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2.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类型及群体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优势小种为15号,以后呈波浪形下降;1994年14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77.8%,其次是15号和16号小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基因,以V1、V5、V6、V7的毒力频率最高(100%)。而V2、V4b、V2+V6表现无毒力,V5+V6、V4b+Mli(5)、V17毒力频率较低(5.1~25.9%),与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4b、pm2+pm6、pm5+pm6、pm4b+Mli(5)等是有效抗病基因。山东省小麦白粉菌含有9个以上毒性基因的菌株,出现频率为96.3%,毒性基因谱广。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菌种群结构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品种(系)的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含Pm1、Pm3a、Pm3b、Pm5、Pm7和Pm8基因的品种(系)抗性较差。小麦白粉病菌种群毒力频率测定结果,目前可利用的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材料有Pm2、Pm4、Pm2+6、Pm4a和白兔3号,5个生产,推广品种均高感白粉病。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1996年,用毒力频率测定结合异地鉴定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群体结构以及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白粉菌对所有供试小麦材料都存在相应的毒性基因,但毒性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对pm1、pm3b、pm3c、pm5、pm6和pm8的毒力频率较高(76.5%~95.2%),而对pm2、pm2x、pm4a、pm4b和pm2+6的频率较低(0~16.7%);对10个主要推广小麦品种毒力频率均较高(92.2%~100%)。还对抗源材料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项目含量(%)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日粮组成玉米62.758.25-59.8小麦6.0---大麦---5.0麸皮8.959.0--碎米--71.0-大豆饼8.620.018.010.0棉籽饼---4.0花生饼---8.0进口鱼粉9.07.0--国产鱼粉--9.0-苜蓿青干草粉3.03.0--槐叶粉---4.0石粉1.5---骨粉-2.452.02.5血粉---4.0虾粉---2.5食盐0.250.3-0.1蛋氨酸---0.1营养水平(%)代谢能(MJ/kg)12.9012.5511.7211.5…  相似文献   

8.
减蛋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在建立分泌减蛋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基础上,鉴定了10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4B1,1D4,2D6,3D6,2A1,3A5,3C6,3C1,1B3和2C5)和生物学活性,这10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只特异地作用于减蛋综合征病毒,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发现4B1,3C1,2C5和3C6有血凝抑制活性,腹水效价分别为24(log2),4(log2),7(l  相似文献   

9.
宁夏普通小麦品种(系)与白黑麦可交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小麦地方品种(系)和白黑麦的杂交结实率在0 ̄7.1%之间,极显著地低于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与黑麦的杂交结实率(47.6%和20.8%)。控制宁夏普通小麦与其近缘属种可交配性的基因可能是Kr1Kr1Kr2Kr2Kr3Kr3和Kr1Kr1Kr2Kr2kr3kr3,几乎没有能提高可交配性的隐性基因kr。  相似文献   

10.
用发色底物法对5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了血浆激肽释放酶(PK)的检测,结果显示:(1)肺心病组(40例)为133.7%±42.0%;(2)慢阻肺组(30例)为130.8%±32.9%;(3)哮喘组(13例)155.0%±41.7%;(4)胸腔积液组(21例)为119.3%±41.4%;(5)肺癌组(11例)为127.0%±41.7%;(6)对照组(健康人100例)为97.2%±26.8%(对照组VS(1)、(2)、(3)组比P<0.01;对照组VS(4)、(5)纽比P<0.05)。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成人胸12及腰1椎体高度,前后缘差及楔变指数X线的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0例成人第12胸椎(T(12))及第1腰椎(L_1)X线侧位片测量的结果:(1)椎体侧位的高度正常值:T_(12)椎体前缘男性为29.5±4.9mm,女性为28.1±4.4mm;后缘男性为32.7±5.7mm,女性为30.3±5mm。L_1椎体前缘男性为30.2±5.1mm,女性为29.1±4.1mm;后缘男性为33.8±4.6mm,女性为31.6±4.2mm。(2)T_(12)和L_1椎体侧位的高度差正常值上限男性为6.5mm,女性为5.4mm;楔变指数正常值下限男性为0.79,女性为0.83。(3)T_(12)及L_1推体侧位"楔变"为正常表现。  相似文献   

12.
犊牛对乳和处理大豆粉消化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20头10日龄犊牛饲喂天然乳(A组),然后其中10头喂以用40%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B组),另10头则先后喂以用40%和100%发酵酸化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C组)和全代乳(D组),其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7±6.0,59.8±6.2,68.3±8.8和40.2±11.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1+5.1,34.2+11.3,51.9+15.6和30.4±14.8;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7.7,63.4±15.8,77.2±12.4和43.7±15.2,糖的消化率(%)分别为98.2±0.9,87.7±2.3,87.9±4.2和54.7±13.7,而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2±11.1,43.5±15.8,60.2±12.8和-40.4±28.8。本试验表明,将经发酵酸化加热处理的大豆粉作为代乳料饲喂15~25日龄犊牛,可以消除饲喂仅加热处理大豆粉时所引起的腹胀和腹泻现象,动物对这样的代乳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与牛乳相比,被消化量还是较低。然而在钙消化吸收方面,障碍仍颇大  相似文献   

13.
交换钙对锶—89在小麦和大豆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交换钙对^89Sr在小麦及其连作作和的在豆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钙钙将抑制^89Sr由土壤向小麦和大豆植株的输运和积累。^89Sr在该两种作物中的滞留浓度C与交换钙量X呈线性负相关:麦根C1=124.2-10.1x,麦秸C2=99.3-3.8x,麦壳C3=40.1-6.0x,麦粒C4=12.3-1.5x;大豆根C1=333.0-53.5x,豆壳C3=240.5-4...  相似文献   

14.
对另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Lo.elongatum(Host)A.LoveE^e洒色体二体代换系和二体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27个供试材料中,只有一个代找系DS7E^e(7D)DV82-2-1(1)表现为中抗,其余人武部表现为感病,尤以二个附加系DA2E New-8-9-4-3-6-(1)和DA6E^3-2-4-12-4-2-(5)感染特别严重,表现为高感。结果表明:(1)Lo.elong  相似文献   

15.
从关中东部新灌区水资源缺乏的实际出发,在不断改善小麦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通过引进和推广小偃6号,7852和小107等优良品种,建立单产3.0~4.5t/hm^2和4.5~6.5t/hm^2的节水群体结构,并采取田间麦糠(秆)复盖或中耕保等栽培技术,在灌溉1-2次、灌水总量为1275~1800m^3/hm^2的情况下,小麦单产可年均递增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20日龄白来航小母鸡的肠道内容物,研究消化道部分区段微生物区系,分离鉴定出需氧菌和厌氧菌,并进行了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每克肠内容物含细菌的对数值(logn/g)为:空肠中消化球菌9.6±0.2、双歧杆菌9.4±0.5、拟杆菌10.6±0.6、葡萄球菌6.6±0.6、乳杆菌9.3、肠杆菌6.8±0.4;盲肠中葡萄球菌6.7±0.6、消化球菌9.8±0.3、双歧杆菌9.2±0.8、拟杆菌10.2±0.2、棒状杆菌8.7±0.4、肠杆菌6.8±0.3、链球菌7.2±0.2、乳杆菌9.6±0.4、酵母菌4.2±1.4.  相似文献   

17.
大叶相思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叶相思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大叶相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10对(No.1,3-5,7,9-13)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No.2,6,8)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3对染色体上具随体,其核型组成为K(2n)=26=20m(4Sat)+6Sm(2Sat)。  相似文献   

18.
温麦8号是用温麦4号//渐麦1号/南大2419r/3/雅33-6-3多次复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经省两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浙麦1号增产1成、2成和3成。全生育期比渐麦1号长1.2天。中抗赤霉病,品质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播期(x1)、密度(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小麦8539高产栽培优化模型y=356.64-30.31x1+14.23x2+34.08x3+7.56x4-18.07x1x2-13.51x1x3-18.98x1x4-8.62x4x5+10.00x52。因子水平选优,当x1取-2、x2取2、x3取2、x4取2、x5取-2时,获得产量12085.8kg/hm2,比各因子取0水平时,净增6747.0kg/hm2,增产125.92%,比四川小麦历史最高产量7575.0kg/hm2,增产83.38%。这是目前粮食作物高产模式栽培中罕见的增产效益。经大田验证,模型信度均达0.95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的建立,对小麦8539的高产栽培和四川小麦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8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品种,将黄淮豆区7省1市202个毒株划分为7个株系(y1~y7)。y1~y2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文丰5号);y3~y5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齐黄10号、徐豆1号、诱变30、鲁豆4号),y6~y7为强毒株系,y6除密荚1号外侵染齐黄22等7个品种,y7侵染所有8个鉴别品种,引起叶脉坏死症状。全区以弱毒株系为主(559%),中毒株系占287%,强毒株系占153%。明确了各地区株系的分布与流行趋势。株系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