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离子吸附:I.离子吸附的类型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土壤离子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的特点,介绍了离子吸附的热力学,仪器学和等瘟线研究方法以及常见等温线的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液流法研究重金属离子铜与镉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特性为例,初步分析了竞争吸附动力学中竞争吸附量的变化规律,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吸附组份间吸附位的交换反应;为定量表述竞争吸附动力学进程中离子竞争的规律,文中定义了竞争吸附动力学的离子吸附竞争系数与分配系数,并对这两个参数的性质作了分析,认为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各竞争离子的竞争系数或分配系数之和为1,液流法吸附动力学竞争性强离子的竞争系数  相似文献   

3.
王玉  张一平 《土壤学报》2002,39(2):254-260
滤纸法对非饱和土壤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现性 ,能够用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滤纸法和乙醇浸提法、离心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滤纸法测定的非饱和土壤NH 4 、K 离子吸附等温线具有一般吸附等温线的共性 ,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且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在土壤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 ,液土比增大 ,离子固相吸附量增大 ,Freundlich方程的k值 ,n值增大 ,说明液土比增大有利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4.
丁昌璞  潘映华 《土壤学报》2004,41(2):259-264
对具有水解性质的铝、锰离子对交换吸附研究的结果是 ,两种离子既表现了离子交换的一般化学行为 ,又有明显的非等当量交换和非电性吸附的特征 ;非等当量交换和非电性吸附受制于固相的表面性质、离子对的相对交换能力和离子的加入量 ;对非电性吸附的有关参数k、K、1/n、r和ΔF进行了表述 ;根据铝离子交换锰离子的ΔF ,从热力学论证了红壤对铝离子的吸附是自发和不可逆的并趋向稳态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液流法研究重金属离子铜与镉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特性为例,初步分析了竞争吸附动力学中竞争吸附量的变化规律,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吸附组份间吸附位的交换反应;为定量表述竞争吸附动力学进程中离子竞争的规律,文中定义了竞争吸附动力学的离子吸附竞争系数与分配系数,并对这两个参数的性质作了分析,认为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各竞争离子的竞争系数或分配系数之和为1,液流法吸附动力学竞争性强离子的竞争系数与吸附反应时间呈现良好的LOGISTIC曲线关系,文中以铜、镉竞争吸附动力学为例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的竞争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间歇震荡平衡法研究了膨润土对4种重金属离子Cd2+、Zn2+、Cu2+、Pb2+的竞争性吸附特性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离子体系比较,膨润土在竞争体系中对Cd2+、Zn2+、Cu2+、Pb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呈下降趋势。竞争体系下,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显著抑制了膨润土对Cd2+的吸附,降幅为19.20%~37.50%,而对Pb2+的吸附能力几乎没有影响,降幅仅为0.41%~2.83%。膨润土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系数,其大小顺序依次为Pb2+>Cu2+>Zn2+>Cd2+。该选择性吸附顺序与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潘小丽  刘新敏  李航  李睿 《土壤学报》2020,57(2):370-380
研究离子交换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有助于揭示离子-带电表面相互作用机制。以蒙脱石Cu2+饱和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恒流法研究不同浓度碱金属离子Li+、Na+和K+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1︰1型(LiNO3、NaNO3、KNO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吸附量与体系吸附活化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Li+、Na+和K+在蒙脱石-Cu2+表面的吸附过程仅呈现出弱静电力作用下的一级动力学特征,并存在明显的离子特异性效应。(2)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与体积效应共同决定了离子在双电层中的位置,从而导致表面电位存在差异;并且表面电位(绝对值)随着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加,表现为Li+>Na+>K+。(3)根据新建立的模型可预测吸附离子在双电层中的位置,进而求出体系的吸附活化能,并发现离子特异性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活化能决定的,同时本研究表明建立的新模型在固/液界面反应中具有普适性。本研究将对固/液界面反应理论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丁昌璞  潘映华 《土壤学报》2003,40(4):562-566
对铝、锰离子的非电性吸附进行了Freundlish方程处理 ,结果表明 :砖红壤中的吸附较红壤明显 ,低浓度时 ,锰离子的非电性吸附较铝离子为弱 ,高浓度时则反之 ;对于土壤的离子交换吸附 ,似不可能获得稳定的平衡常数k ;K表征离子的吸附强度 ,以膨润土中者最大 ,1/n是吸附量与溶液浓度的相关率 ,K和 1/n成反相关。砖红壤中的ΔGo 最大 ,铝、钾离子交换的ΔGo 大于铝、钙离子交换者。非电性吸附量及与其有关的k、K、1/n和ΔGo 既受固相表面性质的影响 ,也制约于离子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林青  徐绍辉 《土壤》2008,40(5):706-711
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影响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能力的一些主要因子、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及其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着离子选择性吸附的强弱。竞争的Langmuir方程和扩展的Freundlich方程被用来对竞争吸附过程进行描述,同时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饱和点"。最后,对竞争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理论模型和多因子综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液流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与镉的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力学特性,用LJ吸附动力学议程结合竞争系数对铜与镉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描述。竞争性弱的镉离子吸附曲线出现“过饱和点”,镉在开始时占据的吸附位量的一部分,随着吸附过程的延续被铜逐渐交换占据,镉的吸附量由“过饱和点”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竞争平衡;在试验温度区间内,单一离子及竞争离子在褐土中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阿仑尼乌期经验方程不能符合本试验结果,显示出铜及镉在供试褐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有其特殊性。温度和pH值的升高对镉的竞争有利,但镉在褐土中的吸附竞争能力远小于铜。  相似文献   

11.
姜军  徐仁扣  赵安珍  王晓洁 《土壤》2012,44(1):172-175
离子吸附法是测定土壤表面电荷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吸附离子选择的限制,长期以来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偏低。Cs+的水合离子半径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主族中最小,用其作为吸附离子测定土壤表面电荷有诸多优点。研究结果表明,Mehlich法得到的CEC8.2小于NH4OAC法得到的CEC,由该方法获得的土壤永久负电荷数据也小于Cs+吸附法测定的结果,Cs+吸附法获得的土壤永久负电荷数据更符合实际。Cs+吸附法得到的几种土壤永久负电荷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海南澄迈砖红壤(50~80cm)<广西柳州红壤(60~160 cm)<江西进贤红壤(80~150 cm)<安徽宣城红壤(0~20 cm)<江苏南京黄棕壤(20~40cm),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永久负电荷量逐渐增加,CEC表现为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丁昌璞  潘映华 《土壤学报》2002,39(4):560-567
对铝、锰离子在红壤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能(或吸附能)的次序为铝>锰>钙>钾,但同一离子在不同固相中的交换吸附能力有异。离子的代入量和代出量随其加入量而递增,而代入量占所加数量的百分数则递减,遵守一般的离子交换规律。非等当量性为铝或锰离子参与交换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由于其水解产物的非电性吸附叠加于电性吸附所致,尤以在砖红壤体系中者为甚;非电性吸附量与平衡溶液浓度的关系符合Freundlish方程。  相似文献   

13.
<正> 1.前言降水中的硫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在被土壤吸附时,可使土壤中的氢氧离子(交换性氢氧离子)析出,这种氢氧离子又能与降水中氢离子相结合,从而降低土壤中氢离子含量。因此,通过测定土壤对硫酸根的吸附量,可弄清土壤对交换性氢离子的中和能力[(A—NC)a]。  相似文献   

14.
离子吸附的亚稳平衡是描述离子交换吸附中实际反应平衡特征及限度的重要理论范式。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推导离子吸附的亚稳态平衡模型,建立离子平衡吸附量与活化能之间的数学关系,探讨碱金属离子亚稳平衡吸附的特异性效应。结合恒流混合置换技术及基于表面静电场理论的离子吸附动力学模型,探究了钾离子(K+)、钠离子(Na+)、锂离子(Li+)三种碱金属离子在铯离子(Cs+)-蒙脱石饱和样表面可能存在的亚稳平衡吸附作用;通过开展K+、Na+和Li+在Cs+-蒙脱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K+、Na+、Li+在Cs+-蒙脱石饱和样表面表现出显著的亚稳平衡吸附特征,交换离子的吸附活化能(能量势垒)来源于吸附态Cs+的解吸过程;(2)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表面静电场引起的离子强极化作用导致各离子的...  相似文献   

15.
土壤对养分离子吸附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勇  张炎  李磐  文启凯 《土壤通报》2006,37(3):465-469
针对土壤本身对养分离子具有吸附固定特性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新疆两种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棕漠土对P、Zn、Cu的吸附固定能力比潮土强,两种土壤对K、B和Mn吸附固定差异不显著,棕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P>Mn>B,潮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Mn>P>K,因此施肥时考虑到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天然沸石对重金属离子的竞争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Cd2 、Zn2 、Cu2 、Pb2 的竞争性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离子体系比较,沸石在竞争体系中对Cd2 、Zn2 、Cu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呈下降的趋势。竞争体系下,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显著地抑制了沸石对Cd2 的吸附,而对Pb2 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天然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系数,其大小顺序依次为Pb2 >Cu2 >Zn2 >Cd2 。该选择性吸附顺序可能与重金属离子的水合能、离子半径、有效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铁对磷酸根和氟离子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国亮 《土壤学报》1986,23(3):220-227
吸附在氧化铁表面上的磷酸根包括同位素可交换性的和非交换性的二种类型.当磷酸根的吸附量低时,非交换性磷酸根与磷酸根的吸附量之比大于磷酸根的吸附量,高时二者之比非交换性磷酸根的量不受平衡悬浮液中磷酸根的浓度的影响.当磷酸根先被吸附,或磷酸根和氟离子同时吸附时,磷酸根的吸附不受氟离子的影响.当氟离子先被吸附时,它对磷酸根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当氟离子的吸附量低时,大部分被吸附的氟不能被磷酸根取代.随着氟的吸附量的增加,可被取代的氟离子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合成针铁矿(Goethite,简写为G),水锰矿(Manganite,简写为M),经硼砂处理的吸附态针铁矿(简写为Ad—B-G),吸附态水锰矿(简写为Ad—B-M),经硼酸处理的包被态针铁矿(简写为Oc—B—G),包被态水锰矿(简写为Oc-B—M)等6种氧化物为研究对象,在等温条件下,用吸附平衡法研究了6种硼负载体对Mn^2+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Mn^2+能力:Oc—B—G〉Ad—B—G〉G;Ad—B—M和Oc—B—M吸附Mn^2+量最大,M吸附能力最弱。6种硼负载体Mn^2+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但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之间有差别。不同形态锰氧化物吸附Mn^2+前后溶液pH变化不同,吸附等量Mn^2+离子时,Ad—B—M向溶液中释放H^+量最多,Oc—B—M最少。上述结果说明,硼的参与不仅可改变氧化物吸附Mn^2+离子的行为,而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胡国松  于天仁 《土壤》1991,23(5):275-277,274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双离子选择电极研究铅离子吸附动力学的新方法。误差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研究铅离子在土壤中或水体悬浮物中的吸附动力学也许是可行的。特别是适用于研究5分钟以内完成的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20.
吴英博  李睿  杜伟  田锐  李航  刘新敏 《土壤学报》2018,55(6):1450-1459
基于考虑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的离子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可变电荷黄壤颗粒为代表材料,研究了锂离子(Li+)、钠离子(Na+)和铯离子(Cs+)在黄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特征,进一步计算了离子在土壤/水界面的扩散距离与表面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1)Li+、Na+和Cs+在黄壤颗粒表面吸附仅存在一级动力学过程并存在明显的离子特异性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2)离子非经典极化与体积效应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离子在固/液界面的扩散距离,在较高浓度电解质中,Na+和Li+的离子体积和极化效应基本平衡,导致Na+和Li+离子间差异不显著,但Cs+由于强烈的非经典极化作用,扩散距离表现为:Cs+Na+≈Li+;在低浓度电解质中,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占主导,扩散距离表现为:Cs+ Na+ Li+,表明离子扩散距离在低浓度下差异大,而高浓度下差异不显著;(3)离子扩散距离的差异导致固/液界面电位的不同,Stern电位、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均受到离子扩散距离的影响,表面电位(绝对值)在各个浓度下均表现为:Li+ Na+ Cs+,说明表面电位仅受非经典极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土壤/水界面反应理论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