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蜡质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质基因是编码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从蜡质基因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系、糯性的研究进展、蜡质基因的序列结构、蜡质基因中核蛋白结合位点、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以及Wx座上的微卫星序列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蜡质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植物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实验采用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玉米为试材,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漂移距离和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漂移率与距离成正相关,最大漂移频率为37.78%,隔离距离以150m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方法删除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启动序列,并基因重组构建出全鱼基因;为转基因鱼研究提供了全鱼基因元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_1)和中高秆晶系沈农637(P_2)及其杂交后代F_1、F_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4.742和-4.741,主基因遗传力为47.13%,多基因遗传力为41.33%.  相似文献   

5.
6.
7.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40-4442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了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展山羊GHRH-R基因的表达调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比较基因组学等的研究,采用构建DNA池并用直接测序的方法,研究了黔北麻羊、内蒙古绒山羊和关东奶山羊3个山羊品种GH-RH-R基因的多态性,并估算其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黔北麻羊GHRH-R基因中发现2个SNPs(T-640-C,G-811-T),第8内含子640bp、811bp处分别发生了T→C、C→T碱基转换;等位基因频率T-640为0.500,C-640为0.500,C-811为0.387,T-811为0.613;关中奶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在640bp、811bp处没有发生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转Bt基因棉“国抗1号”转入的外源基因中整合有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3种种子纯度检测方法:GUS组织化学染色法、NPTⅡ培养基法和NPTⅡ叶片涂抹法,准确率都达到98%以上;在检测转Bt基因棉原始群系“20-1”时与生物测定比较准确率也在98%以上,因此这3种方法可用于转Bt基因棉大规模制种过程中和推广过程中良种纯度的检测,相应方法同样适用于基因组中整合有GUS基因和(或)NPTⅡ基因的其它转Bt基因棉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索鲜食型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模型,为糯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的糯玉米自交系N34(P1)和N56(P2)为亲本,配制F1、B1、B2、F2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3个相关指标(发芽势、电导率和活力指数)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鲜食糯玉米发芽势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2%,49.10%和92.94%;电导率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75%,57.96%和65.14%;活力指数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49%,48.02%和89.49%。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低世代进行,同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积累有效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周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13-15214,15217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肉厚的遗传表现。[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肉厚性状遗传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2个组合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F2的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高。[结论]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14-13316
[目的]为西葫芦坐果率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坐果率显著不同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通过P1、F1、P2、BC1、BC2和F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西葫芦坐果率的遗传规律。[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的加性效应。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坐果率育种宜早代选择。对西葫芦坐果率性状的遗传改良,可选择坐果率较高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选育坐果率较高的后代。  相似文献   

15.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88-6990
[目的]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柄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西葫芦的果柄长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结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胡麻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方式。【方法】以用DYM×STS构建的包含23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6∶7)和2个亲本为材料,在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下种植,采用索氏抽提仪测定粗脂肪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进行胡麻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胡麻粗脂肪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近似正态分布;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均为4MG-AI,表现为4对具有加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遗传模型,不存在多基因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2.80%,99.02%和80.71%,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7.20%,0.98%和19.29%。【结论】胡麻粗脂肪含量受主基因控制,且存在加性上位性效应。在胡麻高油育种中,提高粗脂肪含量不仅要注重主基因的利用,也要考虑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似然函数法对水稻矮生性的主基因和微基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所携带的矮杆主基因的效应不同,南京11号的矮杆基因效应为40 ̄57cM,一枝腊为52 ̄56cM,A65为33 ̄38cM。微基因修饰作用的标准差在籼、粳组合中分别为13.40cM和8.62cM。主基因和微基因间存在互作,但互作效应和微基因效应均远小于主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长遗传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组合1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长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长遗传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组合1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长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所“水稻新组合Ⅱ优15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南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Ⅱ优15是我所利用香稻材料“539”作香味供体,以三抗品种IR36、双抗品种IR54作抗源和恢源,采用复交方式配组,通过基因重组并经多代不同生态环境培育、重病区自然条件下同时选择香味和抗性,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