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了探讨亚麻屑栽培灰树花的可行性,采用亚麻屑替代部分木屑作为基质栽培灰树花。根据木屑和亚麻屑不同比例设置6个配方,其中亚麻屑的添加量0%~78%。通过比较不同配方下的菌丝形态和出菇期间的子实体农艺性状,获得最佳亚麻屑添加量。结果表明:亚麻屑的最适添加量为15%~30%,此时灰树花的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组相当。在该条件下,利用亚麻屑栽培灰树花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栽培料提高碱性对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在栽培料中添加壳灰,研究其对栽培料pH和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4.0%壳灰的栽培料可提高栽培料pH以及产量。添加量为1.0%~1.5%壳灰的最佳,灭菌后pH为6.2~6.4,高于对照(pH 5.1);生物学效率为107.6%~113.7%,高于对照(96%),提高了12.4%~18.4%;此外,子实体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且子实体性状、商品率、重金属积累未发生改变。以壳灰为碱化剂,栽培料微碱化栽培金针菇可有效提高产量和营养,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添加锌、硒微量元素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9个栽培料配方处理,并添加锌、硒微量元素,测定各处理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出菇时间、产量、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富硒香菇菌渣30%+玉米芯70%配方,熟料栽培产量35574.32 kg/hm2,产量排名第1位,生物转化率56.9%;富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沼渣、沼液在秀珍菇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基本桑秆培养基中添加沼渣、沼液栽培秀珍菇,研究不同沼渣、沼液处理对秀珍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沼渣栽培对秀珍菇增产效果显著,在基本桑秆培养基中添加10%沼渣和20%沼渣,秀珍菇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1.80%和21.2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3.10%和21.90%,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5.80%和8.60%。沼液栽培对秀珍菇增产效果不明显。[结论]沼渣栽培秀珍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属中温偏低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22℃。栽培的形式和培养料的处理方法很多,但以熟料袋栽成功率最高,是大棚规模化生产的首选方式。在秀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进行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早、子实体发生整齐、管理方便,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峻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4):16-16,31
为了解决珍稀食用菌秀珍菇[Pleurotus cornucopiae(Paul.:Pers.)Rolland]生产栽培过程中大量消耗林木或大量从外省调入棉籽壳问题,利用玉米秸秆代替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料栽培秀珍菇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可以完全代替棉籽壳栽培秀珍菇,其生物效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用玉米秸秆代替木屑(占基质总量50%),秀珍菇生物效率比对照高10.47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同时节省了木屑,解决“菌木”矛盾,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8.
以"牡耳1号"为供试菌种,采用亚麻屑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设6个配方处理,亚麻屑替代量分别为0,15%,30%,45%,60%,78%。结果表明:利用亚麻屑部分替代阔叶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可行,采用麻屑替代阔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可促进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菌丝愈合,促进黑木耳原基形成,添加一定量的亚麻屑可提高黑木耳子实体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亚麻屑替代量在45%以下均适合栽培黑木耳,其中亚麻屑替代量为30%的配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噻苯隆(TDZ)对糙皮侧耳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TDZ,观察糙皮侧耳菌丝生长与子实体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TDZ对糙皮侧耳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TDZ0.50、1.00 mg/L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菌丝生长速度可达16.18~16.82 mm/d;栽培料中添加TDZ 0.50~1.00 mg/L,可使子实体生物学转化率提高到128%~131%,同时对蛋白质与多糖的含量也有促进提高作用;同等浓度下,TDZ对产量与品质的促进作用优于6-BA与三十烷醇.[结论]培养基中添加0.50~1.00 mg/LTDZ对糙皮侧耳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能提高茶树菇产量的配方,丰富栽培茶树菇的原辅材料。[方法]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混合配方栽培茶树菇,设3个不同配比,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4个配方间产量的差异。[结果]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其中添加棕榈配方的茶树菇平均单袋产量可达277.7 g,比杂木屑配方的产量(178.9 g)提高了55.2%左右。但是菌丝的生长速度随着加入棕榈原材料量的增加而减缓,特别是棕榈仁粕,当其量达一定值时,茶树菇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无法满袋,且无法正常出菇。[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在杂木屑配方中适当添加棕榈丝纤维或者棕榈仁粕,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相似文献   

11.
叶面喷施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微肥施用提供参考,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锌、铁、硒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籽粒锌、铁、硒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肥中只有喷硒增产作用显著(P<0.05),但喷锌、铁、硒分别显著增加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3种微肥均能明显提高籽粒中相应的微量元素含量,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工疏果对龙眼果实大小、内源激素和细胞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花后1个月内分2次对储良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Chuliang)进行人工疏果处理(总疏果幅度50%左右)。结果表明,人工疏果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横径和果实重量至采收分别增加了7.1%和22.5%)。果实中GA4 7和ZRs含量均表现为疏果处理大于对照,其差异在出现含量高峰时增大,而IAA含量也是疏果处理大于对照,但其差异主要出现在花后45d和花后100d。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疏果处理与对照果皮中细胞壁成分变化的趋势基本相似,处理只是在后期才增加了果皮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分别出现在花后90d后、60d和75d后,疏果处理对可溶性糖的含量无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发育前期,疏果处理显增加的内源细胞分裂素类水平,可能有利于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数量;而在果实发育后期,增加的果皮细胞壁成分则为人工疏果促进果实生长(主要表现为细胞的膨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Y两优302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3种硒肥试验,研究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不同硒肥作用效果不同。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以齐穗后3d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500倍液50kg/667m^2效果最好,水稻籽粒中硒含量达0.067mg/kg,比对照增加0.043mg/kg,达极显著水平,生产的大米符合富硒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4年生木荷种子园中20个结果无性系进行生长、结实量及果实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地径、胸径、树高、枝下高、结果枝数和结果数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叉干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无性系C4的结果枝数最多,达10.67个,较均值多1.02倍;无性系A1的结果数最多,达513个,较均值多2.17倍。果宽、果长、单果重在无性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13.43~17.79 mm,10.86~14.81 mm和0.70~1.45 g。20个无性系中,60%无性系果实已成熟,无性系种实被害率为25%。结果数与结果枝数、叉干数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对20个木荷无性系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果实形态指标、生长指标和结实指标分别为单果重、树高、结果枝数。按30%的入选率,从测定的20个无性系初步选出了32、C_(22)、A_4、C_4、A_7、A_9等6个生长快、结实量高的木荷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施氮量对雅玉8号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雅玉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在四川资阳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00 kg/hm2,其地上干物质产量高达23 345 kg/hm2,果穗率为59.93%,粗蛋白含量为75.5 g/kg,粗纤维仅为124 g/kg,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钙含量分别为34.6、62.0、598和4.0 g/kg。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的地上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产量及果穗率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与吡虫啉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基硫菌灵与吡虫啉喷施套袋后的热农1号芒果,通过不同果袋处理、多次喷施农药和检测不同果实部位农药残留量3个试验研究套袋对芒果农药残留的影响及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和分布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甲基硫菌灵、降解物多菌灵和吡虫啉,3种残留物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5、0.12和0.5μg/kg。结果表明,不同果袋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农药残留量,但白色纸袋(白袋)处理和黄色双层纸袋(黄袋)处理无显著差异。多次喷施农药时,对照(CK)果肉中3种农药总残留量在前50 d(喷药4次)持续极显著增加并超标,白袋处理在40 d(喷药3次)达到最大值并处于安全范围,果实成熟时CK和白袋处理农药残留均有所下降。不同果实部位的农药残留差异极显著,CK的外层果皮富集86.02%的甲基硫菌灵残留物和45.62%的吡虫啉,白袋处理则分别为66.93%和43.78%,但吡虫啉在白袋处理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综上说明套袋能有效减少热农1号芒中的农药残留,甲基硫菌灵残留物主要富集果实表皮中,而吡虫啉内吸性更强,在果肉中也有大量残留,在多次喷药时,套袋能将2种农药控制在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相似文献   

19.
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选择适宜北部产区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以河南省光山县、新县和安徽省金寨县3个试验地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长林3号、4号、18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地对鲜果果径和鲜果出籽率的影响显著,对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籽质量的影响极显著;(2)不同试验地对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果果径、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干出仁率、干仁含油率等指标上差异极显著;(4)不同品种在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显著,长林53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值最大;仅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分析,金寨县的长林53号表现优良;(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仅考虑第一主成分,长林55号评价值(0.935)最高;各试验地排名依次为:金寨县(1.103)>光山县(0.032)>新县(-1.153)。综合评价认为,在北部油茶产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55号的果实性状综合表现较其它4个品种优良,可作为该产区优先推广应用的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