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燕麦品种在天祝高寒地区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祝高寒地区,通过研究7个燕麦品种的株高、鲜干比、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种子产量等性状,筛选出生产性能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大部分属于中、晚熟型,少部分属于极晚熟型,且在天祝高寒地区均能完成生育期。灌浆期坝莜3号和甜燕麦的产草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其干草产量分别为10 511.38kg/hm2和9 261.12kg/hm2。晋燕9号干草产量最低,为4 622.31kg/hm2。在天祝高寒地区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种子产量较高,供试燕麦品种中,白燕7号、丹麦444和甜燕麦的表现较好,是进行高产田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甘德高县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其最佳播期,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4个播期(2020年5月23日、5月30日、6月6日、6月13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5月30日播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20022 kg/hm2,莫妮卡次之,为19835 kg/hm2,5月30日播种的陇燕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57%.随着播期推迟,7个燕麦品种分蘖数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茎基直径逐渐减小.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甘德县高寒地区,5月23日种植的青海444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5月30日种植的青引2号.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干草产量高、干草产量低、粗蛋白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4大类.  相似文献   

4.
高寒牧区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分别增产41%和38%。"林纳"粗蛋白(CP)、钙(Ca)和磷(P)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刈割期对春播、秋播燕麦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秋播燕麦科燕1号、UITIMA、白燕9号、T045和春播燕麦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量并对其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关中地区春播燕麦和秋播燕麦越冬返青牧草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燕麦品种鲜重、干重均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秋播燕麦科燕1号抽穗期刈割表现最佳,其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时期(P≤0.05),达到1625 g/m2,干草产量于灌浆期达到最大值524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12%。春播燕麦白燕9号拔节期刈割表现最佳,鲜草产量0.73 kg/m2,干草产量0.16 kg/m2;粗蛋白含量为15.42%。各品种燕麦不同时期刈割蛋白质含量在9%~19%。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在拔节期刈割,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19%、10%、15%、14%。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8年3月10月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半干旱区)、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地区)和天祝县打柴沟(高寒区),通过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燕麦(Avena sativa L.)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以期确立燕麦适宜种植的区域。结果表明:灌浆期燕麦干草蛋白质、酸洗纤维、及成熟种子粗蛋白含量在3个区域变化显著,不同种植环境对燕麦营养价值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灌浆期干草平均产量、干草平均粗蛋白产量均以华家岭为最高,分别为8894.07 kg·hm-2和951.84 kg·hm-2,因而华家岭最适宜燕麦生产;供试燕麦品种中,甘引1号和陇燕2号灌浆期干草平均产量和干草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可用来生产优质干草;白燕7号可用于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耐盐碱燕麦品种,满足种植户和农场的选择需要,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NaCl(0%、0.3%、0.6%、0.9%、1.2%)胁迫对8个燕麦种子(白燕7号、陇燕1号、陇燕2号、陇燕3号、甜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丹麦444)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燕麦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采用五级评分法综合评价表明,陇燕3号萌发期耐盐性最强,陇燕1号和丹麦444萌发期耐盐性较好,甜燕麦萌发期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陇西半干旱山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文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在4个播期(5月6日、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饲草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 < 0.01)。28个处理相比较,5月26日种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13 550.80 kg·hm?2;6月5日种植的‘莫妮卡’种子产量最高,为2 147.31 kg·hm?2;5月26日种植的‘青燕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94%。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5月6日种植的‘陇燕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6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28个处理根据干草产量、种子产量、饲草粗蛋白含量聚为四大类。综上,在陇西半干旱山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种植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选用25个国内外育成的不同生态型饲草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测定并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山西雁门关地区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为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青海444’生育期为74 d,属早熟品种;‘牧王’生育期最长,为88 d。‘白燕7号’和‘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福燕A126’‘甜燕1号’‘甜燕2号’和‘青牧4号’(P <0.05)。2)各品种间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甜燕3号’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的是‘白燕7号’。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697 2%;聚类分析将25个饲草燕麦品种分为5类。综合分析表明,适宜在雁门关地区推广的品种为‘白燕7号’‘陇燕2号’‘陇燕3号’。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陇西半干旱山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文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在4个播期(5月6日、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饲草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相似文献   

11.
以3个抗寒性较强的燕麦品种华岭444,青永久409和陇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和播种期交互作用对甘肃高寒牧区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燕麦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有显著差异,播种量和播种期对3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参试3个燕麦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播种量和播种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株高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大,株高逐渐降低;品种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对燕麦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品种为青永久409燕麦,进行合理密植(225kg/hm2)和适时播种(5月10日),是获得较高草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在甘肃省二阴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陇燕1号、陇燕3号、定莜7号、坝莜9号、坝莜3号、白燕2号和晋燕17号)的产量表现和青贮发酵品质。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分析鲜草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组成,切短至2 cm后直接青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并进行发酵品质评定。结果表明:1)品种间鲜草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1),陇燕3号鲜草产量最高,达45257 kg·hm-2,比定莜7号(35320 kg·hm-2)高出28.13%。供试品种的干物质含量为31.35%~35.36%。尽管在同一块地上生长,但不同品种植株上附着的微生物组成差异显著(P<0.01),定莜7号的乳酸菌数达105 cfu·g-1 FM,高于其他品种,有害微生物数量较少。2)青贮60 d后,品种间营养成分差异显著(P<0.01),陇燕3号和定莜7号的干物质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显著(P<0.01)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0.12%和11.09%。坝莜3号(55.78%)、陇燕3号(54.27%)和定莜7号(52.16%)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1)高于其他各品种,陇燕3号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坝莜3号和定莜7号,半纤维素含量最高。3)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也极显著(P<0.01)。定莜7号的pH值最低(4.13),陇燕3号次之(4.20),晋燕17号为最高(4.53)。定莜7号、陇燕3号和坝莜3号拥有较高的乳酸含量,较低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发酵品质良好。坝莜9号和晋燕17号表现较差。4)感官评定和V-Score评分结果基本一致,以陇燕3号和定莜7号的发酵品质最优,感官评定结果为1级,V-Score评分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成分和青贮发酵品质,陇燕3号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通渭县及类似的二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桂琴  琚泽亮  柴继宽 《草业学报》2022,31(11):147-157
Oat crops are a major animal feed source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nearby areas. Typically,the crops are used for making silage rather than hay because of frequent rain at harvest in autumn. However,there is little data on how the yield,forage quality and levels of epiphytes that may affect silage quality of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are affected by altitude. Therefore,four oat varieties(Longyan No. 3,Longyan No. 5,Baiyan No. 2 and Bayou No. 3) were planted in 8 localities forming an altitude gradient: Huangzhong (2295 m),Tianzhu (2797 m),Shandan (2860 m),Hezuo (2957 m),Haiyan (3052 m),Maqu (3474 m),Maqin (3765 m)and Chengduo (4217 m). Measurements included crop yield and dry matter (DM),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 (WSC),crude protein (CP),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contents,and count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molds,yeasts and aerobic bacteria.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altitude and variety effects on fresh yield,nutritional quality and microbial epiphyte counts. With increase in altitude,fresh yield,WSC,NDF and LAB counts increased(P<0.05),as much as 284. 00%,15. 49%,10.81% and 11.60% increment were observed at Chengduo site than that at Huangzhong,respectively;meanwhile DM,CP and yeast and mold counts were reduced by 15. 67%,36.27%,23.53% and 7.75% at Chengduo compared with Huangzhong site,respectively. Among the four tested varieties,Longyan No. 5 had the highest fresh yield (75605 kg·ha−1),WSC (201.4 g·kg-1 DM) and NDF (604. 2 g·kg-1 DM) at the Chengduo site,followed by Longyan No. 3. The highest CP (119.7 g· kg-1 DM) and mold counts (4.12 lg cfu·g-1 FM) were observed in Baiyan No. 2 at the Huangzhong site. Bayou No. 3 produced the highest LAB and yeast counts at Maqin and Chengduo sites. In general,Longyan No. 3 and Longyan No. 5 gave better performance at sites above 3000 m altitude;for sites below 3000 m,the four tested varieties were all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silage production.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重度盐碱地上对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94~115d之间;盖度白燕7号最高,为91.7%,青莜3号最低,为70.0%;植株高度加燕2号最高,为88.8cm,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79.8cm;地上植物量白燕7号最高,为870.8g/m^2,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547.5g/m^2;种子产量白燕7号最高,为281.6g/m^2,青燕1号最低,为204.5g/m^2;总体来看,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在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上虽然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生产性能总体相对较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碱性,因此,可作为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7.
王茜  李志坚  李晶  周帮伟 《草业学报》2019,28(12):149-158
在吉林省西部对来源不同的7种裸燕麦和13种皮燕麦各时期的饲草产量、种子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性状进行对比,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对观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期筛选出能够评价不同类型燕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而对该系列品种的饲草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皮燕麦在抽穗期和开花期的饲草产量、成熟期的籽粒产量都要比裸燕麦具有优势,而较高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又降低了皮燕麦的饲草品质。皮燕麦和裸燕麦的粗蛋白含量并无差异,但是开花后的粗蛋白含量降低可引起饲草品质的下降。皮燕麦的干草产量与籽粒产量、粗蛋白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饲草产量与饲草品质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裸燕麦上并不显著。综合各品种灌浆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分析,甜燕1号和白燕16号是最优的饲草型品种,适宜在本地区以收获饲草为目的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部农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东部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8个当地主栽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8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及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青引1号>加燕2号>白燕7号>青引2号>林纳,其中青海444饲草产量最高,达39091.29 kg·hm^-2,青海甜燕麦排名第2,且两者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青燕1号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收获饲草建议种植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成熟期8个燕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引2号>加燕2号>青引1号,白燕7号粗蛋白含量(3.74%)最高,但白燕7号的种子产量(5528.01 kg·hm^-2)低于林纳(5888.69 kg·hm^-2),青燕1号种子产量较低,因此以种子高产为目的建议种植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和林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