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风雨引起棉花局部萎蔫死亡的原因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4日受13号台风“泰利”的影响,永修县普降暴雨,3日降雨量达313.3mm,创永修县短期降雨之最。降雨过后,棉花蕾铃大量脱落,部分田块发生叶片萎蔫,严重田块甚至出现叶片脱落和棉株死亡。全县棉花受灾(蕾铃大量脱落)面积达5333.3hm^2(占80%),中度受损(蕾铃脱落、叶片萎蔫)面积2000hm^2(占30%),严重受害(落叶死亡)面积1000hm^2(占15%)。此次永修县棉花受灾表现出:地势低洼的棉田受害重、老棉区受害重、某些品种和部分农户受害重3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号召,激发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研究蕾铃脱落问题的巨大积极性。我们前几年对棉花落铃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在于从生理角度上探讨落铃的内在原因。对于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很多人从营养角度出发,认为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与分配是支配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激素类物质的产生、运转与相互间的平衡是调节脱落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在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脱落酸,被认为是与器官脱落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也发现脱落器官中的能量代谢失调,高能磷化  相似文献   

3.
棉花蕾铃脱落是高产稳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毛主席在1958年视察山东省农科所时指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因此,弄清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和减少蕾铃脱落的办法,不仅在生产实践上而且在基本理论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引起蕾铃脱落的因素是很多的,除了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外,很多的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线、水分和营养等都能引起蕾铃脱落。但是,不应该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蕾铃脱落的直接基本原因,而是通过这些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造成棉株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蕾  相似文献   

4.
辽宁棉花蕾铃的脱落率,过去历年都在70%左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五八年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时发出的“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号召,我们开展了棉花蕾铃脱落原因及其防止措施的研究。一、棉花蕾铃脱落的基本情况辽宁属特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春季气温低而且起伏不定,夏季雨水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且常有干旱。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棉花的蕾铃脱落一般从六月下旬开始,直至八月末才停止。历年脱落率一般为60~70%,最少的平均脱落率为53.47%,多的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毛主席向我们棉花科技战线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认识蕾铃脱落的规律,找出脱落的原因,提出减少脱落、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棉花生产水平,改进棉花栽培育种技术,发展棉花生理和遗传理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蕾铃脱落研究工作,主要是在1954至1964年进行的。这十年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棉铃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室内接虫实验,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对棉铃虫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沟灌相比,滴灌棉花上的落卵量是沟灌棉花的3.76倍,棉铃虫卵的孵化率比沟灌高43.25%,幼虫存活率较高,蕾铃受害率比沟灌高35.30%。  相似文献   

7.
减少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小面积试验产量仅停留在三百斤左右,运城地区大面积还突不破百斤关,在技术上主要是蕾铃脱落问题没有解决。一般在小面积上脱落率为40—50%,大面积上脱落率为70—80%。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一九六四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时,敬爱的周总理也给我提出了研究棉花蕾铃脱落问题的任务。十多年来,我在棉花生产实践中认识了一些问题,摸索了一些措施,但是摸得不透,认识肤浅。我一定要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大好形势下,再接再厉,猛攻蕾铃脱落关,夺取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8.
棉花生理失调是造成蕾铃脱落的主导因素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 ,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同时 ,根据当地高产棉花的营养特点与规律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棉花喷施剂“保铃王”。它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营养元素和生长调节剂 ,对防治棉花蕾铃脱落、脱肥早衰等有良好的作用。试验于 1 998年在昌吉州玛纳斯试验站进行 ,试验设 3个处理 ,( 1 )喷施“保铃王”(中试产品 ) ;( 2 )喷施“喷施宝”;( 3)喷施清水( CK)。每处理面积 1 1 0 m2 ,重复 3次。棉花品种为新陆早 7号 ,4月 1 7日播种 ,出苗后各处理田间管理一…  相似文献   

9.
棉叶畸形 ,多半是因化学物质毒害所致。受其为害轻则造成花蕾变小 ,叶片变形 ;重则形成“畸形果” ,以致蕾铃大量脱落 ,成为无蕾铃的“公棉花”。棉叶畸形的主要症状 :叶片缢缩 ,大小明显改变 ,叶片停滞生长 ,叶重下降 ;叶质增厚 ,叶片变硬变脆 ;叶脉间距明显缩短 ,叶色加深 (轻度受害叶 )至变成略黄 (重度受害叶 ) ;初期叶缘皱摺向上卷起 ,叶正面有许多圆形泡状隆起 ;受害重度叶片明显缢缩呈“鸡爪状”。现分述如下 :1 轻度受害叶 :多数发生于棉株主杆或顶部 ,受害叶片初期 (5天前 )叶片叶缘皱摺呈波浪状向上正面卷起 ,叶色无变化 ,叶肉略…  相似文献   

10.
棉花茸毛性状与抗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棉花多毛和少毛品种蚜害指数的均数差异进行t值测定,结果为高度显著,证明棉叶的多毛性状有抗蚜作用。二、棉花茸毛是几个细胞簇生在一起或是单细胞的。分布在叶脉上,主脉多,侧脉少。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茸毛逐渐增加,对蚜虫的抗性也随之提高。三、本文介绍BPA等25个茸毛密度大,纤维较长的多茸毛棉花品种,供抗蚜性研究或育种用。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是棉花铃蕾期一种主要害虫,棉株受害后造成早期(雨季前)蕾铃脱落现象,使成铃率大减,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根据历年调查,常年被害率在30—50%,蕾铃损失率在30%左右,同时由于虫粪污秽和由虫孔灌进雨水,引起棉铃的腐烂,棉絮变黄,降低棉花品质。因此,在深翻、多肥、密植等高产栽培条件下和减低了苗期病虫害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棉铃虫为害,就成为减少雨季前蕾铃脱落,确保棉花大丰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环嵌法”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张隽生安徽芜湖农校241000棉花生产中蕾铃脱落问题是当前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蕾铃脱落率在生产中仍有30%左右,高的达50%,严重抑制了棉花产量的提高。为使沿江地区棉花产量上一个新台阶,本校于1979年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无蜜腺性状抗棉铃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无蜜腺性状对棉铃虫的抗虫效果,因试验方法不同而结论各异。本文根据该性状的抗虫原理,采用了不同面积的试验区。结果表明,在大区试验中无蜜腺性状可显著地减少棉铃虫落卵量和受害蕾铃数,而在小区试验中未达到差异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一毛主席离开我们快两年了。回顾他老人家二十年前的八月九日视察我院棉田时的情景,我们心潮汹涌,豪情满怀!毛主席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我院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对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指示铭记在心。从那时起,我们就着手进行棉花蕾铃脱落问题的研究,对蕾铃脱落的生物学规律做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到1963年,综合济南、临清所内所外不同条件棉田的研究资料,初步明确在认真治虫的基础上,棉花蕾铃的生理脱落常占整个脱落的95%以上,这是蕾铃脱落的主要方面。从脱落的时期来看,6月份很少,仅占1.7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海岛棉全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果枝部位蕾铃脱落动态变化及其差异,对4个品质和产量性状有差异的海岛棉品种蕾铃着生、脱落情况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落蕾高峰期在6月下旬,以中部果枝落蕾较多;落铃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以上部果枝落铃较多。所有品种的落铃率均高于落蕾率,蕾铃总脱落率与果枝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丰产型海岛棉品种蕾铃脱落率低于优质型海岛棉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棉花蕾铃发育研究概况和进展作了简要论述,分析了蕾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从生理角度探讨了影响棉花蕾铃发育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棉花高产研究的关键在于控制棉花蕾铃脱落,加强棉株结铃数的分子及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棉花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每株结铃数和每铃重量三个因子所决定的。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增加单株结铃数是增加产量的主要因素。解放以来,由于历年来推广优良品种,加强治虫及水肥等栽培条件的逐步改进,棉花密度增加而脱落减少,产量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各棉区的蕾铃脱落率仍在7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因此,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株结铃数,是挖掘棉花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毛主席去年在山东视察时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这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棉铃虫对棉花不同品种间的为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筛选鉴定棉花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通常的田间调查方法是:查有卵株率、百株累积落卵量、有虫株率、百株虫量及蕾铃被害率,工作量大而复杂。如何简化田间调查方法,进行简便有效地鉴定,为本文所探讨的要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棉花单株结铃性组成因素间的作用和关系,研究结果指出:单株蕾铃脱落率高低是决定单株成铃数的重要因素,单株勒花量与成铃数之间的相关性一般是不高的,有的品种甚至很低,单株蕾铃脱落率主要是受外罪环境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通过选育具有中壮丰产、高光效株型的棉花品种,采取合理栽培措施来达到减少蕾铃脱落率,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3 年(1996~1998 年)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率达80% 以上,且落蕾率高于落铃率。落蕾在现蕾6 天后直到开花前比例较大,而落铃主要集中在开花后12 天以内。蕾铃脱落的主要时期出现明显的峰值,随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中部果枝现蕾较多,脱落率也较高;同一果枝第一果节以落铃为主,第二果节以落蕾为主。栽培措施、气候条件与棉花的蕾铃脱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