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4,(6):6-10
垩白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揭示稻米垩白性状的遗传机理是低垩白优质稻选育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成功定位和克隆了一些控制稻米垩白性状的基因。综述了稻米垩白性状的经典遗传研究、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垩白的产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改良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垩白性状是重要的稻米外观品质指标。从品种遗传因素、温光气候因素、栽培管理水肥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稻米垩白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垩白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和食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稻米垩白的改良手段,以期为水稻生产和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米的垩白性状是评价稻米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垩白的稻米,透明度较差、硬度低、碎米率高、市场品质不佳。文章对前人关于稻米垩白形成的细胞学基础,稻米垩白形成的“源”“库”“流”学说以及垩白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了稻米垩白性状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水稻垩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垩白品质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稻米垩白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对稻米垩白形成机理、垩白遗传及外界条件对垩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几点改良措施,以期为优质水稻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稻米的主栽品种进行了调查,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等方面分析了我省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及影响我省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提高稻米品质应该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注意垩白度、垩白率、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相似文献   

7.
稻米垩白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垩白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性状。本文综述了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垩白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垩白性状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稻米的主栽品种进行了调查,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等方面分析了我省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及影响我省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提高稻米品质应该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注意垩白度、垩白率、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品质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有着直接关系,稻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食,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解决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早育苗早插秧可提高精米率,降低整精米率而提高糊化温度、粗蛋白质、使胶稠度变硬。晚育苗,晚插秧,则稻米品质结果则相反。插秧方式过密、株行距过小,会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米质变差。科学施肥既能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又能改善食味品质,防治杂草及防治病虫害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灌溉水质关系到稻米品质的优劣,收获时期与方法、仓储技术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水稻育苗、移栽、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灌溉、收获、仓储等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加以简述,仅供生产优质稻米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灌浆期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卉琳  周美兰 《作物研究》2006,20(5):393-396
综述了灌浆期温度、光照、肥料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稻米品质的垩白以及米质形成的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胚乳淀粉结构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卉琳  周美兰 《作物研究》2006,20(Z1):393-396
综述了灌浆期温度、光照、肥料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稻米品质的垩白以及米质形成的淀粉合成  相似文献   

12.
稻米垩白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勃  陈光辉 《作物研究》2009,23(5):310-313
优质稻米的最主要品质性状之一就是垩白性状指标,该指标直接关系到稻米的商品价值以及稻米品质构成,同时也是优质稻选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对前人关于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经典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表明水稻的垩白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水稻"源"与"库"关系、籽粒灌浆动态以及胚乳内淀粉的合成与积累密切相关。灌浆期的温度、光照、肥水条件等对水稻垩白的发生也有影响,但是不同品种对外界条件的影响反应不一。在经典遗传上对垩白发生的原因也是说法不一。对水稻优质育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早稻旱育高效栽培的叶片粗蛋白质积累动态和稻米品质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较湿润育秧具有校强的吸氮能力,叶片粗蛋白质含量高,有利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旱育秧较湿润育秧能改良稻米品质的某些性状,表现其整精米率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至白米率及垩白级别降低。综合米质性状较旱育秧配大田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技术较好。  相似文献   

14.
抗倒伏剂立丰灵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20和五优一两个品种的稻米样品为材料,研究抗倒伏剂立丰灵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丰灵的使用对820和五优一两个品种稻米的食味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色泽气味、精米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出糙率、直链淀粉含量和矿物质含量等指标有影响,影响程度与品种和施用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水稻籽粒乙烯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关系,试验采用10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1 氨基环丙烷 1 羧酸(ACC)浓度和稻米的外观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中ACC浓度低的品种,胚乳淀粉体排列紧密,间隙较小;而籽粒中ACC浓度高的品种,淀粉体排列疏松,间隙大。在灌浆中后期分别用1 μmol/L ACC 处理稻穗,稻米的淀粉体排列变疏松,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显著增加,用1 μmol/L氨基 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稻穗,结果则相反。结实期进行轻干 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ACC浓度和垩白度。说明籽粒中乙烯和ACC对稻米胚乳淀粉结构和外观品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品种选育、化学调控和灌溉等措施降低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测定稻米垩白性状的客观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微软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基于微软Windows98平台开发了一个稻米垩白度测定软件Chalkiness10。该软件能迅速读入数字化米粒图像,快速、客观、准确地测得米样的垩白度。该软件与计算机和图像扫描仪等设备相结合,可以方便地组成一套高效的稻米垩白度测定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95-74是由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梗稻新品种,于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吉林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作为优质稻米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9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2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依据农业部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提高通95-74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提高粳稻通95-74稻米的商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国家优质稻谷新标准与优质粳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家优质稻谷新标准,对吉林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明确了吉林省粳稻品质改良目标,指出了今后优质粳稻的德育,应放在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上,同时提出了选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聚类分析和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辽宁省区试的27个水稻新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品种间差异较大,是今后水稻品质育种的重点。在选出的7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为影响水稻品种品质的主要因子,水稻品质育种首先应注意垩白和碾米品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