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荔枝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适应山地栽培抗旱性较强的东刘1号和适应河边栽培抗旱性较弱的陈紫2年生盆栽实生荔枝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荔枝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荔枝叶片ABA含量上升,IAA和GA含量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ABA含量上升的幅度,IAA和GA+,含量下降的幅度均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ZR含量的变化与品种的抗旱性有关,抗旱性弱的品种叶片ZR含量上升,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ZR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叶片、根系和根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物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中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南农1138-2植株干物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根系中淀粉含量比徐豆18下降幅度小,而两品种间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与之不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SS(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其中,南农1138-2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幅较小,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幅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干物重,缓解了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并降低了SS(分解方向)和AI活性,促进了淹水胁迫下叶片中蔗糖向根系和根瘤的转运;DDTC处理也增加了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表明DDTC处理在调控淹水胁迫下大豆植株生长和碳代谢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抗旱性不同的荔枝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荔枝实生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各细胞器中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Na+—K+ATPase在荔枝实生幼苗叶片中的定位是细胞溶质占总活性的80.1%~82.32%,线粒体占13.34%~15.25%,叶绿体占4.34%~4.63%,品种间差异不明显。(2)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抗旱性强的东刘1号下降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陈紫;质膜相对透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3)水分胁迫后第4天,各细胞器中Na+-K+ATPase活性均显著增加,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幅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8d后,抗旱性强的品种线粒体和叶绿体中Na+-K+ATPase继续升高,细胞溶质中Na+-K+ATPase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而抗旱性弱的品种所有细胞器中Na+-K+ATPase的活性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盐胁迫下腐植酸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测定了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和叶片的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浸出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幼苗根冠比增加,但幼苗整体鲜重降低,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增大,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根系蔗糖含量降低。腐植酸浸种降低了α-淀粉酶活性,增加了叶片总可溶性糖和根系蔗糖含量,减少了根系总可溶性糖和叶片蔗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果糖浓度变化,缓解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速率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光合速率与物质运转的特点。叶片光合速率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小,抗旱性品种减小的幅度小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长期低土壤水分处理后,群体光合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叶面积的减小。低土壤水分处理导致叶片中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CM(45*2]量的增加,淀粉含量的减少。淀粉/可溶性糖、淀粉/蔗糖与相对产量(处理/对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4、 r=0.9412)。低土壤水分处理下,抽穗期茎鞘中可用性糖(可溶性糖+淀粉)累积量减少,抽穗后运转率增加,抗旱性品种的相对累积量(处理/对照)高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但运转率的大小与品种的抗旱性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抗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强,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成倍升高,二者与品种抗旱性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小麦抗旱性的机理,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48,抗旱性较弱;洛麦22,抗旱性较强)为材料,研究了亚精胺对短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脯氨酸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脯氨酸、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且抗旱性较强的洛麦22增加幅度显著大于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脯氨酸代谢关键酶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增强,且洛麦22的P5CS活性增强幅度大于P5CR。但渗透胁迫处理对两个品种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影响不大。外源亚精胺处理则进一步提高了渗透胁迫下脯氨酸、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P5CS和P5CR活性,且对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效应较明显,但对两个品种的OAT活性基本没什么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处理能通过提高脯氨酸合成代谢谷氨酸途径的关键酶P5CS和P5CR的活性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提高小麦幼苗的保水性,增强其抗旱性,对抗旱性较弱的小麦品种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华南124(SC124)、华南8号(SC8)和阿根廷7号(ARG7)3个木薯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木薯幼苗叶片转化酶活性(SAI,NI)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均能提高3个品种木薯中SAI酶的活性,但是在耐寒品种ARG7中表现为稳定提高。中性转化酶(NI)在木薯耐寒品种中(ARG7)活性较高,低温胁迫也能提高3个木薯品种中的NI酶活性,而NI酶活性均表现为短期提高。初步推断,SAI活性与木薯的抗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低温胁迫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升高,且抗寒品种ARG7叶片的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SC124和SC8。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大豆花期不同冠层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大豆不同冠层叶片生理活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垦丰16和合丰50为试验材料,于大豆开花期进行低温及恢复处理,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低温的方式,研究低温对大豆花期不同冠层叶片叶绿素、蔗糖、淀粉、淀粉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花期遭遇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单株粒重,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下降幅度逐渐增加,2年内合丰50各处理从上到下各冠层粒重减少幅度依次为17.96%~32.89%、3.46%~10.79%和23.24%~45.35%,垦丰16各处理从上到下各冠层粒重减少幅度依次为1.63%~38.83%、7.67%~30.45%和2.91%~21.22%。两品种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冠层叶片叶绿素、淀粉和蔗糖含量逐渐降低,叶片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加,自然环境下恢复过程中上述指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豆花期遭遇低温胁迫致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内淀粉和蔗糖含量急剧减少且不能在4 d内恢复,不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推断这是低温胁迫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4种蔗糖分解酶在甘薯块根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个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为材料,对其块根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和淀粉含量以及4种蔗糖分解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明确调控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关键蔗糖分解酶种类。结果表明:(1)明确甘薯块根中活性最高的蔗糖分解酶为蔗糖合成酶(Sus),其次为细胞质转化酶(CIN)和液泡转化酶(VIN),细胞壁转化酶(CWIN)的活性最低。(2)本研究表明,除了已报道的VIN外,CIN活性也和己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己糖含量的甘薯品种块根中具有更高的VIN和CIN活性;(3)甘薯块根中Sus活性和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高淀粉甘薯品种具有更高的Sus活性;(4)CWIN活性非常低,其在块根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蔗糖分解酶对甘薯品质有重要影响,其中Sus是调控甘薯块根淀粉含量的关键酶类,而CIN和VIN是调控块根中己糖含量的关键酶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