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效果好、速效性强和持效期长的有效药剂,按照阜阳市植保站安排,于2011年7月进行了螺虫乙酯150 OD与1.8%阿维菌素EC桶混防治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苗生长旺盛时期,烟粉虱成虫盛发期,每667m2用商品量螺虫乙酯150 OD16ml+1.8%阿维菌素EC15ml进行茎叶喷雾,对烟粉虱各种虫态有着很好防效,且持效期长达20d以上,宜在烟粉虱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棉叶螨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7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棉叶螨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棉叶螨的毒杀活性最高,LC50为0.0006 mg/L;其次为唑螨酯、哒螨灵,LC50值分别为0.075 6 mg/L和0.154 8 mg/L;7个杀螨剂中,噻螨酮的室内活性最低,LC50值达到107.58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和20%哒螨灵EC对棉叶螨的田间防效最好,药后1~7 d的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速效性好、防效高,且持效期较长,有效控制期可达到药后14 d以上;57%炔螨特EC、20%甲氰菊酯EC、2.5%联苯菊酯EC以及5%噻螨酮EC,药后1~7 d也表现出较高的防效,但持效期短于阿维菌素等药剂。根据不同类型杀螨剂的作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田间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几种主要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0.00%烯啶虫胺.吡蚜酮WG施用20g/667m2防治对褐飞虱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10.00%烯啶虫胺AS施用160g/667m2防治褐飞虱的效果,均优于25.00%吡蚜酮WP32g/667m2、10g/L醚菊酯SC120g/667m2;80.00%敌敌畏EC160g/667m2+25.00%噻嗪酮WP120g/667m2防治褐飞虱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几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2013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顶峰·50%吡蚜酮10g/667m2的速效性较好,但药剂持效期较短;鑫飞·25%吡蚜酮20g/667m2及飞电·25%吡蚜酮20g/667m2的药效较好,且持效期较长,尤其是飞电·25%吡蚜酮20g/667m2,后期调查防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诱蝇酮改良剂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酸乙酯与诱蝇酮混配剂对瓜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与诱蝇酮分别以0.5∶99.5、1∶99、2∶98、3∶97、4∶96比例混配的引诱剂,其对瓜实蝇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诱蝇酮的引诱效果。其中丁酸乙酯诱蝇酮以3∶97混配的引诱剂所诱集的总虫数是单剂诱蝇酮所诱集的2.1倍,显示了丁酸乙酯对诱蝇酮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30%高渗敌敌畏EC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高渗敌敌畏EC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m^2用30%高渗敌敌畏EC125-150ml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其中667m^2用150ml30%高渗敌敌畏比用100ml80%敌敌畏EC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杨昌法  张华中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57-157,163
以80%氟虫腈WG和40%毒死蜱EC为对照药剂,按常规推荐剂量进行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混合种群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24g/667m2在稻飞虱田间若虫盛发期施用防效高,持效期长,药后9~22d防效92.1%~97.6%。特别是在不断有新虫源迁入,虫量大,发生期长时施用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0.02%猎蝇饵剂的推广价值,以苦瓜、丝瓜为材料,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防治瓜实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02%猎蝇饵剂对瓜实蝇具有较强的诱杀效果,且点状喷施效果显著高于诱捕器处理。因此0.02%猎蝇饵剂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施用方法最好以点喷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蝇防控技术,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永康市丝瓜园中不同厂家生产的引诱剂和诱捕器对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实蝇引诱剂中,以杭州绿如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剂型实蝇引诱剂的诱杀效果最佳(3 d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获的实蝇数达64.38头),其次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60.13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的诱杀效果最差。经统计分析,杭州绿如蓝与宁波纽康的引诱剂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漳州市盈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引诱剂效果差异显著。供试的实蝇诱捕器中,以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捕瓶效果最佳,3日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杀的实蝇数达到了36.48头;效果最差的为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生产的诱捕器,3日内平均每个诱捕瓶诱杀的实蝇数仅为1.75头。实蝇引诱剂的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产的瓜实蝇性诱剂与杭州绿如蓝生产的水剂型实蝇引诱剂在持效期方面无显著差异,试验前期宁波纽康的诱杀效果好,试验后期则以杭州绿如蓝的诱杀效果好,两者的诱杀持效期均可达56 d。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效药剂,进行了氰虫·毒死蜱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及应用技术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6%氰虫·毒死蜱SE 120 mL和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30 mL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SC 30 mL速效性不是很理想,但药后8d左右防效迅速上升且持效期长;每667 m2用5%阿维菌素EC 30 mL和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30 mL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差.因此生产上使用时,应根据稻纵卷叶螟发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上述药剂,如田间虫苞较多时,应优先选择速效性好的药剂.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广西丝瓜实蝇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田间悬挂昆虫物理诱黏剂的方法,明确了广西丝瓜瓜实蝇的方法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性诱杀、药剂防治以及套袋保果等防治丝瓜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选用16%吡虫.噻嗪酮WP、25g/L多杀霉素SC、20%吡虫啉SL、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等6种杀虫剂对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5g/L多杀霉素SC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药后10d防效均在80%以上;20%吡虫啉SL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烟粉虱防效一般,药后10d防效在70.09%~76.92%;16%吡虫.噻嗪酮WP对烟粉虱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李跃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66-4167
[目的]筛选防治星天牛的理想药剂。[方法]在星天牛成虫羽化初期用药,研究15%吡虫啉微胶囊剂、50%杀螟硫磷EC、80%敌敌畏EC对多年生三角枫、柳树等树木上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15%吡虫啉微胶囊剂在树冠和主干均匀喷雾对星天牛成虫的防效好于50%杀螟硫磷EC、80%敌敌畏EC。施用15%吡虫啉微胶囊剂4 000、3 000倍液,药后1 d树冠下死亡的星天牛成虫数分别为2.50、4.75头,药后3 d分别为3.50、5.25头,药后30 d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效分别为89.3%、91.3%,药后60 d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1.3%、92.9%。[结论]15%吡虫啉微胶囊剂是防治星天牛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引诱剂喷涂于瓶外与瓶内分别装水0、50、100、200 mL 5种不同诱捕处理方法,在番石榴园内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进行诱集对比。结果发现,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好粘与稳得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均具有诱集效果,两种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前者大于后者,而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则相反。不同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不同诱捕处理中,好粘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加水200 mL时达最大值;稳得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随水量的增加诱集效果逐渐减弱,当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但两种引诱剂喷涂在瓶内的不同诱捕处理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均明显好于喷涂瓶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性诱剂对食物诱剂引诱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性诱剂对食物诱剂控制瓜实蝇的干扰作用。[结果]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食物诱剂中添加性诱剂对瓜实蝇的干扰较大,引诱虫口数量显著减少。田间试验也证明了这种影响明显存在并影响食物诱剂的防效。在只悬挂食物诱剂时,食物诱剂能迅速降低瓜实蝇的田间虫口密度并长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之下,防治效果显著,好瓜率在90%以上,而添加性诱剂的食物诱剂处理的好瓜率低于80%。[结论]试验结果为食物诱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阿维菌素、竹焦油为活性成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kaxin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供试靶标害虫,选用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50%竹焦油乳油和80%竹焦油钾盐水剂等3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在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Qiantou树上进行林间活性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的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体积分数为50%的竹焦油乳油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0.13%,与对照药剂体积分数为50%辛硫磷乳油无显著性差异;3种药剂对臭椿沟眶象的最高防效均出现在药后14 d左右,其中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和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最高防效分别为71.71%和77.55%,与对照药剂的73.99%无显著性差异,但体积分数为80%竹焦油水剂在P<0.01水平上与对照药剂有极显著差异。证实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作为杀虫、驱虫剂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前景。表2参9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 利用人工合成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左右,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113 7,116.486 1 μ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 500~3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对甘蓝蚜的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第1~5 d的防效分别为75.3%~87.4%和76.7%~86.6%.  相似文献   

19.
12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室内和田间对 1 2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斜纹夜蛾的药效试验。室内药效试验效果良好的药剂有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 %氯氰菊酯乳油、50 %辛硫磷乳油、2 0 %氰戊菊酯乳油和 1 .8%阿维菌素乳油等。田间试验效果良好的药剂有 2 0 %高氯·辛乳油、1 .8%阿维菌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 0 .2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引诱剂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的防治效果,为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古茶区天牛的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ZM-80型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利用天牛诱捕器研究F-8、APF-Ⅰ (普通型、持久型、加强型)、蜜糖水、CY-1和CY-2引诱剂对天牛的诱捕效果;采用田间释放法评价川硬皮肿腿蜂不同释放量和释放时间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高度2 m(高于树冠)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为13.25头/诱捕器,而悬挂高度1 m (树冠以下)诱捕到的天牛总数仅为2.1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 APF-Ⅰ加强型和CY-1引诱剂对多种天牛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总数分别为19.40和18.35头/诱捕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单丛古茶区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9和10月分别释放30000头/ha川硬皮肿腿蜂1次的效果最好,放蜂30和60 d后的防效分别为63.62%和68.72%。川硬皮肿腿蜂区域化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防效为55.03%。【结论】利用APF-Ⅰ加强型或CY-1引诱剂,配合ZM-80型天牛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树冠,对天牛的诱捕效果较好; 9和10月分别按照30000头/ha各释放川硬皮肿腿蜂1次,能有效控制潮州凤凰山区单丛古茶园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