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充分利用适宜养殖的海面,进行藻贝套养,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福鼎县沙埕渔区创造了成功经验。今年这个区的海带套养贻贝1,200多亩,双获高产。从6月份收成情况看,海带亩产量平均达35担干品,比过去单养海带的亩产提高1倍多。紫贻贝亩产平均60担。紫贝套养后约纯收入可比过去单养海带的纯收入翻两番。  相似文献   

2.
我县于1974年开始试行紫贻贝与海带套养,翌年获得贝、藻双丰收。此后逐年推广扩大,现己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去年全县紫贻贝产量为2.8万担,今年达4.5万担.今冬全县计划套养1,400亩,比去年又扩大40%。  相似文献   

3.
傅溥 《海洋渔业》1979,(1):20-20
福建福鼎店下公社元当大队,是内海湾半海半农的单位,历来从事定置网生产。近年利用海湾的地理特点,转为养殖生产,办起了养殖场,养育海带、紫菜,生产面貌大改变,社员收入显著提高。近年他们更积极创造条件,挖潜力,利用海带养殖区,套养贻贝取得成功。上图为社员们正在加强贻贝管理。  相似文献   

4.
海带与贻贝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洋生物。海带系大型海藻,属褐藻类,其营养价值高、食疗兼优;而贻贝为软体动物(北方俗称海红,南方称淡菜),系海产双壳贝类,其蛋白含量高。温州市沿海渔区自八十年代后期,将海带与贻贝进行套养,使其共生同栖,达到贝藻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海带贻贝套养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亩产海带1吨(干品)以上,贻贝亩产2吨。亩产值达7000~8000元,扣除生产成本3000元,亩效益达5000元,按一个劳力可管养9~10亩,年劳均收入可达4万~5万元。…  相似文献   

5.
傅溥 《海洋渔业》1981,(6):F002-F002
福建省福鼎县店下公社元当内湾区,社,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国营紫菜养殖场、店下公社海带养殖场和元当大队养殖场,并分别建造了育苗室,养殖了海带179亩.紫菜200亩.套养紫贻贝40多亩。安排了妇女劳动力210多人。两年来各项产量迅速提高,对改善社员生活,促进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们正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贝——藻套养试验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2-1994年进行的裙带菜-海带-虾夷扇贝套养、海带-裙带菜-鲍鱼轮套养、裙带菜-海带-贻贝轮套养等三种形式的贝-藻套养试验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常规的单一品种养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取贝-藻套养的养殖方式可提高养殖器材的复用指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与产值,与单一品种养殖相比,产量可提高30 ̄70%,产值提高7.1 ̄82.4%,同时,对于维持水域的生态平衡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海州湾不同养殖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收获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21年1—3月测定了海州湾不同养殖区(H1:离岸1 n mile,H2:离岸3 n mile,H3:离岸7 n mile、H4:离岸13 n mile,H5:离岸21 n mile)水环境理化因子、紫贻贝的条件指数及蛋白质、脂肪、糖原、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分析了水体理化因子与条件指数和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水温和叶绿素a (Chl-a)浓度等关键理化因子均有升高趋势,1—3月H1站位紫贻贝的条件指数逐渐增加,H2~H5站位的条件指数均在2月达到峰值;各站位的紫贻贝总糖含量呈正态分布,于2月达到峰值,其中,H4和H5站位总糖含量在3月显著下降(P<0.05),比2月分别降低了62.7%和61.6%;H5站位紫贻贝的氨基酸含量在1月显著高于其他站位(P<0.05),而后,在3月显著降为各站位中最低(P<0.05);1—3月各站位紫贻贝外套膜的糖原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3月H5站位紫贻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站位。本研究表明,紫贻贝营养物质储备的差异主要与水温和饵料密度有关,离岸养殖更有助于紫贻贝积累营养物质及生长,离岸养殖区紫贻贝性腺成熟早,营养物质积累快,H5站位紫贻贝比近岸站位可提早1个月上市。本研究将为拓展紫贻贝养殖空间、优化养殖布局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贝藻间养,同农作物间作套种一样,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养殖方法上的一项改革。贝藻间养分“绳间间养”和“区间套养”两种,前者是在一行浮筏上藻贝间挂,后者是在藻类或贝类比较密集海区进行的间隔套养。 1975年,蓬莱县进行贝藻间养试验获得成功。1980年,全县4000多亩海带间养了820亩贻贝,海带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值349万元,贻贝产值44.8万元,两项合计总产值达到390多万元,纯收入194万元,平均每个劳力创纯益1900多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贝藻间养是一种合理的、科学的养殖方法,凡实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裙带与海带套养、与贻贝或海湾扇贝轮养、与海胆、海参、鲍鱼立体养殖、与鲑鳟鱼类综合养殖开发历史与生产现状,概略阐述裙带与其它养殖对象复合生态养殖科学依据与发展远景,简要述及裙带复合生态养殖近期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Could)俗称毛海红、淡菜、青口,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贻贝科,为近海暖温性底栖双壳贝类,广泛分布于东海和黄渤海沿岸海域,主产区为浙江舟山海域[1-2]。厚壳贻贝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滋补保健作用,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远高于贻贝和紫贻贝,为出口创汇产品[3]。我国厚壳贻贝主要养殖区在浙江舟山,特别在嵊泗县是最主要海水养殖品种,其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海带贻贝套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带贻贝营养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亩产海带1吨(干品)以上、贻贝2吨左右。亩产值达7000-8000元。现将海带贻贝套养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海区选择:底质以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适于打桩下撅浮筏养殖。大潮时水深3-5m以上,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水质肥沃,无污染,终年海水比重在1.016以上。养殖筏架应顺流布设,且要求结实、坚固、耐用。二、材料选择:筏架主要由浮梗、浮子、铺梗桩四个部分组成。浮梗系聚乙烯绳,长60m,直径10~12mm(100一1500股);锚梗也为聚乙烯绳,…  相似文献   

12.
海带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效果与固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舟山市桃花岛碳汇渔业示范区作为调研对象,于2013年2-8月对网箱养殖区、海带养殖区、海带养殖区上游(对照点)和海带养殖区下游各站位水质参数以及海带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跟踪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海带在减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效果显著,在去除海水无机氮方面尤为明显。与对照点相比,海带养殖区下游无机氮平均浓度降低了15.3%,水体富营养化得以改善,网箱养殖区海水与对照点相比,无机氮平均浓度显著降低(P0.05),海带养殖未使海水中有机质含量升高。在固碳能力方面,该海域海带的年固碳能力为0.234kg/m~2,通过标准化转换,固碳速率最高达403t/(km~2·年),通过海带养殖,该示范区一年总共可吸收碳(C)31 200 kg,吸收氮(N)2130 kg,吸收磷(P)300 kg。本研究说明海带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与固碳能力,可为建立鱼藻生态复合养殖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邵跃 《河北渔业》2020,(9):13-16,36
为研究氯硝柳胺和COS(一种树根中提取物)对紫贻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毒性试验的方法,测定紫贻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胆碱酯酶(CHE)的酶活性。结果表明,紫贻贝组织内SOD和MDA的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 CAT和CEA的变化趋势是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两种药物胁迫下,紫贻贝机体虽没有出现死亡表现,但其机体内的酶活性含量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见这两种药物可能主要通过干扰紫贻贝机体应激机制来间接地造成氧化性损伤,最终导致紫贻贝死亡。通过对比两种药物对紫贻贝的四种生物标志物第10天的抑制率可知,氯硝柳胺对紫贻贝酶活性的敏感顺序为:MDASODCHECAT,COS对紫贻贝酶活性的敏感顺序为:CHESODCATMDA,可见紫贻贝组织中MDA和SOD酶对氯硝柳胺反应敏感,CHE和SOD酶对COS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4.
枸杞岛贻贝养殖水域碳氮磷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旭  赵旭  章守宇  周曦杰 《水产学报》2015,39(11):1650-1664
于2013年贻贝成熟期和幼苗期对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水域营养分布和碳分布格局开展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从生态健康角度,夏季成熟期的贻贝养殖造成养殖海域氮、磷营养盐浓度升高,尤其是无机氮浓度显著高于非养殖区(P<0.05),养殖区处于受磷限制性的重富营养化,对其水体健康产生一定压力;秋季幼苗期贻贝养殖使养殖海域氮、磷浓度均降低,尤其是无机氮浓度显著低于非养殖区(P<0.05),与夏季分布格局相反,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从生态效应看,贻贝养殖使表层水体中溶解无机碳浓度显著低于非养殖区(P<0.05),产生碳汇效应;同时,贻贝养殖使水体中溶解有机碳浓度显著高于非养殖区(P<0.05),由于丰富的氮营养盐,溶解有机碳处于不稳定态,为碳源。因此,成熟期与幼苗期贻贝养殖对其水域健康产生不同作用,养殖的碳汇、碳源还有待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种贻贝(厚壳贻贝、紫贻贝)稚贝及通过人工培育所得的二者的杂交后代稚贝同工酶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5种酶(SOD、MDH、ME、ATP、ADH)在上述3种贻贝中的表达极为相似,MDH在3种贻贝中除r迁移率相同的条带外,在紫贻贝中表达出迁移率较小、表达较弱的条带;SOD和ATP仅在厚壳贻贝中表达出比另外2种多1条迁移率最大的条带,ME则表现为紫贻贝少1条中间的条带,ADH在杂交贻贝和紫贻贝中表达完全相同,厚壳贻贝虽也表现为3条酶带,但迁移率明显不同.试验结果说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杂交后代与二者均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所得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在努力保护贝藻资源的前提下,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名特新品种养殖,奏响了“蓝色田园”交响曲。去年新添置的143只网箱,养殖的石斑鱼、鳗状黄姑鱼、鲈鱼、真鲷等大部分已达出口规格,源源不断销往日本及港、澳、台地区。200多亩羊栖菜与上千亩套养的海带、贻贝以及新引进的条斑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紫贻贝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生活在紫贻贝外套腔内的豆蟹对紫贻贝造成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据调查:在河北秦皂岛沿海人工养殖的贻贝中有中华豆蟹和戈氏豆蟹两个种,以中华豆蟹为主,占82.1%。其与贻贝的宿生率一般为50—60%;每年8—10月间对贻贝危害程度在30%以上的时间有两个月;危害高峰在每年的9月  相似文献   

18.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2007年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 provincialis)和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种间进行了杂交生产性试验,通过亲贝强化培育、确认雌雄亲贝、改革育苗水体交换方法、投喂混合单细胞藻类、流水培养附着稚贝等技术,获得F1代.结果表明,正交F1代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反交F1代和厚壳贻贝,在幼虫培育前期与紫贻贝的成活率相当,但随着幼虫的发育有高于紫贻贝的趋势.正交F1代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在培育阶段的前期生长与紫贻贝相当,低于厚壳贻贝,高于反交F1代;但后期的生长明显增快,并高于反交F1代和其他两种贻贝.各试验组贻贝海区养殖的成活率在90%以上,正交F1代最高,显著高于反交F1代.各试验组生长特性,正交F1代紫贻贝厚壳贻贝反交F1代.其中正交F1代获附着稚贝3.77×109 ind.正交F1除在孵化率上低于紫贻贝、厚壳贻贝外,在壳长、壳高、成活率等方面指标具有一定杂交优势,而反交F1代的杂交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秦皇岛市1977年大抓了紫贻贝的人工采苗,经过努力,做到贻贝苗种不但自给有余,还支援了省内外养殖单位。过去几年,这个市的水产科研人员在“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大棒挥舞下,不敢进行紫贻贝半人工育苗试验。沿海养殖社队,为了发展贻贝养殖事业,年年都要从外省运进贻贝苗种。打倒了“四人帮”以后,这个市的水产干部和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紫贻贝半人工育苗工作。1976年,山海关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长海县过去一直以海带养殖生产为主,现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条件,逐步改变养殖品种结构。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万多台筏海带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貽贝和扇贝的浮筏。长山岛海域营养盐含量较低,养殖海带人工施肥量大,近几年经济效益越来越低,最差年份每台筏海带亏损一百元左右。因此发展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经济效益高的贻贝和扇贝养殖势在必行。目前,该县在全部改养贻贝和扇贝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