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阐述了发根农杆菌的作用机理,对毛状根诱导过程中外植体、发根农杆菌种类、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外源激素添加、酚类物质添加及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诱导率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论述,并对药用植物毛状根的鉴定方法及在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机制研究及生产、药用植物基因工程、新药物的产生、药物蛋白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理化条件对新疆紫草毛状根培养及紫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新疆紫草毛状根为试验材料,采用二阶段培养法,分别考察了NH4NO3、培养基、转速、温度、蔗糖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及培养方式、酸水解酪蛋白对毛状根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状根在MS无铵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MS快了近1倍,第15天时毛状根的生长量达峰值,增殖8倍;在SH无铵培养基、转速为(120±5)r/min、温度为(25±1)℃时毛状根增殖倍数最大,为9.34倍。蔗糖质量浓度对毛状根的生长增殖影响不大;液体培养方式的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1.05%)远远高于固体培养(0.33%),是后者的3倍;添加0.5g/L的酸水解酪蛋白的其紫草素及衍生物含量为1.29%,较对照(1.17%)增加了10.3%。本研究为今后利用新疆紫草毛状根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花生毛状根诱导条件,为体外培养毛状根生产白藜芦醇以及培养花生根结线虫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不同的发根农杆菌及其菌液浓度、外植体类型、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花生毛状根诱导的影响。[结果]发根农杆菌ACCC10060的毛状根诱导率高于ATCC11325;幼叶外植体的毛状根诱导率高于子叶;最佳侵染菌液浓度为0.2~0.4;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 d;最佳侵染时间为10~15 min;菌液中添加75μmol/L乙酰丁香酮(AS)可以提高毛状根诱导率。通过毛状根能在无激素的MS培养上自主生长以及毛状根冠瘿碱检测,确定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中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毛状根体外培养的研究表明,液体培养效果好于固体培养,最佳液体培养基为无激素的MS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花生毛状根培养体系,将为花生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及利用毛状根生产白藜芦醇和无菌的花生根结线虫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1.2556感染黄芩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黄芩毛状根生长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接种量)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95 d、温度27.4℃、摇床转速123.69 r/min、接种量0.500 g;在此条件下,黄芩毛状根的生长量为(fm)9.271 28 g/瓶。[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光和蓝光(400~480 nm)照射(12 h/d)以及黑暗条件培养黄芩毛状根,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含量均有影响;白光和蓝光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无明显差别,且白光抑制黄芩苷的积累;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蓝光与白光条件培养的毛状根。[结论]黑暗更适合黄芩毛状根生长与黄芩苷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3种发根农杆菌A4、C58C1、A1476诱导乌克兰龙葵产生毛状根,探究乌克兰龙葵毛状根诱导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侵染时间、预培养天数、菌液浓度和共培养天数等对乌克兰龙葵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叶片为最佳外植体材料;3种菌株均能诱导出毛状根,但A4诱导率最高;最佳菌液浓度为OD600=0.6;最佳侵染时间为5 min;预培养和共培养均为2 d时诱导率最高。[结论]乌克兰龙葵毛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为其他植物毛状根诱导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利用植物毛状根生产药用成分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状根应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已有近30年的历史.对毛状根形成的影响因素、毛状根应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毛状根的培养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毛状根(又称发状根)培养的特点及意义,毛状根诱导的分子机理,操作实例及毛状根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陈明  潘颀  王芳  张璞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62-2068
[目的]研究毛状根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子,为新疆紫草毛状根生产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H液体培养法,分别考察硝酸钾、酸水解酪蛋白、磷酸二氢铵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结果]硝酸钾浓度为3.0 g/L时增殖倍数达6.32倍;在硝酸钾为3.0 g/L、磷酸二氢铵为0.3 g/L时毛状根增殖倍数达10.37倍;当酸水解酪蛋白为0.5 g/L、硝酸钾为3.0 g/L、磷酸二氢铵0.3 g/L三者配合使用时,毛状根增殖倍数平均达12.62倍;培养液p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对毛状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生长末期pH下降幅度为0.41 ~1.85;起始pH高时,末期pH降低的幅度大,起始pH低时末期降低的幅度小.起始pH偏酸有利于毛状根生长;在pH5.8、培养容积为250 mL时,毛状根增殖倍数达15.47倍.[结论]硝酸钾是影响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增殖的必要条件,酸水解酪蛋白、硝酸钾、磷酸二氢铵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及温度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毛状根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培养基、接种量及温度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结果](1)毛状根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相对生长率及增殖倍数均表现接种量0.1 g较大.BS5固体培养基的相对生长率及增殖倍数达最高,分别为1 790;和18.90倍.(2)毛状根在B5培养基中培养33 d时鲜重达峰值,毛状根的继代时间不宜超过33 d.(3)26℃条件下毛状根的干重达最高,是接种量的19.2倍.高温处理毛状根的时间越长其受抑制程度越大.[结论]培养基、温度及接种量对毛状根的生长均有影响.研究为采用固体培养法长期保存新疆紫草毛状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iae Kleb.)激 发子V44和酵母提取物分别诱导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毛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后,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过 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酶活力变化大于丹参转化细胞,两种植物材料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与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有关,实验提示,丹参毛状根可能对诱导物刺激具有更好的 抗性,且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是西藏特有的托品烷生物碱药源植物.利用农杆菌C58C1(pRiA4)侵染铃铛子不同器官考察发根诱导频率,并考察了7种培养基(1/2MS,MS,1/2B5,White,WPM,B5和N6)对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真叶和茎段的发根诱导频率分别为53.33%和60.00%,子叶不能诱导出发根.PCR表明rolB和rolC基因已整合到发根的基因组中.B5培养基最适于铃铛子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积累,发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6.9±0.94g/瓶和0.44±0.06g/瓶;发根中莨菪碱质量分数为3.49±0.13mg/g.B5和1/2B5培养基中发根的东莨菪碱质量分数高于其他的培养基,分别为1.37±0.06mg/g和1.43±0.22mg/g,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5培养基中发根总生物碱产量也是最高的,为2.1±0.29mg/瓶.研究结果为利用发根规模化生产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树根愈伤组织及发状根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茶树发状根,生产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以大田茶树的根为材料,在离体培养下对其诱导发状根.结果表明,从茶树根愈伤组织中诱导出的发状根具有生长快、无向地性、密生白色根毛和较强的分枝能力.发状根分枝,存在直接分枝和在发状根上出现瘤状突起后在其附近发生侧根2种类型.发状根及其愈伤组织轮换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发状根的分化与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外植体在本研究的所有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Ri质粒转化药用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诱导出了抗卡那霉素的发状根。将诱导的发状根进行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在附加Km30mg/L的MS。和1/2MS。培养基上,发状根生长良好,而未经转化的对照组则死亡,表现出生长激素自主性。在附加外源激素IBA0.1mg/L和NAA0.1mg/L时。能促进发状根的成活、侧根的形成以及提高增殖倍数。表明适量的外源激素能促进发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黄芩毛状根的生长与产物代谢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毛状根生长和产物代谢的规律。[方法]采用毛状根培养技术,培养黄芩毛状根;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培养液中残糖含量。[结果]黄芩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呈"S"形。培养40 d,鲜量、干重分别达112.8、14.2g/L,黄芩苷、黄芩素含量分别为8.16%、1.78%,培养液中残留的蔗糖、总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02%、2.97%、1.06%、1.89%。[结论]黄芩毛状根能有效富集黄芩苷和黄芩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A4和R1601两种发根农杆菌菌株分别感染曼陀罗的嫩叶及嫩茎诱导产生毛状根。探讨了不同菌株、不同外植体、蔗糖预处理、外植体预培养与染菌时间以及外植体二次染菌等条件对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建立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及转化外源底物对羟基苯甲醇合成天麻素。结果表明:A4转化频率高于R1601;嫩叶转化频率最高;嫩叶最佳预培养时间为4 d;最佳染菌时间为5 min。HPLC法分析表明,悬浮培养毛状根能转化外源底物对羟基苯甲醇合成天麻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