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是陕西渔业的当家品种,2004年仍然占到全省水产品产量33%的份额。在我省鲤鱼夏花养殖中,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都发生了暴发性出血病,发病范围虽不大,但死亡率很高,损失较大,引起我们的注意。为此,我们对病害发生地、流行情况、死亡危害情况等进行了两年跟踪调查研究,以期  相似文献   

2.
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对鱼病的发生和病原区系的组成都有直接影响。现介绍几种发病严重,死亡率高的病毒性鱼病。一、鲤鱼春季病毒病(Spring viremia of Carp) 已知SVC病毒流行于欧洲的鲤鱼。鲤鱼发病于13~20℃春季水温上升时期,在17℃时发病最盛。当水温超过20℃时则趋于好转。稚鱼和幼鱼不患此病。鲤鱼发病的情况依水温的高  相似文献   

3.
胡应高 《科学养鱼》1997,(11):25-25
竖鳞病是鲤、鲫、金鱼的一种疾病。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常有此病出现。1996年4月贵州省铜仁市农校小网箱养鱼点鲤鱼发生该病。该病发生后,我们采取水体消毒、药浴病鱼、投喂药饵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蔓延流行。一、发病们况1.发病时间;1996年4月7日起,历时约半月。2.发病地点:铜仁市锦江河,农校小网箱养鱼点。3.病鱼情况:发病的均为1龄鲤鱼,体重在0.3~0·skg范围内。病鱼在网箱内游动缓慢,常游向一隅,稍有惊动,则游向网箱底部,见部分鳞片竖立。最初只有2~3尾发病,2~3天后,病鱼数量增多,随着病情…  相似文献   

4.
黄金雨 《内陆水产》2006,31(6):33-35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县1989年首次发现,之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水体普及水塘、鱼池、水库、湖泊;发病种类由鲢鱼扩充到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银鲴等10多个品种;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笔者于2001~2003年对全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相似文献   

5.
鲤鱼"急性烂鳃"表观上看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很高,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特别是去年该病害尤为严重,给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2年郑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总结里,我们回顾一下郑州市鱼病流行的情况:2012年病害流行情况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流行时间长,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从当年5月份开始流行,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四川通济养殖的鲤鱼频繁暴发一种以腹水及全身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经对其发病情况、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后制定了相关治疗方案,并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于科  马旭洲 《科学养鱼》1997,(10):26-27
近年来,哈尔滨地区部分渔场及个体户养殖的鲤鱼种、鲤成鱼连续发生线虫病,感染率高达30%~50%,并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鱼产量。尤其越冬后期至饲养初期,在水温升高、绦虫生长加快的情况下,常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45%。为了控制此病的流行,我们分别用敌百虫药饵和别了药饵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流行增况调查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鲤鱼种池感染绦虫病,共解剖137尾,感染率32.l%;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试验渔场一鲤鱼种地感染绦虫,共解剖72尾,感染率27.8%;1996年5月初,本所一高产成鱼池,投放鱼种…  相似文献   

9.
二、2004年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态势剖析1.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的原因2004年上海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病害暴发流行的病原较为复杂,有可能是原来所发现的病毒,也可能是变异株和新的病原体,还可能是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虽然我们从症状和发病时间上的初步调查结果与TS的流行基本相  相似文献   

10.
鱼竖鳞病的防治危害对象:主要危害鲤鱼、银鲫。金鱼、团头鲂、草鱼也有发此病的情况.发病季节:冬季与春季。水温较低时流行。如鲤鱼在产卵期和越冬期容易发病.鱼病状:①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大部分以至全身鳞片张开、竖起。鳞的基部水肿,用手挤压时,有透明或半透明...  相似文献   

11.
李明丽  王辉 《黑龙江水产》2006,(3):36-36,38
1、竖鳞病 病原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该菌是水中常在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会患此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春季,我县多数养殖水域发生鲤鱼疖疮病,尤以农村坑塘及部分养殖河道为重。流行时间从5月初至中下旬。该病在我区大面积流行十分少见。我站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该病的防治情况作一整理,供参考。一、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二、症  相似文献   

13.
苦楝树叶治疗草鱼苗车轮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9,(3):14-15
车轮虫病是一种流行普遍、危害严重的鱼病,对草鱼苗(5-8朝)危害尤为严重。1978年6月我们对200多亩塘的鱼苗进行了全面普查,有149.7亩34口鱼塘的鱼苗感染车轮虫病,一般出现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鱼塘。针对车轮虫病流行普遍、危害严重的情况,我们对其qF25亩塘发病的鱼苗进行了施放苦楝树叶沤水治疗,其余124.7亩施放其他药物治疗。经过三个疗程(一星期为一疗程)治疗,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虹鳟烂鳃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斌 《内陆水产》2005,30(9):22-23
从贵阳市乌当区渔洞峡冷水鱼养殖基地发病的三倍体虹鳟分离到2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鱼于48h内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中分离到同样细菌。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最终确诊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三倍体虹鳟烂鳃病的病原体,经过药敏试验进行抑菌,甲醛效果最好.养殖基地鱼经过治疗,死亡被控制。  相似文献   

15.
鱼种放养一般都在春季进行,这时,也正是竖鳞病流行季节。它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自鲢。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  相似文献   

16.
谢炎福 《科学养鱼》2005,(10):51-52
2003和2004年,小浪底水库网箱养鱼连续两年指环虫病大规模流行,给当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网箱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养殖户在预防,药物用量,用药方式等方面的失误,治疗多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对这两年指环虫病的预防,发病,  相似文献   

17.
白淑清 《水产科学》1992,11(4):24-27
我县是国家商品鱼基地,1985年以来,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池塘养殖密度逐步增高,外进鱼苗数量多,来源广,给鱼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县流行危害最大的鱼病数指环虫病。其病源有的来自南方鱼苗,如鲤鱼的坏鳃指环虫(Dacfylogyrus vasfafor)。1984年6月,我县从江苏省镇江市水产养殖场运入鲤鱼乌仔300万尾,分布在全县33个养殖点。由于当年该场鲤亲鱼曾患指环虫病大批死亡,我们  相似文献   

18.
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魏泽能 《淡水渔业》1999,29(11):16-17
近年来我省河蟹养殖发展迅猛,池塘和稻田养殖面积达20万亩。但自1997年开始,我省池塘和稻田养蟹地区规模性地暴发河蟹颤抖病,流行时间长、区域广。有些地区发病蟹池面积占到养殖面积的60%~70%,并呈逐年蔓延的趋势。对此,为摸清该病的发病情况,探索发病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1998年结合病害防治,对我省各地区发生的河蟹“颤抖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与内容1-1 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1997年5~10月以巢湖地区、芜湖市…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痘疮病在我市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的鲤鱼,鲫鱼偶尔发生。在防治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吕正云  曹慧  王登亚 《畜禽业》2005,(12):27-27
我市某镇一养鸡场,饲养了2000只成年蛋鸡,产蛋率达96.2%。在2004年12月28日突然发病,产蛋率下降并出现死亡,到许多地方进行诊断治疗不见效果。死亡不断增加,因而前来就诊。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检验确诊为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