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油菜的品种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廷栋 《作物研究》2007,21(3):159-162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比20世纪50-60年代分别增了三倍多和十倍多.油菜品种面临重大改革:“双高“品种改革为“双低“品种;常规品种改革为杂交种;低油份品种改革为高油分品种;高杆品种改革为半矮杆、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品种.目前双低品种及杂交种的面积分别占我国油菜总面积的70%和60%.本文着重论述了油菜品质改良的目标、进展及成果,并预测了我国油菜生产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Canola”(坎诺拉)是加拿大双低油菜工业上的新名,由加拿大西部油籽加工协会对各种双低油菜(芥酸为5%或低于5%;硫葡糖甙为3毫克/克或低于3毫克/克)的种子、种壳、蛋白质提取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末,双低甘蓝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至今未见报道。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kow等用只含3—丁烯基硫甙的印度芥菜与含低硫甙Branowski基因的白菜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并与芥菜型亲本回交,于1988年获得低硫材料。1989年,我们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选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低芥菜型油菜新品种。1选育经过新油9号品种是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  相似文献   

4.
优质油菜,在目前主要指单低油菜和双低油菜。这种油菜我国80年代以前没有种植。现经育种家的努力育成了一批适于我国种植的品种,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在农业部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努力下,至1992年春收优质油菜面积达53.3万多ha,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0%,成绩是很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1)除部分省市外,优质油菜发展速度不快。若与加拿大优质油菜发展速度比,则差距更大。他们从推广到实现优顾油菜化只花了15年时间(加拿大1965年开始推广单低油菜,1975年开始推广双低油菜,1977年优质油菜占全国油菜总产的55%,1979年占65%,1980年达80%,实现了优质油菜化),而我们花了13年时间才达到10%的面积。(2)优质油菜的原料大多数没有形成优质菜油和优质菜饼饲料产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低芥酸和双低(低芥、低流甙)新品种育成后,目前加拿大的甘蓝型和白菜型品种均为双低类型,芥菜型品种为低芥、高硫甙含量型。 加拿大从事油菜科学研究的单位主要有:萨斯卡通试验站,曼尼吐巴大学植物科学系,阿尔巴脱大学和葛尔夫(安大略省)大学植物科学系。这四个单位主要从事新品种选育研究。Beaverloge和Ietherbridge两个试验场主要从事新品种鉴定与推广。从事油菜科研的私人公司主要有两家:一是阿尔巴脱省的小麦中心;另一是安大略省的Allelix公司.这两家公司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选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现将其科研动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继金  丁达珍  徐昊  李凡清 《作物研究》2012,26(2):180-182,188
针对芷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搞好品种布局,抓好基地生产;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生产效益;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政府投入,加快产业建设步伐等建议,促进双低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我国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号,于1994年5月17日在西宁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此结束了我国春油菜区长期引种国外优质油菜品种的历史。青油14号的育成,是继该院“七五”期间育成...  相似文献   

9.
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高产品种宁油七号为母本,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72。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059.4kg/hm^2,比对照九二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12%以上。原种芥酸含量0.67%,硫甙含量22.73μmol/g,含油量43.52%。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已培育出一批单、双低新品种。但育成品种的产量和抗性一般都不如原当家品种,难于大面积推广。我们在育种工作中以品质为基础,以高产稳产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湘油12号。 选育经过 (一)材料来源 1983年春,以澳大利亚的双低品种“Wesroona”  相似文献   

11.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双低”优质油菜综合开发项目是根据我国自“六五”以来,三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提出来的.我国自“六五”期间起开始组织全国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至今已选育出一大批符合国家攻关目标的新品种(组合),如我所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简称“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91-1等.然而由于油菜易于串粉的生物学特性,在现有生产管理方式下,分散种植使得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难以保持其优质特性,致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优质品种,但在市场上没有优质菜油、菜饼产品.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革,一是五六十年代的品种更新,大力推广甘蓝型高产品种;二是六七十年代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普及育苗移栽等高产技术;三是七八十年代进行的大规模品质改良,选育和大面积应用单、双低油菜品种。 我国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引进单、双低油菜品质资源和繁育技术,十多年来,单双低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以一批甘蓝型普通油菜和单、双低油菜品种(系)及其组配的不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相结合的系统鉴定与研究,结果表明,与育种实践所获得的结果一致.现有甘蓝型油菜(包括双高和单、双低油莱)品种(系)间存在着抗耐菌核病性的显著差异,用强耐病性亲本组配的杂交和回交1代2代,均具有明显的偏亲本的强耐病特性,并表现强耐病性为部分显性,表明基因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耐病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6%~64.8%).在今后育种中选用强耐病亲本杂交或回交,并加强早期世代的分离、鉴定与选择,就可能选育出耐病性强的单、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现已获得一批耐菌核病性强的单、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和系选材料,并为优质抗耐病高产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分离鉴定和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该品种是用高产多抗(耐)非优质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母本和高产多抗(耐)双低晚熟品种中双2号为父本在隔离区内自然选择受粉,并结合人工接种病害鉴定和多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中双4号具有双低、高产、多抗(耐)、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优良遗传特性,是继中双2号后的一个强抗(耐)菌核病的双低良种,克服了优质高产、抗(耐)病、早熟的突出矛盾。该品种已成为长江上、中游区重点推广双低良种,1993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5.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我们利用国外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含量,下同)油菜品种以及“全紫油菜”(1976年选自日本志贺不育系—“SCMS”的分离单株,经连续多代自交纯合,硫甙含量为0.06%)与常规良种“宁油七号”配置了多种类型的杂交组合。经过4个年度的工作,已经从三个来源不同的系统中分离出一批“双低”和“低硫甙”的株系材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优质、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户欢迎。针对浙江省诸暨市结构调整中冬季抛荒田增多 ,早稻面积减少 ,单季晚稻面积扩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研究和示范推广了“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 ,以替代“麦 -稻 -稻”、“稻 -稻”等种植模式 ,达到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绿色过冬和粮油双丰收的目的。一、“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效益和优势1.油粮双丰收 ,增效显著2000~2002年三年全市示范推广“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2378hm2,每667m2 产值1235.22元 ,利润727.12元。其…  相似文献   

18.
选育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青海春油菜生态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单,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绝大部分能正常生长适时成熟,这些品种资源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测交和连续回交,大部分半冬性品种的回交后彻底不育,而春性品种的后代出现微粉。半冬性品种转有的不育系或恢复系与春性品种转育的恢复纱或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优势明显。今后春油菜区在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选育,应用长江中游双低半冬性品种(系)转育的不育系与加拿大和欧  相似文献   

19.
二、黄籽油菜的育种现况(下) 黄籽油采的育种方法和进展 1.黄籽油菜新品种的选育 ①从自然群体中分离出黄籽油菜Asthana.A.N.在1963—64年从印度芥菜型油菜品种“东方”(oriental)中发现了黄籽突变,其后代全为黄籽,命名为“东方芥”。我们从加拿大引进的某些甘蓝型音油菜品种如加油3号、米达斯中都发现了黄籽单株。1980年从波兰引进的Bakow双低品系中,也发现了黄籽油菜。由这些单株繁育而来的黄籽选系,一般  相似文献   

20.
1 情况“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湖南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局和湖南省种子公司联合制定的.1993年完成,1994年通过鉴定,1994年获湖南省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系列标准共包括12项标准:(1)单双低油菜品种标准;(2)单双低油菜种子标准;(3)单双低油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4)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