种不同部位的主成分值不同。主成分值排在前5名的‘软籽谢花甜’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开发利用的优良品种。可对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石榴皮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4.
1.蜂蜜澄清法将占果汁重量1%~10%的蜂蜜加入到果汁中,搅拌均匀,静置几个小时。待蜂蜜中的某些蛋白质与果汁中的酚类物质结合形成沉淀后过滤,便可获得纯净而不褐变的果汁。2.自然澄清法果汁置于密封容器中,经长时间静置使悬浮物沉淀。同时果胶物质逐渐水解,降低了果汁的黏度,加速了澄清过程。静置过程中蛋白质和丹宁也可形成大分子聚合物沉淀下来,所以经过长时间静置可以得到澄清透明的果汁。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以"泰山红"石榴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成熟期石榴果实中果皮、籽粒和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分及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表明:在石榴皮和石榴籽中检测到13种酚类成分,包括没食子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表儿茶素、咖啡酸、儿茶素、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根皮苷、槲皮素、肉桂酸、根皮素;在石榴汁中检测到上述12种酚类物质,未检测到表儿茶素。石榴皮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石榴汁和石榴籽,其中石榴皮中主要的酸性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0.828 mg/g)和表儿茶素(0.915 mg/g);石榴汁中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0.121 mg/g)和儿茶素(0.149 mg/g);石榴籽中分别是咖啡酸(0.026 mg/g)和根皮苷(0.075 mg/g)。  相似文献   

6.
以常山胡柚、广西玉林百香果为原料制备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应用风味剖面法、电子鼻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巴氏杀菌果汁的蒸煮味和苦味变化最为明显,巴氏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差别较大;超高压杀菌果汁与未杀菌果汁风味较接近,风味变化不大;未杀菌、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复合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各为43、24和31种,总含量分别为18.67、7.73和14.33μg/mL;巴氏杀菌果汁中阿魏酸、圣草酚和柚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1.58%、24.15%和67.40%,苦味物质柚皮苷含量上升,VC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超高压处理后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酚类物质损失较小,VC、总酚和柠檬酸等含量保留率在90%以上。由此表明,巴氏杀菌对胡柚百香果复合果汁的挥发性成分破坏更严重,而超高压杀菌则能较好地保留果汁原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果汁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析出3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4大类,青果、较熟果和完熟果中共有的挥发物有19种,其中酯类化合物占主要优势(61.86%~91.92%),且其相对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青果中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较熟果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不同发育阶段的百香果果汁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青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7种特有成分,较熟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2种特有成分,成熟果不存在特有化学成分。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的基础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些成分会随着果实的成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其果汁挥发性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Thunb. ex A. Murray) Lindl.]的酚类成分提取工艺,以酚类成分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见血青酚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提取见血青酚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提取见血青酚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料液比1∶72 (g∶mL)加入浓度72%的乙醇,用350 W超声辅助提取54 min,见血青酚类成分得率可达(14.31±1.26) mg·g-1。与加热回流和浸渍这2种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超声辅助提取具有耗能少、耗时短和酚类成分得率高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储藏对苹果混浊汁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浊苹果汁在储藏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可通过低温储藏和添加0.006%维生素C(W/V)加以控制。果汁中聚原花色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和维生素C的损失以及果汁的褐变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果汁颜色变化先快后慢,L值降低,a值升高,b值变化较小。褐变主要由酚类氧化聚合和维生素C的降解所引起。氨基酸也参与了褐变反应,但M aillard反应不显著。缩合单宁的平均聚合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相似文献   

10.
复合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枸杞果汁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 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汁体系较不稳定,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成分非常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影响荔枝汁的感观品质.对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优化了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水分、总可溶性糖、粗蛋白、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灰分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83.43%、10.69%、3.9%、1.89%、1.23%、0.46% (W/W)、2 108.37 mg/kg.添加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对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优化后的最佳稳定体系为:pH值5.44、果肉沉淀物含量16.39%(W/W),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六偏磷酸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35%和0.05%(W/W).  相似文献   

13.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oxidative compositions from the extracts of fermented Xisha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 juice were studied. The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of 184.6 g freeze-dried extracts of naturally fermented Xisha Noni juice were isolated successfully by petroleum ether, EtOAc and n-BuOH solvents, and the antioxidative effect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scavenging activity against hydroxyl generated in Fenton reaction system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in pyrogallol autoxidation system. The EtOAc extract exhibited most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antioxidative activity than mannitol or vitamin C, while the petroleum ether and n-BuOH extracts showed lower activities compared to mannitol. Three antioxidant phenolic compounds, isoscopoletin, aesculetin and 3, 3′, 4′, 5, 7-pentahydroxyflavone (querceti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OAc extract by several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veral compounds, in particular, the phenolic compounds, contribute separately or synergistically to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fermented Noni fruit juice.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枸杞汁经过不同菌株发酵后品质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酵素食品中分离的4株菌分别发酵枸杞汁,比较不同发酵枸杞汁的黄酮、蛋白质、总酚和挥发性成分等产品特性。结果表明:各菌种发酵液中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99.50±1.53)μg·mL-1,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含量最低,为(168.11±1.00)μg·mL-1;总酚含量最高的是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总酚含量的1.10~3.01倍。各菌种发酵液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个,其中共有成分24个,但含量在各菌种发酵液中存在显著差异,酸类物质对发酵后的枸杞汁风味影响较大。综合各个指标,4种菌株中的Bacillus bataviensis最适宜用于枸杞汁发酵,其发酵的枸杞汁风味柔和,且品质指标和感官评价均优于其他菌株发酵的枸杞汁。  相似文献   

15.
酸化茶鲜叶原料对鲜茶汁压榨提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鲜叶原料添加磷酸溶液降低原料pH值的方法对红、绿鲜茶汁压榨提取各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原料酸化,改变了原料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性质,从而减少了鲜茶汁中果胶和蛋白质的含量.果胶含量的减少与pH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的含量在鲜茶汁pH值为3.8左右出现最低值.实验还证明:影响鲜茶汁压榨提取的重要因子是鲜茶汁的粘度,而鲜茶汁的粘度主要受其蛋白质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酸化原料,能够降低鲜茶汁的粘度,从而提高了鲜茶汁的提取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桃杏混浊复合果汁饮料的稳定性及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桃汁、杏汁、枸杞汁复合饮料的稳定性和配方。结果表明:添加 0.4 % CMC、0.4 % 海藻酸钠、0.1 %卡拉胶可提高桃杏混浊复合果汁饮料稳定性。该复合果汁在常温下放置 20 d 后于 3000 r/min 的条件下离心 15min,离心管下部沉淀较少,饮料状态均匀;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杏汁 40 %,桃汁 20 %,可溶性固形物 12 %,枸杞汁 8 %,柠檬酸 0.8 %。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烧制法、干馏法和渗漉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竹沥,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烧制法提取竹沥检出峰104个,可定性成分为20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62.89%;干馏法提取竹沥检出峰100个,可定性成分21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57.14%;渗漉法提取竹沥检出峰99个,可定性成分33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64.81%。雷竹竹沥所含的有机化合物含量与不同的提取方法有关,有机酸类化合物提取应采用烧制法;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提取宜采用渗漉法;酚类化合物提取采用干馏法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