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陈化玉米和添加大豆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和脂肪酸分布及血清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种玉米(正常和陈化)和2种大豆油水平(0和2%),一共4种日粮。试验动物为50周龄左右的商品蛋鸡共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试验为期8周。结果 :日粮处理对鸡蛋产量、鸡蛋重量、料蛋比和鸡蛋质量无显著影响(P 0.05)。日粮添加陈化玉米显著提高了血清胆酸盐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清胆固醇水平、蛋黄颜色、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日粮添加大豆油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蛋黄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水平(P 0.05),但蛋鸡平均日采食量、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蛋鸡使用陈化玉米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使蛋黄颜色变浅,蛋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鱼虾必需脂肪酸是指一些不能由机体自身合成而只能由食物提供,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细胞组织功能所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对鱼虾的正常生长以及发育繁殖至关重要.本文就水生生物对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和n-6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6 HUFA)系列营养需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技术背景 人食入过量的胆固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正常情况下人食用2枚以上普通鸡蛋就可能造成胆固醇过量,长期超量食用普通鸡蛋将影响人体健康。使用本生产技术生产出的鸡蛋不但总胆固醇含量低,而且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甲,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值,从而抑制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3):43-48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具有不同脂肪酸特征的油籽对育肥绵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研究通过日粮调控手段提高绵羊肉中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改善羊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组区设计,选用40只体重为(33.73±3.65)kg、生理状态相似的杂交公羊(小尾寒羊×蒙古羊)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日粮(不含油籽),以豆粕和棉粕代替油籽,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0%油菜籽、10%葵花籽、10%胡麻籽的日粮。预饲期10 d,正试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油菜籽、葵花籽和胡麻籽后,葵花籽组和胡麻籽组显著提高了育肥羊脂肪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油菜籽组相比于对照组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USFA)含量油菜籽组和葵花籽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胡麻籽组(P<0.01),而试验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的情况。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为胡麻籽组(4.49)<油菜籽组(8.77)<对照组(13.92)<葵花籽组(17.40),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胡麻籽组对于改善n-6/n-3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油菜籽和葵花籽可以极显著提高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胡麻籽对于改善PUFA及n-3脂肪酸的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通常分为n-3和n-6两大类,短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部分牧草和亚麻籽等,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鱼油、鱼粉、藻类和橄榄油等。本文主要从精子活力、畸形率、顶体完整性、射精量、精子质膜组成和冷冻精液解冻后精液品质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日粮中添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物精液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牧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3个年龄(0.5、3和16龄)的养殖中华鲟(摄食鲟鱼饲料)和28龄野生洄游亲鱼肌肉和肝脏中14种常规脂肪酸相对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龄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2.8%~38.7%及30.6%~46.9%),以18:(n-9)为主;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1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20:(n-6)和18:(n-6);20:(n-9)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小,20:(n-6)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28+洄游中华鲟肌肉中18:(n-9)、20:(n-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养殖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低.养殖中华鲟肌肉中16:高于肝脏,28龄野生鱼则肌肉中低于肝脏.通过系统聚类,0.5+与16+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舍量最为接近,0.5+与3+鲟较为接近,其中鱼的营养状况起主导作用,年龄差距起辅导作用.比较结果提示: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有必要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含18:(n-9)MUFA的植物油或投喂富含18:(n-9)鲤、鲫鱼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北京油鸡腿肌中长链脂肪酸变化规律,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50、300、450日龄北京油鸡腿肌的中长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腿肌共鉴定出33种中长链脂肪酸,其组成不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油酸(C18∶1 n-9c)、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 n-6c)、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 n-6)和棕榈油酸(C16∶1)等脂肪酸为北京油鸡腿肌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5.52%;除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外,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不饱和脂肪酸(UFAs)、必需脂肪酸(EFAs)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例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450日龄绝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150和300日龄(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α-亚麻酸(C18∶3 n-3,ALA)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亚油酸(C18∶2 n-6c,LA)分别是北京油鸡腿肌中主要的n-3系列和n-6系列PUFAs,北京油鸡腿肌n-6/n-3 PUFAs比例在21.18~24.39∶1范围内,且450日龄显著高于150和300日龄。研究结果提示日龄对北京油鸡腿肌脂肪酸分类的绝对含量影响程度高于对相对比例的影响,且基于脂肪酸绝对含量,北京油鸡150和450日龄的腿肌在营养及风味上要优于300日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和鱼油对蛋鸡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肝脏脂肪酸组成及其合成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2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亚麻籽、10%亚麻籽+5%鱼油和5%鱼油。饲养21 d后连续收集7 d鸡蛋,然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鸡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亚麻籽和鱼油均显著增加蛋黄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其中单独添加鱼油的蛋黄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最高;2)试验组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3)单独添加鱼油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延长酶1、脂肪酸延长酶2和去饱和酶(脂肪酸去饱和酶1、脂肪酸去饱和酶2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蛋鸡饲粮中单独添加亚麻籽或鱼油可以富集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添加亚麻籽促进肝脏α-亚麻酸转化生成DHA过程,表现为上调脂肪酸延长酶和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添加鱼油显示相反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放牧野牛 (31月龄 )、舍饲野牛 (18月龄 )、放牧肉用母牛 (4~ 7岁 )、舍饲阉牛 (18月龄 )、自由放牧的母驼鹿 (3~ 5岁 )的背最长肌 (L D)、半腱肌 (ST)和冈上肌 (SS)中及鸡胸部肌肉中脂肪酸百分含量和胆固醇浓度 (n=10 )。脂类通过毛细气液色谱法 (GL C)进行分析。放牧野牛的总饱和脂肪酸 (SFA)极显著高于舍饲野牛 (P<0 .0 1) ,放牧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极显著于舍饲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酸。驼鹿和放牧野牛中的 SAT肌肉类似(P<0 .0 5 )。在背最长肌中 ,驼鹿和放牧野牛的多不饱脂肪酸 (PUFA)含量最高 (P<0 .0 1) ,舍饲野牛各块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P<0 .0 1)。放牧野牛和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极显著地高于舍饲野牛或阉牛。放牧饲养动物的 n- 3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或鸡胸部的 n- 3脂肪酸含量 (P<0 .0 1)。鸡胸部 n-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野牛、肉牛或驼鹿肌肉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驼鹿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牛或肉牛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 ,然而放牧饲养动物半腱肌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半腱肌中 n- 6脂肪酸含量。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中共轭亚油酸(CL A ,18∶ 2顺 - 9,反 - 11)  相似文献   

10.
吴静 《饲料研究》2006,(3):39-41
猪日粮中的脂肪除了供能以外,其脂肪酸组成与平衡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建立规范的脂肪酸模式,开发功能性的脂肪酸产品,将是今后脂肪营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