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究大花紫薇新品种紫婵的光合生理特征,为其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紫婵和大花紫薇幼苗为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2个试验植物材料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紫婵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含量(Chl)以及叶绿素a/b(Chla/Chlb)均显著大于大花紫薇(P<0.05)。(2)紫婵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17.11μmol/(m2·s);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为早晚高中午低的单谷型,气孔限制值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3)大花紫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12:00,分别为14.41μmol/(m2·s)和13.16μmol/(m2·s);气孔导度亦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边际效应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以5份茶树种质为原料,采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测定各种质在边际效应、常规条件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分别为2.62~8.30μmol·m~(-2)·S~(-1)、72.04~139.92mmol·m~(-2)·S~(-1)、0.69~1.21mmol·m~(-2)·S~(-1)和300.66~352.63ppm。边际效应整体上降低了茶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_2浓度。其中,极显著降低了种质L107、L104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了种质106的净光合速率。综上,边际效应对茶树的净光合速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滴灌种植模式下,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差异显著,且以孕穗-开花期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P0.05)。滴灌硅谷肥料(含有机硅0.3%,N、P_5O_2、K_2O均为18%)条件下,孕穗-开花期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12.36μmol/(m~2·s),比滴灌常规肥料(尿素5.95 kg/667 m~2+硫酸钾9 kg/667 m~2+磷酸二铵9.8 kg/667 m~2)的高出2.73μmol/(m~2·s);孕穗-开花期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最大,滴灌硅谷肥料条件下的气孔导度为0.92μmol/(m~2·s),较滴灌常规肥料高0.16μmol/(m~2·s);孕穗-开花期春小麦叶片的蒸腾速率最大,滴灌硅谷肥料处理的蒸腾速率为13.65μmol/(m~2·s),比滴灌常规肥料的高出1.23μmol/(m~2·s)。滴灌硅谷肥料处理下,小麦产量较常规肥料处理的高,达到8 653.65 kg/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FvCB模型估算小麦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arquhar、von Caemermer和Berry模型(以下简称FvCB生化模型)中有2个子模型,即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核酮糖-1,5-双磷酸(RuBP)再生速率限制模型,用其可以估算C_3植物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为了严格验证由这2个子模型估算植物叶片J_(max)的精确度,本研究用LI-6400-40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了2%和21%O_2浓度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的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和CO_2的响应曲线,并用此2个模型分别拟合了21%O_2浓度下小麦光合速率对CO_2的响应曲线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由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小麦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得到的J_(max)为254.86μmol·m~(-2)·s~(-1),显著高于其观测值(236.37μmol·m~(-2)·s~(-1))(P0.05);由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拟合小麦光合速率对CO_2的响应曲线得到的J_(max)为260.58μmol·m~(-2)·s~(-1),则显著低于其观测值(298.05μmol·m~(-2)·s~(-1))(P0.05)。此外,当胞间CO_2浓度(C_i)为738.01μmol·mol~(-1)时,小麦处于RuBP再生速率限制阶段,此时其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应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为61.16和8.55μmol·m~(-2)·s~(-1)。在不考虑其他路径消耗光合电子的情况下,小麦在该C_i时同化这些碳至少需要光合电子流为352.24μmol·m~(-2)·s~(-1),这与由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估算的J_(max)(260.58μmol·m~(-2)·s~(-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在估算小麦叶片J_(max)上存在缺陷,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苦碟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苦碟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为苦碟子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苦碟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时和下午14时,分别为16.82,14.33μmol/m2/s,有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经相关性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AP番荔枝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P番荔枝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AP番荔枝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高峰在11时,次高峰在15时,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光饱和点为135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6.4μmol/(m2·s);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4.3oC左右。AP番荔枝的光合作用受光合有效幅射、温度和叶片气孔导度等因素的影响;蒸腾速率随叶温的高低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茶树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本“凤凰水仙”(母本)、“福鼎大白茶”(父本)及其杂交后代 F_1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秋梢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且主要受核基因组控制。根据亲子代方差分析,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率为0.4154—0.7212,预期遗传进度为1.90—3.04μmol CO_2·m~(-2)·s~(-1);根据 F_1代株系间的方差分析,其广义遗传率为0.5945,遗传变异系数为22.97%,预期遗传进度为2.25μmol CO_2·m~(-2)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单、复色LED光源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LED处理下,杉木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均以30μmol/(m~2·s)蓝光处理的最大,而F_V/F_m和F_V/F_0值均以70μmol/(m~2·s)蓝光处理的最大。不同复色LED光源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以及F_V/F_0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RBG;对叶绿素b含量和F_V/F_m值作用大小顺序均为:RG=B。促进杉木叶绿素积累的最优光色光强组合为70μmol/(m~2·s)R+60μmol/(m~2·s)G+30μmol/(m~2·s)B,而有效提高F_V/F_m和FV/F0值的最优光色光强组合为60μmol/(m~2·s)R+50μmol/(m~2·s)G+40μmol/(m~2·s)B。  相似文献   

9.
以黑农38等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为材料,在鼓粒期对豆荚和叶片的面积在主茎上垂直分布、荚皮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生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春大豆在鼓粒期间荚面积为叶片面积的19.83%~35.44%,荚皮叶绿素含量为叶片的5.67%~8.20%,荚的真光合速率为叶片的13.32%~55.98%.黑农38的荚面积占叶面积百分比值、叶片的真光合速率均最高,分别为34.85%、26.4μmolCO_2·m~(-2)·s~(-1);豆荚的真光合速率以吉育67最高,为8.48μmolCO_2·m~(-2)·s~(-1),石豆2号最低,为2.24μmol CO_2·m~(-2)·s~(-1).荚的主要光合生理参数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大.要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应发挥鼓粒期荚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多花黄精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对2层遮阴网环境下的多花黄精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多花黄精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存在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6:00;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气光量子密度是影响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作物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遮荫与补光栽培成为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胡椒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浇灌法培养,研究不同光照强度环境对胡椒扦插苗抽穗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叶片的光合速率相对较低,植株同化的生物量较少,花芽抽生少,叶片厚且单叶面积较大;270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的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405 μmol/(m 2·s)光照强度下,胡椒扦插苗成熟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较高,叶片抽生数多,净增生物量最大,胡椒成花数多;540 μmol/(m 2·s)光照环境下,胡椒扦插苗生长发育受到轻微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果糖、GA3含量与胡椒抽穗量成显著相关。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扦插苗在40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相对较高,最有利于胡椒多抽穗。本研究可以为我国胡椒控光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5个彩叶树种光响应曲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常见的5个乡土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1)在低光强条件下,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小,随光强增大各树种表现出较大差异;(2)5个树种的气孔导度(Gs)随光强增大呈现2种变化趋势,檫木、山乌桕、野鸦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枫香树和无患子表现出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Tr)的光响应曲线与Gs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5个树种的胞间CO2浓度(Ci)总体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随PAR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4)5个树种的LCP范围为9.525~28.018 μmol/(m 2?s),LSP范围为592.303~1245.871 μmol/(m 2?s),均属于阳性植物;檫木和山乌桕的LCPLSPPn max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更强;野鸦椿的LCPLSPPn max均相对较低,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萼脊兰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萼脊兰为材料袁 利用 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遥 结果表明院 萼脊兰的 CO 2 交换方式具景天酸代谢途径渊CAM冤的特点袁 叶片净 CO 2 吸收速率在凌晨 0:00 左右达到最大值袁 可滴定酸的 积累在 8:00 左右达到顶峰遥 在晴天的上午袁 萼脊兰的最适光照强度为 400~600 滋mol/(m 2 窑s)袁 其叶片的净 CO 2 吸收速率达到 2.92 滋mol/(m 2 窑s)遥 在最适光强条件下袁 温度在 25 益袁 CO 2 浓度为 800~1 000 滋mol/mol 时袁 最利于萼脊兰叶片净 CO 2 的吸收遥 总的来说袁 萼脊兰属兼性 CAM 兰花袁 这种光合特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热带兰花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遥  相似文献   

14.
林魁  黄枝  徐永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8):1483-1492
为保证设施叶用莴苣周年生产的供给,研究了人工气候条件下不同光照模式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叶用莴苣生长的最优光环境,实验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试材,设计 LED 红蓝配比(7:3、5:5、3:7)、光周期(12L/12D、16L/8D、20L/4D)及光照强度[100 μmol/(m2·s)、150 μmol/(m2·s)、200 μmol/(m2·s)]的 3 因素 3 水平正交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不同光照模式对生长期叶用莴苣植株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其他光环境条件,处理 9[红蓝配比 3:7,光周期 20L/4D,光强 150 μmol/(m2·s)]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红蓝配比 3:7 的光照模式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处理 3[红蓝配比 7:3,光周期 20L/4D,光强 200 μmol/(m2·s)]有利于降低生长期叶用莴苣叶片硝态氮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综合分析得出 3 个光照因子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光强、光质配比、光周期,最适的光照模式组合为:红蓝配比 7:3、光强 200 μmol/(m2·s)、光周期 20L/4D。本研究结果可为叶用莴苣生长的最适光环境提供参考,同时为 LED 灯具在植物照明领域的设计提供 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瓜嫁接苗愈合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模式,本研究选择南瓜‘壮士’品种为砧木,黄瓜‘大棚冬青’品种为接穗,顶插嫁接后0~3、4~6、7~10 d为阶段性递增光照模式,以(0-30-45) μmol/(m2·s)为对照(CK),设[(15-30-45)、(30-60-90)、(45-90-135)、(60-120-180)、(75-150-225) μmol/(m2·s)]分别为T1、T2、T3、T4和T5处理,研究不同梯度光照强度对黄瓜嫁接苗愈合生长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嫁接后0~3 d适宜光照优于黑暗条件,光照强度梯度在处理T2~T5之间时,能显著提高接合部愈合效果(P<0.05);其中T3处理最有利于黄瓜嫁接苗愈合及生长,其地上部、地下部形态生长指标最佳,最有利于促进黄瓜嫁接苗雌花分化和早熟;T3与T4处理幼苗真叶生长势较优,而T2与T3处理有利于嫁接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运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分析,各处理下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大小排名为:T3>T2>T4>T5>T1>CK。综合分析得出,T3处理即嫁接后0~3、4~6、7~10 d的光强梯度为(45-90-135) μmol/(m2·s),最有利于黄瓜嫁接苗的愈合生长及幼苗质量的提高,故T3梯度光照强度可作为黄瓜嫁接苗愈合期处理的最适光强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品种特性,以11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了水稻秧苗素质、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秧苗素质差异显著,主要以苗高、白根数、总根数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以24d61(A2)品种秧苗地上、地下部性状最佳,为最适宜机插品种。不同品种抽穗期光合特性有所差异,其中24d44(A 6)品种净光合速率最高,为27.01 μmol/(m 2·s),中早39(A7)品种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最高,分别为1.69 mmol/(m 2·s)和12.10 mmol/(m 2·s),中嘉糯(A1)品种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376.09 μmol/(m 2·s)。不同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陆两优996(A10)品种株高、单株产量、结实率与每穗着粒数均为最高。抽穗期光合特性与产量构成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光合特性各指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因此,本研究对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适宜品种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茶树新品种桂绿1号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条件下,桂绿1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约为9.36βμmol·m-2·s-1;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但其最大值出现在15:00,约为4.06βmmol·m-2·s-1。该品种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分别为354.60βμmol·m-2·s-1和7.13β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Φ)为0.088βmol·mol-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桂绿1号茶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为桂绿1号的引种、速生丰产和制定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light-sensitive red-root mutant, designated as HG1, was newly observed from an indica rice variety, Nankinkodo, when seedlings were grown with roots exposed to natural light. The root color of the mutant began to turn slight-red when the roots were exposed to the light at the intensity of 29 μmol/(m2·s), then turned dark-red at the light intensity of 180 μmol/(m2·s), suggesting that the root color of the mutant was evidently sensitive to light. Furthermore,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 of ...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素水平对营养生长期南荻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Liu)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光合生理特性,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四倍体南荻在5种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光合作用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 ~4 g/株氮素水平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净光合速率较高的处理其植株的气孔导度(G8)、蒸腾速率(Tr)也较高,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低.在施氮水平为4g/株时,南荻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4.47 μmol/m2·s和3.64 mg/g.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 =0.892*).不同施氨水平南荻植株光响应曲线不同,施氮可提高南荻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在施氮为2g/株和4g/株处理时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在2~4g/株氮素水平范围内,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石碌含笑二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估算,综合评价其适应性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四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并非呈现单一的双峰。1月、4月、7月的变化曲线为双峰型,10月为单峰型。石碌含笑不同月份Pn日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10月>7月>4月>1月。其生长旺盛期在10月,石碌含笑在大气温度较低和光强较弱的秋季反而有更高的光合速率。石碌含笑的光补偿点低而光饱和点较高,说明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在强光环境和弱光环境都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石碌含笑全年日均净固碳量为10.07 g/(m 2·d),拥有较强固碳能力。石碌含笑对强弱光均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在华南地区炎热气候条件下也具有“午休”的适应性自我调节机制,并且拥有较强的碳汇能力,兼具良好的景观效益与优良的生态效益,因此适合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