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菠萝叶纤维为研究对象,选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纤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评价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以及水5段提取物中分别含有酚类、黄酮类、生物碱及香豆素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2.
山竹果皮提取物农药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山竹果皮提取物在农业中的杀虫抗菌活性,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山竹果皮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等5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和毒杀活性;以生长速率法测定这5种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山竹果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拒食及毒杀作用,以氯仿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高,其24和48 h拒食率分别为72.51%和65.75%;而毒杀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其处理5 d后,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53.70%。抑菌试验显示山竹氯仿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30 5、0.429 3、0.265 2和 0.390 1 mg/mL。由此说明,山竹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活性,基于山竹产物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醇提物正丁醇相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53.75±0.75) mg/g;75%甲醇粗提物及其正丁醇相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抗坏血酸(VC)强;各组分还原力强弱顺序为VC>正丁醇相>75%甲醇粗提物>水相>乙酸乙酯相>BHT>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醇提物和水相强,石油醚相最弱;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与其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除石油醚相外,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对杧果皮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抑菌性测定。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和水稻纹枯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硅胶柱层析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甲醇为 60∶40∶20(v∶v∶v)时对抑菌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化学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最强的(11~13)组段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但具体是那一类物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与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时威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3):492-495
对湛江市廉江高桥、东简北港2个红树林区红树的根、叶、花、果不同部位27份样品进行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评价。采用改良M1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和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筛菌株进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从2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384株红树林共附生微生物,其中细菌170株,真菌160株,放线菌54株,细菌和真菌为优势菌群,两者占分离总菌株数的86.0%;从384株分离菌中检测出64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分离菌的16.7%;统计分析显示,除2个地区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数无显著差异外,2个地区的红树共附生微生物的组成、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红树不同部位的共附生微生物数量与活性菌株数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从脱脂豆粕中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腊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氏菌、白色念珠菌、梨头霉菌和米曲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细菌浓度(MIC)分别为0.03%、0.09%、0.02%、0.03%、0.03%、0.05%、0.05%、0.05%和0.05%,但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无抑制作用.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将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进行酶解,并将酶解后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游离型的苷元.游离型苷元和结合型糖苷的抑菌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其游离型的苷元.其热稳定性好,经121℃、30min湿热灭菌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黄麻资源,试验以黄麻韧皮纤维为原料,采用石油醚加热回流法提取,对提取物分别采用GC-MS法、纸片扩散法进行化学成分及抑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开链烃类22种、闭链烃类4种、卤代烃类5种、醇类7种、醛类1种、酚类2种、醚类2种、酮类1种、酸类3种、杂环类3种、酯类6种,其总相对含量分别为60.98%、2.65%、2.62%、22.33%、0.42%、1.35%、1.17%、0.35%、0.59%、2.70%、4.09%。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石油醚可提取黄麻韧皮纤维中的γ-谷甾醇、白藜芦醇、羽扇豆醇、豆甾醇、25-羟基胆固醇、丙丁酚等多种有效药理活性物质,拓展了功能纤维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S-2对脉孢菌的抑菌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2对脉孢菌(Neurospor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S-2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增强的突变株BS-2-E和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的突变株BS-2-N。用LC-MS分析BS-2、BS-2-E及BS-2-N发酵液的盐酸粗提物,比较这3个菌株的质谱响应峰,初步认为BS-2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芬枯草菌素B(fengycin B)。  相似文献   

9.
油茶粕中茶皂素纯化方法与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mberliter XAD-16和DM130大孔树脂纯化油茶皂素的条件进行探索,比较两种树脂纯化的油茶皂素和AB-8大孔树脂纯化产品的纯度,并测定纯化产品与粗提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应的最佳条件下,Amberliter XAD-16纯化所得的茶皂素产品纯度低,为74.5%;DM130大孔树脂处理的高,为 85.6%;AB-8大孔树脂居中,为83.5%。油茶皂素的粗提物和纯化物对供试微生物的抗菌效果一致,纯化物抑制程度略高;二者均对玉米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明显,对白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腊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次之,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黑曲霉、米曲霉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茶皂素;油茶;大孔树脂;抗菌性  相似文献   

10.
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分别抽提绿荣中的多酚类物质,其粗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前二种粗提物和茶多酚含量为最高,各自茶多酚含量为53%、64%,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利用正交试验法,用浸出法提取茶多酚,最佳工艺条件:酒精70%、浸出温度45C、时间1h。茶多酚制取工艺的研究@綦菁华  相似文献   

11.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病菌菌丝的畸形,抗菌物质浓度为1.67 mg/m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2.99%和82.96%。GC/MS分析从粗提物中鉴定到1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油酸(14.98%)、油酸乙酯(11.38%)、亚麻油酸乙酯(14.86%)、亚油酸(13.20%)、棕榈酸(11.36%)和棕榈酸乙酯(11.26%),及一个未知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鉴定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砂培法收集黄灯笼辣椒的根系分泌物,柱层析法分离根系分泌物,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甲醇洗脱根系分泌物并收集各洗脱组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鉴定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石油醚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乙酸乙酯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73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氯仿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6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7个;甲醇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5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烷烃类、脂类、酸类、醇类、酚类、醛类、肟类、吡咯烷酮类、酰胺类和萘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大豆豆渣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大豆豆渣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柠檬酸对大豆豆渣乙醇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大豆豆渣不同极性粗提物均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中乙醇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在浓度为10.0 mg.mL-1,于37℃下保温15 min时,对0.4 mg.mL-1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6.48%;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大豆豆渣乙醇粗提物均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且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强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液分配法对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不同萃取组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中2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74.43%,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水田稗(Echinochloa oryzoides)、玉米(Zea may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茎叶水提液的除草活性;以水田稗为供体植物,测定肿柄菊茎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肿柄菊茎叶水提液浓度为0.1 g/mL时,对水田稗和玉米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92%和72%;对黄瓜和鳢肠种子萌发抑制率低。肿柄菊茎叶水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辣木叶不同提取物对百香果扦插苗成活率及生根的影响,获得较好的促进百香果生根的提取物。[方法]通过水培法,以百香果插条为供试对象,研究辣木提取物的促生根活性。[结果]不同浓度提取物处理的百香果插条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培养至40 d时,均无萎蔫现象。0.5000和1.0000 g/L乙醇提取物、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的插条生根率达到100%。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生根数最大,达到4.45条/株;0.0625 g/L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的插条表现为最大的生根根长。[结论]为获得较高品质扦插成活苗,建议选用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既可获得100%的生根率,也可获得较多的生根根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8.
Tea fruit peel is the main byproduct during manufacture of tea seed oil. The great increase in tea seed oil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brings the challenge of finding application for tea fruit peel.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obtain tea fruit peel extracts enriched with bioactive compounds by several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and to evaluate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nhibitory potential against α-glucosidase and α-amylase in vitro. Flavonoids and phenolics were accumulated in ethyl acetate, butanol, and chloroform fractions, and these fractions possessed much bette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cluding scavenging effect on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s (DPPH) and 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cation radicals (ABTS+), and reducing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75% ethanol extract and water fraction. Moreover, the ethyl acetate, butanol, and chloroform fractions exhibited excellent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α-glucosidase,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control (acarbose). These fractions also showed mild inhibition on α-amyl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通过索氏抽提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假蒟(Rper.saormentosum Roxb.)杀虫活性成分,即获得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研究其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oei McGregor)各龄虫的触杀及对成螨驱避、产卵抑制等方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卵的毒杀效果均较好,用20mg/g的浓度处理后,杀卵效果均在95%以上:对若螨的生物活性以乙醇索氏提取物最好,当浓度为15mg/g时,校正死亡率达95.19%,明显强于石油醚索氏提取物;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成螨的LC50分别为3.2141,6.093 1,3.518 8 mg/g,LC95分别为8.5750,18.700 7,9.311 4 mg/g;用质量分数0.4%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液处理的皮氏叶螨成螨寿命明显短于乙醇索氏提取物和对照,产卵抑制指数以石油醚索氏提取物最高,为0.1465,乙醇索氏提取物最低,为0.0825;3种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均有良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