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为烟区提供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研究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方法]2008~2010年,对百色市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烟草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烟蚜、棉铃虫、斜纹夜蛾,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预测预报结果,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结果]百色市烟区烟草病毒类病害以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斑萎病为主;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较轻;棉铃虫发生为害较重,各烟区发生时间随移栽期不同而不同;斜纹夜蛾属中偏重发生;烟蚜的迁飞高峰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烟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取得明显效果,2008~2010年病毒病发生率示范区比对照区分别低17.84%、8.28%和1 1.05%,黑胫病发生率分别低10.4%、14.18%和5.92%,蚜虫发生量分别低223、67和33头/百株,棉铃虫发生量分别低48、17和9头1百株,斜纹夜蛾发生量分别低5、17和13头/百株;示范区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等均高于对照区.[结论]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可有效提高对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各地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为烟区提供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研究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方法】2008~2010年,对百色市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烟草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烟蚜、棉铃虫、斜纹夜蛾,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预测预报结果,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结果】百色市烟区烟草病毒类病害以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斑萎病为主;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较轻;棉铃虫发生为害较重,各烟区发生时间随移栽期不同而不同;斜纹夜蛾属中偏重发生;烟蚜的迁飞高峰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烟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取得明显效果,2008~2010年病毒病发生率示范区比对照区分别低17.84%、8.28%和11.05%,黑胫病发生率分别低10.4%、14.18%和5.92%,蚜虫发生量分别低223、67和33头/百株,棉铃虫发生量分别低48、17和9头/百株,斜纹夜蛾发生量分别低5、17和13头/百株;示范区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等均高于对照区。【结论】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可有效提高对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各地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余清  张如阳  汤首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99-802,809
[目的]掌握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方法]于2006~2008年对普洱市烟区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大面积普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烟草花叶病(TMV和CMV)在烟苗移栽10 d后便开始发病危害烟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黑胫病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均有危害,6月底达到危害高峰;青枯病属于区域性病害,5月上旬便开始危害并持续至7月底;赤星病从6月中旬开始零星发生,烟叶进入成熟采烤阶段后发病速度加快,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稳定期;烟蚜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30日至7月10日,且有2个危害高峰;5月中下旬是烟青虫的始发期,7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结论]普洱市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时期以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了驻马店烟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烟蚜在3月中旬迁飞,6月底前结束,于5月上旬、月底形成2个高峰;病毒病正常年份发病率在5%左右、病指在3左右,遭遇低温、干旱等不利自然条件时,发病程度较重.黑胫病于6月初期开始发生,7月中旬基本稳定,发病程度因降雨量多寡差异较大,整体病害发生为零星分布;赤星病多发生在7月中旬,病株率相对偏高,但病指较低,中下部叶片感病较少,主要发生于上部6片叶,总体表现为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5.
为烤烟夜蛾科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在施秉县不同海拔烟区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烟区烤烟夜蛾科害虫发生均以斜纹夜蛾为主,小地老虎次之,棉铃虫和烟青虫发生量均较少;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2月上旬,6-8月诱蛾数量相对少而稳定;小地老虎的发生期主要在3-6月,诱蛾高峰主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6月诱蛾量均较低;棉铃虫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烟青虫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平均诱蛾量都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海拔烟区小地老虎和烟青虫7d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而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明盘县烟区烟草病虫害发生种类与活动规律,为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盘县烟区苗床期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移栽前发生病毒病、炭疽病和立枯病逐渐加重;苗床期主要虫害是烟蚜且危害较大。大田期主要病害有TMV、青枯病、黑胫病和赤星病。TMV主要是在前期发生,在打顶前后这段时间会有大暴发,青枯病和黑胫病主要发生在打顶后且蔓延速度很快。赤星病在中上部叶成熟期发生较多,较难控制。主要的害虫危害有地老虎、蟋蟀、蚜虫、烟青虫。烟青虫和烟蚜天敌甚少,对烟叶生产危害巨大。烟田中存在着一些步甲类、虎甲类、蜘蛛类和瓢虫类的益虫,但数量有限,其自然防治作用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13-2014年采取挖查和灯诱法系统调查了四川省攀枝花市烟区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烟区为害烤烟烟叶的金龟子种类有24种,其中,暗黑鳃金龟和铜绿鳃金龟为优势种群;金龟子成虫在烟田5月下旬初见,6月中旬盛发,6月下旬达发生高峰,同时,成虫出土具有单日少、双日多的"隔日出土"习性;金龟子卵在烟田6月下旬初见,7月中旬为卵盛期,7月下旬达产卵高峰期;金龟子幼虫于7月中旬初见,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卵孵盛期,8月上旬为3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湖南不同生态烟区主要虫害的发生动态差异,进而根据当年某一生态区的虫害表现,指导其他生态区的虫害防控,于2014—2016年定点调查了湘中南(衡阳衡南)和湘西北(张家界慈利)2个生态烟区害虫的迁飞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湘中南生态烟区烟蚜、小地老虎、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迁飞时间分别为2月上旬—5月中旬、2月中旬—4月底、3月底—5月上旬和4月中旬—6月中旬,危害时间分别为4月初—5月底、3月下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底和5月中旬—6月下旬,湘西北生态烟区的害虫迁飞和危害时间相对湘中南总体上延后15~30 d。3 a中湘中南生态烟区烟蚜年度累积诱集数量显著小于湘西北,而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诱集数量显著大于湘西北,且多数年份湘中南烟蚜和烟青虫最大发生量显著大于湘西北。不同生态烟区以及不同年份的害虫诱集量和发生量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斜纹夜蛾在鄂西北烟草种植区的危害情况,选择在襄阳保康烟区通过系统定点、不同海拔定点观测,了解斜纹夜蛾在烟田的发生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烟田斜纹夜蛾初发期在5月10日,5月18日出现第1个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期,在此期间发生量较低;7月出现第3个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持续发生期。在海拔850、1 050、1 150 m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基本相同,发生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该研究为实时防治烟田斜纹夜蛾成虫和测报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黑龙江烟田烟蚜发生及为害情况,更好的对其进行防治,对黑龙江大庆地区烟蚜越冬情况及烟蚜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烟蚜生活史属于全周期型,在烟株上烟蚜数量的消长主要呈"单峰常发区",主要以卵在刺玫、李树、杏树等植株的腋芽四周、枝条上的斑痕和枝杈上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干母,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迁入烟田,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8月中下旬有翅蚜开始迁出烟田。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为黑龙江烟区烟蚜的田间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治烟蚜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龙岩市烟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草病虫害会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给烟农、烟草工商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福建省龙岩地区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重点介绍了烟草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烟蚜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 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 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 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移栽期和烟草马铃薯套作对烟草主要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移栽期、烟草马铃薯套作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马铃薯Y病毒病(PVY)、赤星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等主要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提前和推迟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均有较大影响,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病情呈加重趋势;烟草马铃薯套作对烟草主要病害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套作处理能加重青枯病、马铃薯Y病毒病、TMV、CMV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4.
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烟草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郴州市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的主要害虫种类,采用频振式诱虫灯和田间普查的方法,于2010年和2011年的3~7月对该县烟草基地进行害虫调查采集,共采集到害虫2纲7目27科60种,基本明确了桂阳烟区主要害虫为小地老虎、烟蚜、烟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蜗牛等;同时针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和烟蚜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烟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还针对各种害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综合防治技术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天敌昆虫释放、黄板和诱捕器及农药使用对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黑胫病、赤星病及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当地5月下旬,有翅蚜转为无翅蚜定殖为害,大概7月初迁飞至其他作物;斜纹夜蛾在6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诱捕器可平均诱捕20.6头/个;释放赤眼蜂和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烟青虫的防效最高可达70.39%,略高于化学对照溴氰菊酯;甲霜·锰锌对当地黑胫病的控制效果较明显,防治效果在74.16%以上;多抗霉素和菌核净对赤星病的药效接近,最高时分别达到64.28%和68.01%,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控制效果较为理想,防效均在91%以上。因此,综合防治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接近或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并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点定株调查.[结果]北疆地区葡萄以霜霉病为害为主,6~7月为病害初发期,8月为发病高峰期;哈密地区以葡萄白粉病及穗轴褐枯病为主,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穗轴褐枯病发病初期为5月上旬~下旬,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吐鲁番地区则以葡萄斑叶蝉为主,为害自每年4月初~10月,5和8月发生量最大,是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盛期.[结论]在葡萄病虫害治理的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农药的应用,提出以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环境友好农药早期防控技术为辅助措施的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新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2007年对云南省丘北县辣椒田的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桃蚜、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桃蚜的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平均每株11.3头;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中旬,平均每株虫量3.9头、斜纹夜蛾3.0头。主要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平均每株虫量七星瓢虫0.82头、异色瓢虫1.3头。由于田间桃蚜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秋季辣椒生长期间对桃蚜可不采取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4~2015年对吉首地区矮板村辣椒病虫害的调查,发现吉首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是: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是:烟粉虱和斜纹夜蛾。分析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包括:当地气候、辣椒品种、土壤基质、栽培方式、施药种类和方法。针对这些主要病虫害,提出了健身栽培、及时病虫测报和合理用药为一体的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