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浙江花生小京生产业现状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浙江省新昌地方名优花生小京生种质资源的特点,分析小京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花生育种现状和浙江省生态气候特点,针对浙江省进一步开展花生种质资源创新,提出在积极发展早熟型炒货专用型小花生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鲜食花生和高油、高油酸橄榄型花生的育种思路和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花生的市场需求和优质产品的相对稀缺是诱导花生育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中国,继续提高花生单产是技术采用的首要决定因素;但农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需求会使其他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改善花生品质是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第二是种质扩增、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第三是培育抗逆境的新品种。耐旱、抗病和抗虫也是中国花生育种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生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的主要研究进展。花生的再生体系已有不少成功报道,但仍存在基因型差异大、再生率低、生长慢等问题。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途径的遗传转化也获得了成功,但应用创新种质资源及其利用还有待加强。指出建立高效稳定的花生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创新种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组织培养对于花生的新种质筛选鉴定、新品种培育和遗传转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的诱导效率差异、不同品种对特定培养体系的需求以及不同培养基组成对诱导效率的影响共3个方面综述了2000年以后我国花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花药培养的优势以及其在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应用案例,展望了基于花药离体培养在未来花生组织培养中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花生快繁体系建立、种质资源和品种提纯复壮和新种质快速创制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海南花生种质资源与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创新利用海南花生 资源,用18 对SSR 引物评价了海南和国内外45 份花生种质资源,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1.7 条,平 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59;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山东和海南文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 是河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海南儋州居群;16 个花生居群总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 (72.46%),居群间的基因流动(Nm=0.1900)较少;居群和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亲缘关系与地 理位置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引种鉴定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205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抗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鉴定,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花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有性状优良的种质,也有高抗的材料,这些优异种质可供今后开展花生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利用;在选出的4个主成分因子中,总有效枝数的累积贡献率为45.58%,将205份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归为5类,绝大多数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类间遗传差异大于类内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花生地方品种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是花生育种的主要亲本来源。本研究以259份初选花生骨干种质为材料,采用"逐步UPGMA聚类+个体优先取样"策略,首次构建了包含171份种质的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占全部种质的6.24%,遗传代表性为82.4%。利用t测验、F测验、卡方测验、极差、表型保留比例等对骨干种质的代表性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骨干种质的大多数性状与全部种质无显著差异,植物学类型组成和生态分布一致,且保持了全部种质的表型分布频率和表型相关性。本研究构建的骨干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为花生种质发掘和品种遗传改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花生属植物的抗虫性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张建成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害虫的为害,利用花生种质自身的抗虫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筛选鉴定抗性种质,研究抗性机制,进而培育出抗虫品种是花生属种质抗虫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花生属栽培种的抗虫性1?..  相似文献   

9.
以260份花生材料为试材,采用不同的遗传距离构建吉林省花生初级核心种质。在50%的取样比例下,采用数量性状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选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构建花生初级核心种质,并利用等位变异数、有效等位变异数、Shannon-Weaver指数、Nei期望杂合度等SSR标记相关参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欧式距离,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包含128个样品的花生核心种质。采用SSR标记参数进行验证,表明128份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代表原种质80%的遗传信息,较好地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春播花生常因受倒春寒等低温冷害导致出苗低、烂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耐低温性成为花生种植的关键考虑因子。为花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的选择及其耐低温花生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从花生种质耐低温表型鉴定研究方法、耐低温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耐低温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归纳花生耐低温研究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草莓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现代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内容包括草莓的花药培养、突变体筛选、基因转化、原生质体培养、离体胚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等内容 ,认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是草莓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了草莓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祝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15-12417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趋完善,在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别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人工种子、筛选突变体、转基因育种和种质资源离体保存7个方面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原产47个种、18个变种,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近几十年来,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花蕙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lorium)的起源、分类、综合栽培技术以及育种方法与动向,其中大花蕙兰的综合栽培技术方面包含小、中、大苗以及成品花的栽培技术,光、温、水、病虫等外部环境的控制;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导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本文还对育种指出了一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选育陕农 2 8小麦新品种的经验教训 ,并通过陕农 2 8的选育及选育基因的理论分析对小麦花培育种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在目前小麦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的基础上 ,单纯通过 F1 代花药培养改良小麦品种难度较大 ,育种效率非常低 ;将花药培养与常规系谱法结合运用 ,取常规系谱法 F3代优系花药培养 ,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花培目标基因型出现的几率 ,育种效率较高 ,这种方法虽然比 F1 代取材延长了时间 ,但选择几率加大 ,又比常规育种缩短了年限 ,仍然具有花药培养缩短育种年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甜瓜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及抗病毒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甜瓜组织培养、生物技术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果树生物技术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胚培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四个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果树育种上的运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 (花培 )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 ,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