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学课程教研活动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促进学生课程学习进步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必须与微生物学学科的高度专业化发展相适应,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教研活动。总结了微生物学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模式、课程教研活动的实践以及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微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结合食品专业的特点,从选用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论述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实现"食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应有的作用。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的认识,筛选科研素材和新产品,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通过改革,旨在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微生物学知识进行食品行业的创新和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4.
畜产品工艺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到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在此基础之上与"化工原理""机械原理"等工科类的应用型实践课程结合起来,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首先,通过阐述"畜产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意义及理念,深入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出了"畜产品工艺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5.
慕课的开发与建设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核心课程,进行慕课开发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推广性。作为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微生物学"慕课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慕课内容;②基于慕课平台合理构建翻转、讨论式课堂教学平台;③在校园网络全覆盖的条件下建设网络课程、QQ群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维度的立体学习空间;④通过特色课堂与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⑤建立健全基于慕课下的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同时建议建立"微生物学"慕课联盟下的线下课程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列举了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的一级模型、二级模型和三级模型形式,并对食品预测微生物学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这门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分析传统"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等内容提出了改革措施,以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既要有基础性试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试验相结合,又要有效涵盖学科方向的典型实验操作与实验设计分析这一目标,设计了课题"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国标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协会(CLSI,2012)推荐的药敏试验法应用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中,调研了浙江省某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生鲜猪肉样本中大肠杆菌耐药情况。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通过此项专业综合实验训练,熟练掌握了微生物学相关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试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为食品专业相关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9):F0004-F0004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地处祖国南大门,是在我国著名果蔬贮藏加工专家、原华南农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会委员李沛文一级教授等人于1983年创办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基础上,融合了食品化学与工艺、畜产品贮藏加工以及微生物学等学科方向,于1994年1月成立食品科学系,2001年调整为食品学院。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授课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学"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翻转课堂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旨在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更好地培养食品微生物学方面人才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为翻转课堂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食品专业学生所必修专业基础课。为改进"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品质,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该课程有待改进的方面,教学上有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式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双融合,以期形成较好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误区,针对食品专业的特色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食品微生物学"的过程化考核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该课程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作精美动态的课件、以引导启发加上兴趣教学法为主、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大实践环节、设立开放性实验室等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的热情也得到了激发,且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得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将手机引入到"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不错的选择。通过3年的教学探索改革,总结出了一套将手机引入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英汉生物学词汇(第三版)》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ISB N7-03-011272-5定价:110.00元本书是《英汉生物学词汇(第二版)》的增修订本,是一部综合生物学各分支学科词汇的大型工具书。收有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以及医学、农学的名词术语,共约151000条。可供从事生命科学专业的大专院校生、研究所科技人员以及有关翻译、编辑工作者参考和使用。《昆虫种群生态学——基础与前沿》徐汝梅成新跃著科学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 of Science土壤酸杆菌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酸杆菌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世界上研究最前沿的20个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学术期刊、学科和国家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进而了解土壤酸杆菌研究概况和动态。结果显示:2007—2017年土壤酸杆菌研究论文数量共1289篇;文献产出量逐年增加,2016年文献数量最高;中国、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中国文献数量最多,为423篇;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圣保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酸杆菌文献较多;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中国,主要核心期刊是《Microbial Ecology》、《Plos One》、《FEMS Microbial Ec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主要学科是微生物、环境生态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农学、理学相关学科。综合来看,美国、德国以及中国在土壤酸杆菌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环境微生物学领域重要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微生物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黄俊伟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蒋建东教授为通讯作者。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农药(手性农药)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手性农药占比高达40%。由于生物体对不同手性异构体的识别、不同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还是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这种"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没有得到激发,只是考试的巨人、实践与创新的侏儒,较难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实验观察能力,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从培养实验学习兴趣、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开展团队合作、启发式指导、增强学生思维和总结能力、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改革实验考试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探讨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特性,还与生活及医学知识的积累有关。根据多年的科研与教学知识及经验的积累,运用比喻及对诸多知识点进行生活与最新研究成果的补充等,让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加深印象、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