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封闭流水式和开放静水式对不同温度条件下(4~32℃)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成鱼和幼鱼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封闭流水式的结果表明:成鱼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在32℃时最高,分别为80.51mg·尾~(-1)·h~(-1)和94.71mg·kg~(-1)·h~(-1),在8℃时最低,为17.20mg·尾~(-1)·h~(-1)和20.24mg·kg~(-1)·h~(-1)。幼鱼的耗氧量和耗氧率与成鱼有着同样的变化规律,在32℃时最高,分别为5.60mg·尾~(-1)·h~(-1)和112.00mg·kg~(-1)·h~(-1);在4℃最低,为1.01mg·尾~(-1)·h~(-1)和20.12mg·kg~(-1)·h~(-1)。开放静水式测得的成鱼的耗氧率:在32℃时最高,达136.77mg·kg~(-1)·h~(-1),在8℃时最低,为36.08mg·kg~(-1)·h~(-1);幼鱼的耗氧率在32℃时最高达到194.93mg·kg~(-1)·h~(-1),在12℃时最低,为81.18mg·kg~(-1)·h~(-1)。研究结果表明:鲢体重在45.30~1050g范围内时,随着体重的增加,耗氧量增加,耗氧率下降,温度对鲢成鱼和幼鱼的呼吸水平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鳗苗生态适应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作鹏  李勃 《水产科学》1992,11(1):9-11
体长56.1~67.0毫米,重0.092~0.182克的鳗苗在12~18℃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为0.073~0.475毫克/克·小时,对±5℃和±8℃的骤变水温无异常反映;从淡水中转入2.5%食盐水中经46小时正常,转入3.5%食盐水中9.5小时全部死亡;在PH5.5~9.5淡水中经72小时安全,PH10.0经72小时50%死亡;在淡水中饥饿忍受力最长达90余天。  相似文献   

4.
<正> 文内报告鲤鱼饵料中作为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有效性,添加脂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可能性。作者用平均体重5.8克鲤鱼在水温22—25℃下饲养26天,以平均重3.4克鲤鱼在水温24~25℃下饲养27天进行了试验。鲤鱼配合饵料中含蛋白质量为鲤鱼要求的最低量(31—32%),脂质含量为5%和15%,添加20—25%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可消化能量(DE)。试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鲤鱼饵料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时,用碳水化合物或脂质调整DE含量,在DE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源对鲤鱼生长有效果;鲤鱼与虹鳟不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报告了用酪肮饵料经充分饲育的平均体重4.3克的鲤鱼,在水温23±1℃下饲养28日,求出了蛋白质量22—41%、碳水化合物5~50%,脂质5~15%,可消化能量在310~450千卡/100克的鲤鱼饵料中可消化能量·日蛋白质比(DE/P)。结果为:鲤鱼饵料中最适量为31—32%,DE含量在310千卡/100克以下时蛋白质实际利用率降低,DE最适含量为310—360  相似文献   

6.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6):58-59
淡水红螯螯虾在身体的外形和分节等方面类似于海水龙虾,故称淡水龙虾,成虾体重在50~500克之间。淡水红螯螯虾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热带地区,适宜生存水温4~32℃,适宜生长水温15~30℃,最适生长水温20~28℃,短期内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l~4℃。生长期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报道三角帆蚌的成年蚌(即育珠蚌)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结果。三角帆蚌在水温19℃左右时,24小时平均耗氧率为8.5341毫克/千克/小时,褶纹冠蚌为17.4908毫克/千克/小时。三角帆蚌的窒息点是0.1~0毫克(O_2)/升状态下,168小时才死亡。  相似文献   

8.
哲罗鱼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 2 2 5g、 2 2 7 5g、 2 60g 3组体重范围 ,在 8℃、 1 2℃、 1 6℃、 2 0℃ 4个水温范围下的哲罗鱼耗氧量的测定 ,研究了哲罗鱼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 ,在 1 2℃~ 1 6℃水温范围 ,温度增加 ,但耗氧率增加不显著 ,认为此水温为哲罗鱼生长的适宜水温。水温在 1 6℃时 ,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 :R =0 2 962W0 90 82 (R :耗氧量 ,mg/h·尾 ,W :体重 ,g) ;在体重 2 60g时 ,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 :R =1 5 496 +1 8776T (R :耗氧量 ,mg/h·尾 ,T :水温 ,℃ )。  相似文献   

9.
应用封闭静水装置测定乌苏里鮠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在水温20~26℃范围内,平均规格接近(7.0~7.7 cm)的乌苏里鮠,其耗氧率为0.159 6~0.263 6 mg/g · h,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同一水温条件下,乌苏里鮠耗氧率与鱼体规格呈负相关.在水温24~28℃范围内,平均规格接近(12.1~12.7cm...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封闭流水式方法测定泥鳅耗氧率,体重2.49-32.25克,水温1530℃,耗氧率为0.0332-0.4121毫克/克.小时,且自然水温和急性加温的升高使耗氧率增加,急性加温的反应比自然水温变化的反应要强烈,群体数量的增加对耗氧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亲虾的能量代谢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周洪琪 《水产学报》1990,14(2):114-119
本试验测定了中国对虾亲虾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氨氮排泄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源的化学本质及其消耗量之比。结果表明,体重为85.1±14.8克的亲虾,在水温19~22℃时的耗氧率为0.25±0.08毫克/克·小时,二氧化碳排出率为0.28±0.09毫克/克·小时,氨氮排泄率为8.86±3.53微克/克·小时;亲虾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混台物为能源,其中以蛋白质为主,脂肪次之,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最少;亲虾的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Y=1.89W~(-1.3),而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则相反,性腺发育好的亲虾代谢率高,性腺发育差的亲虾代谢率低。  相似文献   

12.
1976年5月,Barrucand (1979)等人在法国完成了西伯利亚鲟的驯化.鉴于其可塑性(温度和盐度)和可杂交性,西伯利亚鲟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新必水产养殖品种.第一个西伯利亚鲟试验在Donzaq的INRA低水温(16℃~18℃)设施渔场和Giron的CTGRES高水温(18℃ ~25℃),以虹鳟鱼的颗粒饲料进行基本的喂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饲料转换指标有待改进,但还是值得养殖的.冷水地区的生长率由第一年的1.72g/灭提高到第二年的3.63g/天,其生长速度接近虹鳟和鲤鱼.在温水设施中生长率可达5.3g/天.在本试验中,最佳生长温度为20℃,温度低于15℃或在夏季高温季节25℃~30C都会导致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13.
一、鲤鱼春季病毒病:(Spring Viremia of Carp):SVC病毒是已知流行于欧洲的鲤鱼类病毒,鲤鱼发病于13~20℃春季水温上升时期,17℃发病最盛,当水温超过20℃时则减弱。稚鱼和幼鱼不患此病。鲤鱼一旦患上此病,2~3周死亡率达80~90%。病鱼喜集中在注水口,呼吸迟缓,横卧水底,不久身体歪斜,浮出水面,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14.
一、温室养殖 温室内养殖池大小不超过10米2.池高0.5米左右,水深为20~30厘米,底部铺有10~15厘米细沙.池边水下1厘米左右放有波浪状水泥食台.甲鱼苗入池前,一般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入池密度为30~50只/米2,水温以28~32℃为宜,亚硝酸盐含量要求低于0.2毫克/升,不测溶氧,但每天要开充氧泵2~3小时.稚鳖饲料以当地稚鳖料(粉状)为主,用水调和成软团投喂,每天投喂2~3次,喂食量为总体重的5%左右.定期使用碘制剂(天碘2~3克/米3水)等进行消毒,泼洒EM原液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5.
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对鱼病的发生和病原区系的组成都有直接影响。现介绍几种发病严重,死亡率高的病毒性鱼病。一、鲤鱼春季病毒病(Spring viremia of Carp) 已知SVC病毒流行于欧洲的鲤鱼。鲤鱼发病于13~20℃春季水温上升时期,在17℃时发病最盛。当水温超过20℃时则趋于好转。稚鱼和幼鱼不患此病。鲤鱼发病的情况依水温的高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铜仁地区位于黔东武陵山区,气候特征为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全区可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为18.8万亩,有效灌溉稻田面积100万亩,几乎所有地区都可实现自流灌溉;大部分河段年最高水温在27℃左右,最低水温在6.9℃以上,部分河段水温常年稳定在11℃~25℃,并有丰富的冷、热水资源。另外本地区河流水质十分优越:溶氧含量大于8毫克/升;生化耗氧量低于2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60~160毫克/升。铜仁地区还有丰富的流水和冷水资源,为特种水产的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将各种水资源配合使用,将会使养殖对象常年处于适温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尼罗鱼)商品规格和养殖尼罗鱼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一冬龄尼罗鱼与家鱼混养的试验,现将1983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6口,总面积117.2亩,水深2~2.5米。7、8、9三个月分别对各池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量进行测定,测得的平均值为:水温24~33.5℃,pH6.5~7.2,溶解氧1.4~14.7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11.99~16.79毫克/升,浮游植物量473.7~2,331.4万个/升,浮游动物量15.3~35.1万个/升。2.试验鱼来源及放养情况。尼罗鱼种由本场越冬温室提供,规格为5~15克,先后于4月30日、5月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淡水红螯螯虾在身体的外形和分节等方面类似于海水龙虾,故称淡水龙虾,成虾体重在50~500克之间。 淡水红螯螯虾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热带地区,适宜生存水温4~32℃,适宜生长水温15~30℃,最适生长水温20~28℃,短期内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1~4℃。生  相似文献   

19.
现在盛行的鳗鱼养殖法,是静水式养殖法,而不是象养殖香鱼和鳟鱼那样的流水养殖法至於说到鳗鱼为什么采用静水式饲养呢?那是因为流水式的水总是流动着,尽管是夏天,水温还是不能够上升到鳗鱼在饲养中增重最快的适宜水温。  相似文献   

20.
<正> 为配制不影响鲤鱼生长和饲料效率、不增加饲料成本而有利于减少鲤鱼的氮排泄的饲料,在实际养殖条件下进行了两次投饲试验。材料和方法 1983和1984年,本试验在霞浦湖的网箱中进行。在这两次试验中,鲤鱼饲料均按每日两次进行投饲,日投饲量均为鱼体总重量的1.5~2.0%(按干重计算)。鱼体的重量每月测量一次。试验条件试验Ⅰ:1983年在20~28℃的水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