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量发掘本地盆景新树种,这是我国盆景艺术创新的一个方面。近几年来为了采集盆景新树种,笔者走遍了家乡鄂南各个角落。先后在咸宁、通山、崇阳、阳新等地山区采挖到赤楠数百株。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咸宁花木盆景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鄂南盆景评比展在湖北温泉举办。这次展出汇集了鄂南地区各县、市、地直单位的500多件作品。树木盆景由过去单一的落叶树  相似文献   

3.
附石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一门传统技艺,它通过树与石的互相依附,紧密配合,去开拓盆景艺术的表现范围,增强盆景的表现力。柽柳作为河南盆景的地方树种之一,在历次盆景展出中受到盆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开创了柽柳“垂枝式”盆景的先河,王选民大师又进一步深化,细作了柽柳的“垂枝式”,使柽柳得到了升华。除做“垂枝式”外,柽柳还可作“仿松式”、“朵云式”、“自然式”等等。  相似文献   

4.
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必须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盆景是反映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必须符合实际,合乎情理。往昔的“规则式”盆景虽然基本上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是,今天却时而出现一些背离自然的“自然式”作品。我们常见到的“大树与高山的双重表现”盆景,便是一种臆造景象和虚幻境界。这种作品造型失真,布局混乱,在“整体山”上栽种“特写大树”,或者把“近景”的树栽在“远景”的山上,使树木与环境完全失去了自然美、和谐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  相似文献   

5.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6.
建筑有一种冷峻之美,但在实际上建筑的设计者们往往会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柔美靠近。树桩盆景有一种自然的柔和、流畅之美,但盆景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也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致力于表现和追求其对立的那种劲力之美:两者都是在有目的或无目的地追求着并表现着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海派山水盆景的发展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山水盆景发展中重要的一支流派,集百家之长,以其不拘格律、道法自然的特点深受广大盆景制作者喜爱。笔者自1986年到上海植物园工作,师从冯舜钦大师学习海派山水盆景制作,34年的钻研与创作,让笔者对海派山水盆景的自然式创作有了一定的感悟。笔者认为,海派山水盆景创作的灵魂是立意,关键是布局,再配以技法与装饰的深化,方可创作佳品。  相似文献   

8.
柽柳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它枝叶繁茂,苍翠如柏,枝条纤细下垂,随风飘拂,依依可爱。树皮皱裂似松,树根裸露,虬曲自然。抓住以上特征,施以巧妙的艺术造型技法,所制作的垂枝式盆景完全可以表现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在盆景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进自然美、画境美、意境美的概念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由于盆景制作还特别依赖于表现技术,因此技术美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意境美,笔者认为它是一切艺术美的灵魂,也理所当然地应是盆景艺术美的灵魂。盆景艺术美如果离开了意境,就必须摘下“艺术”两字的桂冠,而不如干脆叫盆栽实在。事实上,《中国花卉盆景》刊登的盆景彩照中就有一部分作品尚只能划为盆栽的范围,因为它们在读者感受其美的时候,很难激发联想,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了。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未能使作品达到盆景应有的形式美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作品没有能运用盆景的  相似文献   

10.
盆景艺术的创作,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返璞归真,美得自然"这样的美,才是极致的美。福建石狮企业家蔡宗琪先生创作的细叶榕盆景《把根留住》,就一定程度地表现了这一境界。该作品属自然大树型,原树坯系野生老树桩。在近二十载创作与培育的漫长  相似文献   

11.
艺景盆是仿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外观造型的盆钵。在这种创新的盆钵中进行创作,给人以新的感受。传统的盆景用盆是一个盆钵可栽种多种款式的树木盆景。如一个中等深度的长方形盆,可栽种曲干式、斜干式盆景,也可栽种垂枝式、风吹式等树木盆景。也就是说盆钵对盆景所要表现的意境的约束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俞良城先生的《金边翠榕中型高位附石盆景的创作》文章(见《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第8期52页),内容详实具体,专业性强,且图文并茂,写的很好。但笔者另有一点建议向俞先生提供,那就是文中图2中的金边翠榕,形态甚佳,完全可以独立成景。把它作为素材,改作成为的附石式盆景,并不比原作美,艺术价值并没有升格,甚至有点得不偿失。这株翠榕,整体和谐统一,既具半悬崖式或临水式奇异风采,又具群根高悬的美妙韵味。若稍加修整,将会更美:  相似文献   

13.
正山石盆景可谓是自然山水风光的缩影。它以山石为主,通过锯截、雕凿、腐蚀、胶合、拼接等技术处理,在特别的盆中布景造景。下面笔者将山石盆景"云峰夕照"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立意为先以表现夕阳西下时的山峰秀色为创作主题,再现大自然之秀峰辉影景致之美,突出在夕阳斜照下的山峰美景,达到层峦叠翠,景色怡人的艺术效果。依题选材选择具有红黄颜色相间的五彩斧劈石作为创作材料,以充分表现出夕阳余  相似文献   

14.
以笔者之浅见,盆景的美是否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为悲壮美。它以‘老’为出发点,借助树石以表现人类历尽沧桑而又不甘屈服的精神境界。悲壮美的盆景以浑厚、‘博大’、苍劲、舍利、一寸三弯、扭曲、蟠扎、伤痕、凹凸、险峻、枯槁……为选材和造型标准。这类盆景在大陆、台湾及日本占主流。  相似文献   

15.
怪盆不怪     
我主张盆景创作不要定条条,限框框,而要以材料的外形、质地为依据,因势象形,尽量表现出其自然美。盆景创作要提倡各人走自己的路,多风格、多流派。《金龟带子》呈金黄色,母龟在前,大小四只子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盆景》九四年十二期30页上刊登了黄金甫先生的一件盆景作品照片《反悬崖榕树盆景》。笔者审视良久,思考再三,竟弄不清个所以然来。首先,“反悬崖”一词令人费解。众所周知,悬崖式盆景源自大自然中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树姿,配以高筒盆,即为悬崖之意。此式形象生动、符合自然之理,早有定论,这何能取“反”之?又如何反之?  相似文献   

18.
六、设计说张夷一再强调:砚式盆景创作最反对先有作品再有题名;现在的山水盆景创作常常是做到哪儿算哪儿,最后找个景名标签贴上去。这种做法只会隔靴搔痒,无法充分体现砚式盆景特有的内涵美、精神美,更不能使砚式盆景创作的主题立意与艺术表象有机统一。中国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色就是意在笔先,将诗情画意、文化精髓的主题情趣先把握好,画出设计立意草图,再选材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盆景起源国的中国,学习日本盆栽艺术,是否会改变中国盆景的传统特色?怎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盆景的艺术品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神枝舍利干是习文中的汉字名称,借助佛教语言来形容其亘古不化之骨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枯枝枯干。为了表现盆景枝、干苍古残缺的景象,一种是保留有修饰自然生成的枯枝枯干使其白骨化;另一种是通过人工制作,将部份活性枝、干进行雕刻,摹仿出自然式白骨化形态;或者两者合一,使其更加贴近自然,贴近野  相似文献   

20.
<正>文人树盆景近些年来在广大盆景爱好者中倍受推崇,因由是文人树盆景是以精气神为内涵,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风格独特,韵味无穷。文人树盆景远离了刻意的平整、规则,只追求自然的表现和内在的渗透。如近些年来使用的扦插树木火棘、野木瓜、金弹子等就很有代表性(图1,悬天金果;图2,繁星似火),具有自然、独立性强、潇洒自如的特点。还有一种是将扦插整形后的紫薇等树材不拘一格地栽于盆中,使其表现出飘然苍劲、浑然天成的造型美(图3,金蛇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