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首次对广东省湛江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内28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28份种质中大部分果实形状为卵圆形,大小在15.0~20.0 g,果皮为光滑亮绿色,腹缝线不明显,果顶乳头状突起明显;(2)多数壳果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表面斑纹分布分散、珠孔密闭;(3)果仁颜色以乳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大小在2.0~3.0 g,出仁率在31.0%~37.0%,一级果仁率在88.0%~98.0%;(4)从带皮果到果仁,形状由卵圆形变为扁圆形,腹缝线明显程度也增强。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04%~24.06%之间,变异幅度以带壳果果形指数最小、带壳果单粒干重最大。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皮果纵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重和果仁横径等9个性状之间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纵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等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仅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类间平均法,基于果实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新品种‘南亚3号’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亚3号’澳洲坚果是从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如下特点:树势中等,结果较早,丰产优质,适应性强;壳果表面光滑,深褐色,大小中等,平均单粒质量6.95 g;果仁乳白色,平均单粒质量2.63 g;出仁率、一级果仁率及果仁含油率高;在广东湛江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饥饿胁迫下澳洲坚果果实脱落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H2’澳洲坚果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定期测定果柄及果实不同组织中能量物质(ATP、ADP与AMP)含量、能荷(EC)水平和能量代谢关键酶(H+-ATPase与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环剥+去叶处理明显促进了澳洲坚果早期果实脱落。自处理起至果实开始剧烈脱落时(处理后0~3 d),果皮的AMP与ADP、种子的ATP与ADP以及果柄的ATP、ADP与AMP含量均显著增加,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以及果柄的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增强,果柄与种子的EC水平显著升高,但果皮的EC值明显下降。在处理后期(处理后4~5 d),随着果实脱落加剧,果柄的Ca2+-ATPase以及果皮与种子的H+-ATPase及Ca2+-ATPase活性均显著增加,果柄和果皮的ATP以及果皮与种子的AMP含量均明显升高,而EC水平仅在果柄中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说明,饥饿胁迫可能通过影响澳洲坚果果柄及果实的能量代谢特性来影响早期果实脱落。  相似文献   

5.
海南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普遍发生,严重制约了反季节龙眼产业的发展。而果柄分离力可以反映果实离层活动的状况,成为果实脱落进程的重要指标,但未见在龙眼上使用的报道。本研究以DS2-1000 gf和DS2-5000 gf型推拉力仪检测果柄分离力,并分析果实脱落过程中各项生理特性参数,旨在弄清龙眼果实脱落过程中果柄分离力与果实碳水化合物、呼吸速率和离层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数据表明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过程中,果柄分离力的变化范围为0~3000 gf,且果柄分离力低于1000 gf会导致果实呈现脱落趋势;落果率与果柄分离力呈现显著负相关性(r=-0.984,P=0.000);果实总糖和淀粉含量与果柄分离力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P=0.005)和0.952(P=0.003);果柄呼吸耗氧速率与果柄分离力呈负相关性(r=-0.807,P=0.099);果柄离层纤维素酶和β-甘露聚糖酶活性也与果柄分离力呈显著分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P=0.019)和-0.954(P=0.002)。结果表明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进程可用果柄分离力的变化体现,果实脱落进程伴随着果柄分离力的不断降低,与果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脱落的发生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关系密切,而高的果实呼吸消耗,可能加快果实脱落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六种浓度的乙烯利对初花期花生进行叶面喷施,定期观测其主要农艺、生理生化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叶片和植株物质积累量;100 mg/L和150 mg/L乙烯利处理能优化花生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表现为显著提高花生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增强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强了主根活力,降低花生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能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但百果重和百仁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CO5Os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mg/L乙烯利及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CO5OsA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以‘丰香’草莓为试材,以草莓自然成熟过程中PME、PG、CE、PPO和POD五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基础,研究幼果期田间喷施不同浓度的醋酸钙溶液,半个月后采摘半红果实,4℃贮藏下对这五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酶活性大小以CE较高,其次是POD、PME和PPO,而PG较低。果实成熟过程中,PG、CE和PPO与成熟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ME、POD达到显著水平。草莓贮藏过程中PME、PG、PPO和POD表现出前期递增后期递减的规律,CE则持续递增且增幅逐级加大。田间喷施一定浓度(10和15 g/L)的醋酸钙溶液显著地抑制五种酶活性,降低峰高,推迟PG和PPO峰期;而喷施过高或过低浓度(5、20和30 g/L)的醋酸钙溶液则显著增强五种酶活性,并促使PG、POD峰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纸片型 1-甲基环丙烯(1-MCP)(0、0.45、0.90、1.35、1.80 μL/L)处理对安溪油柿果 实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应。贮藏期间测定了果实呼吸强度,果实硬度,果皮色差 a*、b*、 L*值和色调角 h 值,果皮转红率,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安溪油柿果实比较,不同浓度纸片 型 1-MCP 处理 12 h 均可抑制采后安溪油柿果实呼吸强度,延迟呼吸高峰出现,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抑制果皮色差 a*、b*、L*值和色调角 h 值的变化,延迟果实转红,保持果实原有风味,减少果实腐烂。其中 1.35 μL/L 1-MCP 处理效 果最佳。因此,1.35 μL/L 纸片型 1-MCP 处理 12 h 可作为在(25±1) ℃、相对湿度 85%贮藏条件下安溪油柿果实的适宜 处理条件,以延长贮藏寿命和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多肽对荔枝成花、果实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和白糖罂为试材,探讨了多肽对荔枝成花、果实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能显著提高荔枝的单株花穗数、单穗雌花数量、单果鲜重和单株产量;能通过提高优质果率、降低裂果率,提高了荔枝的商品果率;可使荔枝盛花期提前2~4d,采收期提前2~3d,能显著提高荔枝果肉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糖酸比;能提高荔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水解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能提高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果皮更加红艳,改善了外观品质;喷施多肽的800倍和1000倍水稀释液的总体效果好于5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以‘巴厘’菠萝品种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IAA和L-色氨酸,探讨对菠萝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 IAA和200 mg/L L-色氨酸可增加果实纵径,提高单果重,并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商品率。  相似文献   

13.
在甘蔗的分蘖前期和伸长中前期对春植蔗桂糖15号用100mg/L的乙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分薛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促进了甘蔗的生长,改善了经济性状,使分蘖和蔗茎伸长速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成茎率均有所提高,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同时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而伸长中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生长受抑制,茎长、茎径、单茎重均降低,从而产量较低,但其成茎率有所提高,蔗糖分明显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增糖和提高甘蔗品质的效果。此外,经乙烯利处理的甘蔗遇干旱时,有较强的抗旱性。在这两个乙烯利处理中,时期I处理的抗旱性最强,产量也较高,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  戚志强  韩旭  刘维侠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3-2357
选用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g/L 50%矮壮素水剂或800 mg/L 40%乙烯利是适宜的喷施浓度,能显著抑制樱桃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根冠比,提高叶片中SOD和POD酶活性,符合培育壮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红肉火龙果桂红龙系列‘金都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测定从果实谢花后第1天到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果形指数、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火龙果成熟时果形指数1.14,主要表现为近圆形,花后8~23 d为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平均增长速率为20.5 g/d,快速生长期结束后(果实开始转红),果皮厚度下降,果皮鲜重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定量施用氮、钾肥条件下,采用单因素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香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含量适宜的香蕉园,株施尿素0.87 kg、氯化钾1.335 kg、有机肥2.0 kg、硫酸镁125.0 g、0.2%硼砂溶液喷1次,以施过磷酸钙1.165 kg/株,N∶P2O5∶K2O = 1∶0.35∶2(质量比),田间蕉株生长较快,假茎较粗,采收时功能叶片数较多,采收期较早且较短,产量较高;同时,果实外观和内质较好,果指较长较粗,淀粉和总糖含量,可食率略高、可滴定酸居中;经济效益最佳,净利润  相似文献   

17.
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为龙眼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相对湿度85%下贮藏。贮藏期间取样测定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色素含量、果肉营养物质含量和果实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龙眼果实对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有效降低采后贮藏期间龙眼果实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及较高的果肉TSS、可溶性总糖、蔗糖和维生素C含量,延缓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的发生,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因此认为,采前喷施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能有效延缓采后龙眼果实的品质下降、较好维持龙眼果实品质,提高龙眼果实耐贮性和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对‘贵妃’杧果果实品质和采后发病率的影响,以期为复硝酚钠在杧果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于盛花期后第15天开始喷施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复硝酚钠,每隔9~12 d喷施1次,共喷施6次。测定果实发育期间的纵横径、成熟期的单果质量、成熟过程中的果皮颜色参数(La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果实病害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能够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贵妃’杧果成熟期的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果皮转红和成熟期果皮转黄,延缓果肉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总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极大地降低了采后病害发病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饱和设计方法,研究了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含糖率为目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甜菜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根产量67704.46kg/hm2,含糖率22.3%以上的调控措施为:在施用P2O5150kg/hm2基础上,施纯N 119.85kg/hm2,K2O 144.79 kg/hm2,纯Mn 5.26 kg/hm2,纯B 1.16 kg/hm2;叶面喷施BR和ETH,浓度分别为10.42mg/L和225.58mg/L。  相似文献   

20.
鄂东植棉区棉花机械收获应用欣噻利脱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鄂东植棉区棉花机械收获脱叶剂田间应用效果,以冈早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脱叶剂欣噻利不同用量处理试验,进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和衣分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3水平(即一次性喷施欣噻利剂量为2.7 L/hm~2),其脱叶率、吐絮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产量高于其他用量和清水对照,但略低于常用药剂对照(噻苯隆+乙烯利)。可以在鄂东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