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日本革菌摇床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和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更佳,但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如乙酸乙酯萃取物。在50 mg.mL-1药液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正丁醇萃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两相萃取物的抑制率均明显减小。日本革菌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3.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血桐叶提取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血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以70%乙醇回流提取血桐叶,依次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酸、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层部位;然后采用滤纸片法与最低抑制浓度法,考察血桐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对5种实验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福林一酚法、DPPH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血桐各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及其对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0.6 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萃取物4个部位的酚性含量分别为16.35%、30.38%、50.73%、24.64%.DPPH法与邻苯三酚法测定血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部位>石油醚萃取物.血桐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对花脸香蘑进行不同时间液体摇瓶发酵,观察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考察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相关,发酵时间约在第12d时花脸香蘑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构树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王丽  程林  闫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61-18762
[目的]探索构树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为深入开发构树叶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和营养肉汤稀释法对构树叶抑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构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都大于15mm,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都是为25.0 mg/ml,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6、6.3 mg/ml。[结论]构树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肉果秤锤树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秤锤树叶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秤锤树叶的各级提取物一总浸液、正丁醇萃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各试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级提取物对试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液(对4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MIC≤31 mg/ml)、正丁醇萃取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 mg/ml、其余3种菌的MIC相似:MIC≤125)、总浸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MIC=125 mg/ml)。[结论]秤锤树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茵作用,其逐级提取物富集的抑茵活性逐级增强。  相似文献   

8.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相似文献   

9.
刘文萱  王干  刘建萍  于桂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63+12898
[目的]研究大叶胡颓子茎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大叶胡颓子茎经乙醇提取后,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然后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稀释法对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大叶胡颓子茎正丁醇萃取物对5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00、0.750、0.375、0.750和0.375 mg/ml。[结论]大叶胡颓子茎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牛角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牛角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牛角七提取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对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00 mm,尤其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绿脓杆菌(临床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9.31、19.67和17.69 mm,其MIC均为0.6250 mg/ml。[结论]牛角七提取物及其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少数抑菌活性与对照药相当甚至更强。  相似文献   

11.
丁香油抑菌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滤纸片法和固体稀释法对丁香油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丁香油对5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成分为丁香酚。丁香油对白菜黑斑、小麦纹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对玉米大斑、葡萄炭疽、番茄黑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125 mg/mL。  相似文献   

12.
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研究了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对7种常见细菌和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 mg/mL和1.25 mg/mL,浓度为0.5 mg/mL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达到100%,菌丝乙酸乙酯部分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mg/mL和0.625 mg/mL,对白菜黑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均高于70%,菌丝及发酵液正丁醇部分对几乎所有病原菌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白绒红蛋鸟巢菌[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宛氏拟青霉和青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差异。且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果还显示:提取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且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的MIC为6.25 mg/mL,对宛氏青霉和青霉的MIC为12.5 mg/mL。  相似文献   

14.
苜蓿提取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提取液对4种常见菌绿脓杆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血平板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苜蓿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674和1.347mg/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2.695 mg/ml。[结论]苜蓿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和停乳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红毛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0.03、23.52和20.77 mm,其MIC为0.312 5~0.625 0 mg/ml。[结论]红毛七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锦文  边才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99-6800
[目的]探讨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70%乙醇、60%丙酮及沸水3种溶剂对五味子进行搅拌提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通过平板二倍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计测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五味子3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60%丙酮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70%乙醇提取物,最后是沸水提取物;MIC分别为25、50和100 mg/ml。同时,低浓度的丙酮提取物抑菌作用不明显,浓度为62.5 mg/ml时细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但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丙酮提取物的MBC为125 mg/ml。[结论]五味子的丙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微量稀释培养法评价野生菌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和培养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等,其中,从野生菌检测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18.522%)、棕榈酸甲酯(15.976%)和棕榈酸(11.164%);从GYP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28.677%)、油酸(15.108%)和棕榈酸甲酯(8.983%);从CPDA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甲酯(22.575%)、棕榈酸(17.643%)和硬脂酸甲酯(4.787%);有7种相同成分共同存在于3种提取物中,有3种成分仅在野生菌中检测到,有7种成分仅在培养菌丝体中发现。从GYP培养液中共检出9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4.663%)、1-十九碳烯(2.423%)和(E)-3-十八碳烯(1.785%);从CPDA培养液中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913%)、(Z,E)-2,13-十八碳二烯-1-醇(5.985%)和棕榈酸甲酯(5.59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YP培养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 L,其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1.60 mg/m L。【结论】可采用GYP和CPDA作为培养基对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进行规模培养,以解决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麦胚黄酮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对麦胚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葡萄孢、白色念珠菌、黑根霉、意大利青霉、扩展青霉等真菌抑菌效果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格孢稍差.麦胚黄酮对试验中几种测试菌的MIC值分别为:对灰葡萄孢MIC为1.25 mg/mL;其次为大肠杆菌,其MIC为1.625 mg/mL;白色念珠菌、黑根霉、意大利青霉、链格孢、扩展青霉稍差,其MIC为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次,其MIC为3.25 mg/mL.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鹿蹄草素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鹿蹄草素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2.5 mg/mL及以上浓度时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根据EC50值所得到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piricol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其中链核盘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1.25 mg/mL;苹果轮纹病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78,0.156 mg/mL;链格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13,0.625 mg/mL;灰葡萄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313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