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进行茭鸭共育模式下鸭子不同放养密度对鸭子、茭白的生产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此时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浙江省茭白田茭鸭共育和茭鱼共养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同时,对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3.
茭白种植是永嘉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显著。介绍了茭白种植技术,以及茭田养鸭对茭白的作用和茭田养鸭技术,以期为永嘉县茭鸭套养茭白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茭鸭共育种养模式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茭田养鸭可有效地控制病虫杂草的发生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茭白孕茭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易造成青茭、畸形茭,引起品质和商品性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孕茭期灌深水或者茭株基部培土覆盖来提高茭白的品质。在茭白生产中发现,茭田中放养绿萍可以明显降低茭田温度,提高茭白产量还能改善外观品质。绿萍也叫满江红、红萍、细绿萍,属于满江红科蕨类植物,是优良的水生饲料和绿肥植物。目前,利用放养绿萍改善茭白品质、提高孕茭率,增加经济效益,已在茭白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平铺覆盖对双季茭浙茭2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在冬季平铺覆盖露田茭白30、23 d后,出苗期提前,生长进程加快,产茭时间提早,株形增高,叶片增宽,茭白个体变大,最高苗、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露田茭白对照。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平铺覆盖露田茭白30 d处理与23 d处理,最高苗、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茭白又叫茭瓜、茭笋 ,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作物 ,以洁白肥嫩、味道鲜美的肉质茎供食。双季茭白 1年两熟 ,即夏季和秋季均可采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茭白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取得了比种稻更好的经济效益。1 选用良种目前栽培的主要是双丰 1号、广益茭、刘潭茭等品  相似文献   

8.
茭白新品种崇茭一号在宁波市鄞州区的引种生长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崇茭一号在宁波地区生长旺盛,秋茭的孕茭及上市期比对照本地茭推迟30 d左右,填补茭白生产销售的空档期,经济效益显著,为适合于在宁波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品种,值得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茭白又称茭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特色蔬菜,深受人们喜爱。长泰县历年来都有利用晚稻田收后种植茭白的习惯,现有茭白种植面积2200亩,均选择印尼四季茭白良种,采用稻田轮作栽培,亩收晚稻450公斤,产值720元,亩收茭笋1500公斤,产值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茭白的主要栽培技  相似文献   

10.
一、茬口安排茭白品种类型有单季茭和双季茭之分,设施栽培茭白应选用双季茭品种类型。江苏省露地栽培茭白采收上市期已基本实现夏茭与秋茭的连接,可自5月上旬直至10月下旬,因此,可以开展夏茭的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夏茭适宜的栽培模式.[方法]以双季茭白龙茭2号和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和露地栽培3种模式,分别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茭白萌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利用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均可以提高早期温度,促进茭白萌芽,促进提早上市,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但小拱棚栽培保温效果相对大棚栽培较差.[结论]夏茭栽培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茭白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若茭白黑粉菌侵入效果不佳、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缺肥或肥料过多、分蘖过多等,都会引起茭白出现雄茭和灰茭;杀菌剂使用不当以及不良射线的辐射也是茭白发生雄茭和灰茭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选用优良茭白品种,注重种株的更新和优化,坚持年年选种、择优选种;优化茭白田间生长环境,谨慎使用杀菌剂,从根本上降低雄茭和灰茭的发生概率,以有效提升茭白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用水库底层冷水串灌茭田后改变了茭白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为此 ,对气温、水温、茭白的经济性状、生育期、经济效益 5个方面进行观测和分析。其差异明显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农业》2011,(14):32-32
一、茬口安排 茭白品种类型有单季茭和双季茭之分,设施栽培茭白应选用双季茭品种类型。江苏省露地栽培茭白采收上市期已基本实现夏茭与秋茭的连接,可自5月上旬直至10月下旬,因此,可以开展夏茭的春提前栽培和秋茭的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15.
桐乡市茭白生产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品种多,种植模式多样,不同品种及模式搭配种植有利于错期上市,延长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双季茭白露地栽培选择抗性强、丰产性好的龙茭2号或浙茭911,7月中旬定植,大田放养浮萍或干燥茭叶覆田降温,采用干湿交替管理法。大棚促早栽培在12月底1月初扣棚,薄肥勤施,注意通风及锈病防治,保持浅水,4月上旬揭膜,根外追肥,以促进茭白迅速膨大,提高品质。单季茭一种双收:6月下旬开始采收,避开其他茭白品种上市高峰期,品质较好,秋茭为割叶再生,其生长速度快,9月底即能上市。单季茭一种三收:通过薹管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大田,9月下旬采收秋茭,第2年在6月下旬和9月下旬分别采收夏茭和秋茭。  相似文献   

16.
茭白又称茭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特色蔬菜,深受人们喜爱。长泰县历年来都有利用晚稻田收后种植茭白的习惯,现有茭白种植面积2200亩,均选择印尼四季茭白良种.采用稻田轮作栽培,亩收晚稻450公斤.产值720元.亩收茭笋1500公斤,产值3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茭白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全面推广大棚覆盖栽培、培土护茭栽培及科学肥水管理等新技术,茭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断提高.但是,茭白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茭白瘟病、小黑菌核病、灰茭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胡麻斑病发生普遍,蔓延迅速,为害严重.一般大棚叶发病率为57.5%,严重大棚叶片发病率高达95%以上,且多数叶片变黄枯死,导致茭白严重减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11月5日,浙江省丽水市农技推广基金会和丽水市农业局、市水利局联合在缙云县前路乡水口村召开"茭白、田鱼、鸭共育生态示范现场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地利用冷水烂糊田加速发展了双季茭白——于籽茭。现在以傅宅村为主的十余个行政村,已发展于籽茭面积达1300亩。于籽茭是双季茭白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早熟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般春季每亩可收茭白2500公斤,秋季每亩可收500公斤左右,两季合计可收3000公斤,高产田块每亩可超过3500公斤,每亩经济收入可超2000元。  相似文献   

20.
茭白按感光性、采收季节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2种栽培型,在浙江省主要茭白产区,单季茭与双季茭分别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栽种,其上市时间完全错开。总结在浙江平原地区同一块田进行茭白单、双季换茬轮作新模式,具体介绍该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为各地茭白种植提供新的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