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淮洲  石广跃  闵冬军 《北方水稻》2011,41(5):44-45,48
在运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手插秧和机插秧高产栽培实践中,通过对品种适宜性选择、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运用效果,并归纳出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区的临澧县,实施了以“满负荷”品种搭配为主的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区达到了预期的每公顷产量7500kg,产值15000元的目标,分析了高产栽培的施肥水平,产量结构、经济效益和主要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完全可以取得早稻的高产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沙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双季稻生产一直是特色和优势。2014~2015年,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进行了双季稻机插品种筛选、育秧基质选择、秧龄调控、机插秧密度等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组装,筛选出了一批适合长沙县区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系统研究并配套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长沙县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嘉优99特征特性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质稻嘉优99在浦城县3个不同区域作中稻机插秧的示范结果分析,总结出嘉优99的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是适时播种、培育机插壮秧、合理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湘北双季稻机械插秧模式,阐述了双季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探索出了适合湘北双季稻机械栽插两季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是选用审定推广的与当地熟期相适宜的优质高产多抗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适时大棚钵体旱育壮苗,标准化整地,合理稀植、钵体摆栽、机械插秧,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氮增磷钾,增施硅肥,节水增温灌溉,综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虫草害,确保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7.
1996年在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区的临澧县,实施了以“满负荷”品种搭配为主的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区达到了预期的每公顷产量7500kg,产值15000元的目标,分析了高产栽培的施肥水平、产量结构、经济效益和主要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完全可以取得早稻的高产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超 《北方水稻》2011,41(1):49-51,57
确保水稻优质稳产高产,与水稻品种、种稻区域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关键。根据辽宁地区水稻生产的特点,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本田整地、适时适当插秧、配方施肥、优化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适用于辽宁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周瑞庆 《作物研究》1998,12(4):30-31
介绍了笔者赴江苏进行高产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现场考察的情况,以及高产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栽培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湖南省双季稻产量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粳11机插秧高产栽培示范,探索机插秧高产技术,为徐州地区选择机插秧主体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文君 《北方水稻》2011,41(2):51-52
营口稻区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体系包括选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采用营养土园田旱育大壮苗、三旱整地、适时早插稀插秧、以浅深水层为主的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各地高产经验认为,穗数和粒数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关键。为了增穗增粒必须培育带大蘖的壮秧,使本田前期分蘖早发,以建立中、后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和良好的冠层结构。品种搭配上双杂能显著高产,应突破杂交早稻。  相似文献   

13.
1999-2001年,湖北松滋市大面积推广晚稻旱育抛秧,比水育手插秧增产932-1260kg/hm^2。与水育手插秧相比,晚稻旱育抛秧具有秧苗素质好,本田分蘖快而多,齐穗期推迟等主要生育特点。在栽培上,只要选择合理的茬口及品种,卡住播期和抛栽期,把握好适时晒田,确保抛秧密度,晚稻抛秧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双季稻—马铃薯是稳粮增效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特点。介绍了诏安县双季稻—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一队采取选用适宜品种、整地精耕细作、钵盘培育壮苗、提早插秧日期、科学管水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综合技术措施,获得了2002年千亩水稻近10t/hm~2的突出成就,为高寒地区水稻大面积夺高产探索出一条可行新路  相似文献   

16.
双季稻高产创建综合技术的应用,作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桃江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结了桃江县双季稻高产创建实施效果,阐述了双季稻高产创建综合技术的措施,分析了该技术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规模种粮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在衡阳县演陂镇罗观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示范片面积33.33 hm~2,采用早晚稻品种搭配(早稻早中熟品种+晚稻中熟品种)+专业化育机插秧(早稻拱棚旱育机插秧、晚稻硬盘泥浆育机插秧)+精准机插(早稻3.5~4叶、晚稻4~4.5叶)+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模式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经测产验收,早稻4个组合全程机械化生产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14.99%、14.7%、11.22%、5.46%;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两个组合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23.22%、13.66%;早晚稻最佳组合搭配可增产2887.5 kg/hm~2、增收9697.05元/hm~2。  相似文献   

18.
优化油稻稻三熟制机插秧条件下双季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选用8个早晚稻品种,在湖南浏阳研究了播种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冗余生长和辐射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早稻全生育期缩短、晚稻全生育期延长,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同时,冗余度增加、RUE变小。水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后期物质转化利用率降低影响结实率可能是推迟播种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试验条件下,长沙地区机插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推迟至4月7~12日,机插双季晚稻播种期可推迟至7月5日,既能解决三熟制的季节矛盾,又能保证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以来,湖南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实现了"九连增"。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采取新对策,如集成组装超级稻超高产栽培、双季稻抗逆稳产、资源高效利用、轻简均衡等增产新模式,推广应用超级稻等优质品种、増种増蔸増苗、水肥耦合、绿色防控、机械插秧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2015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青木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150 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拱棚旱育机插秧+小苗(3~3.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4~4.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8278.5 kg/hm~2,晚稻9415.5 kg/hm~2,比常规栽培(水育秧手插秧)分别增产15.36%、22.89%,双季稻增收7600.9元/hm~2,节支6150元/hm~2,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