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寄生蜂对寄主的选择和适合度不同会影响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为评价不同种类寄生蜂对棕榈食叶害虫控害效能,通过强迫寄生实验和寄主选择实验研究2种啮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ere和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对棕榈植物上3种主要食叶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和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的寄主适合度和选择趋性。啮小蜂强迫寄生实验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寄生率(76.67%)显著高于其在水椰八角铁甲(63.33%)及椰子织蛾(0.00%)上的寄生率,周氏啮小蜂(北京、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率(56.67%、63.33%)显著高于其在椰心叶甲(23.33%、15.44%)及水椰八角铁甲(0.00%、0.00%)上的寄生率,它们的出蜂量、性比、寿命等也有显著不同。选择寄生实验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更偏向于寄生椰心叶甲(选择频率73%),周氏啮小蜂更喜欢寄生椰子织蛾(选择频率95%)。实验结果表明生产中释放周氏啮小蜂能控制椰子织蛾,也可能兼治椰心叶甲,但不能控制水椰八角铁甲;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能有效控制椰心叶甲和水椰八角铁甲,但不能控制椰子织蛾。  相似文献   

2.
保亭县是海南省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有害生物对保亭林业资源的危险性日益增加。为摸清海南省保亭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程度,于2015~2016年的5~8月对全县内9个乡镇和6个国营农场内的林木、苗圃、木材加工厂和绿化带展开调查,调查林种涉及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及各种观赏绿化苗木。结果发现有害生物26种,包括虫害15种、病害9种、草害2种。其中,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7种,其它有害生物16种。主要有害生物有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和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  相似文献   

3.
琼中县地处海南省生态保护核心区,也是重要水源涵养区,对海南生态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琼中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等展开全面调查,共发现林业有害生物27种,其中虫害4目13科15种、病害9种、草害3种。分析认为:(1)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双钩异翅长蠹发生面积仅有0.67 hm2,危害较轻;红火蚁和薇甘菊的发生面积虽然不大,分别仅为2.07和19.13 hm2,但危害逐渐加重;(2)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椰心叶甲发生面积223.93 hm2,为害仍然较重,刺桐姬小蜂危害偶有发生,危害减弱,槟榔黄化病、槟榔炭疽病发生面积扩大(分别为688.4和3 746.87 hm2),危害也较之前加重;金钟藤危害情况不容乐观,其分布范围(587.93 hm2)和危害程度已超过薇甘菊,由次生危害上升为主要草害;(3)其他有害生物,如红脉穗螟(发生面积51.13 hm2)从之前轻度危害逐渐加重为中度危害,而油茶炭疽病危害情况也开始加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芒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为世界主要芒果生产国之一.芒果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台湾等省区,主要栽培品种有:泰国白花芒(Okrong)、吕宋芒(Carabao)、白象牙芒(Nang klangwan)、白玉芒、椰香芒(Dashehari)、秋芒(Neelum)、紫花芒、桂香芒和粤西1号芒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椰子在海南省儋州市的生长适应性,调查了儋州市各乡镇椰子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本次调查的地点海拔都在200 m以下,椰子种质类型有海南绿椰、海南褐椰、海南红椰、文椰2号、文椰3号、文椰4号等。调查发现各乡镇均有椰子分布,且生长良好。查阅了儋州市的气候、环境特点,对比椰子的生长习性,证明椰子适应海南省儋州市的气候环境,可以在各乡镇种植;提出了产业化发展建议,以期为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儋州市各乡镇推广种植椰子普通品种及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口是海南省经济贸易中心和最大交通枢纽,面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严峻考验。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对海口市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6种,虫害16种、发生面积3 637.33 hm~2、病害9种、发生面积143.53 hm2,草害1种、发生面积146.67 hm~2;其中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6种,其他林业有害生物17种;主要有害生物有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应进一步加强对海口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辣椒、番茄、莲雾、番木瓜和番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东方、昌江、澄迈、海口等农场和瓜菜生产基地,并且各瓜菜品种种植面积因市场价格影响年份间波动较大;调查共查获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68种,包括害虫32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20种,其中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17种;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危险性有害生物25种;桔小实蝇、螺旋粉虱、烟粉虱、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椰子树产品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梅 《世界农业》1995,(6):26-28
椰子树产品的开发利用海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江梅椰子树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是一种古老的热带水本油料作物。在一些热带国家,开发利用椰子树产品已成迫切问题。一、椰衣椰衣含70%粉粒、30%椰衣纤维(12%为硬纤维,18%为软纤维),含有具高热量的木...  相似文献   

9.
目前海南椰心叶甲的防治主要采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蜂等生物防治办法。本文对绿僵菌、椰扁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萍  刘立云  赵松林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00-102,119
以海南4个主栽椰子品种为试材,通过确定不同椰果年龄的着生部位,采摘海南不同椰子品种8个月左右的水果型椰水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矿物质营养元素测定,并进行营养组分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中K、Na、Mg含量较高,分别为356.80、32.72、28.85 mg/L,微量元素中Mn含量较高,为2.77 mg/L;各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值中,Ca含量最大,达69.03%,其次是Mn,为32.45%,Mg最小,只有6.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小,为13.67%。相关性分析表明,椰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Na(r=-0.81211)、K(r=-0.8085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Ca(r=0.6650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矿质营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果型椰水中的K和Na(r=0.78455)、K和Mg(r=0.68116)、Na和Zn(r=-0.56758)、K和Cu(r=0.41010)等含量间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曹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78-8580
椰子织蛾是一种近期入侵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其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叶子织蛾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3.
The red palm weevil (RPW) is a key pest of horticultural and ornamental palm species in Asia,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currently dispersing in Mediterranean European countries, endangering the landscape. The RPW larvae bore deep into palm crowns, trunks and offshoots, concealed from visual inspection until the palms are nearly dead. Traded palm trees are intensively transported between and within countries, spreading the pest worldwide. Consequently, an urgent need exists to identify and monitor concealed RPW larvae. Acoustic signals of boring RPW larvae can be recorded from the infested palms using off-the-shelf recording devices, but the resolution of the signals emitted by healthy palms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scriminat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acoustic activity of RPW in offshoots and implement it in a prototype setup. The methodology applied was similar to techniques used in the field of speech recognition, utilizing Vector quantization (VQ) or Gaussian mixture modeling (GMM). The algorithm successfully achieved detection ratios as high as 98.9%.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tect RPW sounds using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of speech recognition and commercial recording devices, which could be utilized to monitor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of offshoots.  相似文献   

14.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玲  韦春义  庞正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52-10053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危害桉树的虫瘿类害虫,来势猛、危害重。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得出,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118,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目前,国内仅在广西、海南、广东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为了避免其传播和蔓延,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栓疫性有害生物,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同时加强桉树产地虫情监测,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实现对其绿色可持续性防控,对豆大蓟马的发生与危害、生物学特性、抗药性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豆大蓟马主要通过在豇豆果实内部产卵和取食幼嫩组织汁液为害。海南省的环境条件十分适宜豆大蓟马的生长和繁殖,而豆大蓟马因其虫体小、传播速度快、隐蔽性高、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在海南极易大面积暴发。近年来,化学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使海南省不同地方的豆大蓟马种群对常规杀虫剂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这进一步加重了该害虫的灾变,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对豆大蓟马的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在田间生产实践中,宜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7.
红棕象甲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具有隐蔽钻蛀的危害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具有一定 难度。在我国,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为对我国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综 述了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细菌以及其他天敌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入侵害虫桔小实蝇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归纳了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桔小实蝇的分布与为害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其目前分布于中国的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四川、海南、云南、台湾等省份或地区,为害近300种果蔬植物,主要为害果实,世代相互重叠,具有群集取食的习性。接着从形态鉴定检测、声波检测及分子检测3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检测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为适应水果进出口贸易快速通关的大局进一步开展对桔小实蝇检测鉴定新技术研究的迫切需要,最后提出了关于桔小实蝇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生态适应规律及机制、扩散途径及机制、可持续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传入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子致死性黄化病是严重危害椰子的一类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致死性黄化植原体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尚未有该病菌分布的报道。为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传入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的风险性R值为2.27,属于高度危险性入侵物种,并提出了防止其入侵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