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国内外树苗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是树苗育苗的一项重要技术,采用树苗自动嫁接机进行树苗嫁接作业可以提高嫁接作业生产率和嫁接苗成活率,并降低嫁接作业难度.因此,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树苗嫁接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典型机型的性能特点以及制约树苗自动嫁接机的因素,指出了树苗自动嫁接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蔬菜嫁接可防治土传病害、增强幼苗长势、增加产量及提高蔬菜对肥水的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蔬菜自动嫁接机器是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视觉图像处理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为此,介绍了不同种类自动嫁接机的特点,综述了蔬菜嫁接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蔬菜自动嫁接机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瓜科全自动嫁接机砧木苗夹持切削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蔬菜嫁接采用人工嫁接,生产率低、作业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次作业循环可同时嫁接5株秧苗的全自动嫁接机.该机的砧木夹持切削机构是直接接触秧苗的重要执行部件,其设计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介绍了砧木苗夹持切削机构的总体结构和工艺流程,以及关键部件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该机构可实现砧木苗夹持、两次断根处理的自动化作业.  相似文献   

4.
茄科蔬菜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茄科蔬菜嫁接方法;在综述国内外嫁接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茄科嫁接机领域存在的问题,旨在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茄科作物自动嫁接机;分析了制约茄科自动嫁接机的因素,指出了茄科蔬菜自动嫁接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JC-600型自动嫁接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型瓜科自动嫁接机的生产率,改进设计了2JC-600型自动嫁接机.该机使用气吸方式吸附子叶,增加自动卸苗机构,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率.同时,进行了作业生产率和嫁接成功率的测定试验,测得本机的作业生产率达到600株/h以上,嫁接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李梦旭 《农业机械》2023,(6):71-74+78
为实现降低嫁接生产成本,提高作业速度的目的,本文针对生长在营养钵内的茄科砧木设计了一款新型茄科钵苗高速嫁接机,对嫁接机的砧木部分、穗木部分、整体结构以及作业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作业工位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作业流程循环往复的营养钵培育的茄科蔬菜嫁接的流水线作业。  相似文献   

7.
2JC―500型旋转嫁接机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东北农业大学研发的2JC-500型旋转嫁接机,首先论证了研发该机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该机研发的基础,阐述了该机的独特点如增加了断根作业步骤、增设了微调节机构和应用了铝型材等以及解决的实际问题,概述了机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嫁接试验和生产试验,获得了适合嫁接的标准苗的形态,得出机器运行可靠,嫁接成活率大于88%.  相似文献   

8.
袁新国  辜松 《农机化研究》2007,(11):120-121
对插接法蔬菜自动嫁接机的关键运动部件-主动滑块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嫁接作业对象的特殊性和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为依据,确定该主要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工艺试验,确定该部件的结构形式,为自动嫁接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茄科蔬菜穴盘苗为作业对象,开展了多株蔬菜同步自动嫁接技术及关键机构研究。提出了基于劈接法的茄科蔬菜六株同步自动嫁接机的整机结构方案,该机可连续实现穴盘苗自动进给、砧穗木的切削与插接、嫁接夹的定向排序与持送上夹等功能。重点设计了嫁接机的砧木平切机构、砧木劈切机构、穗木推切机构、砧木与穗木插接机构、振动排序供夹装置及持送上夹机构等关键机构,确定了各机构的主要结构参数。以辣椒苗为嫁接对象,开展了六株同步嫁接机切削质量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对苗株的夹持精度和切削速度及较小的茎秆纤维硬度有利于提高切削质量。当切削速度为1.5 m/s时,嫁接期辣椒苗样机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砧穗木切削合格率98.6%、嫁接合格率97.1%、嫁接成活率96.2%、嫁接效率720株/h,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就“PJJ-50葡萄嫁接机”项目向烟台市科技局申报了烟台市科技进步奖。 目前我国在葡萄嫁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个别地方虽然也引进了国外的葡萄嫁接机,但由于品种单一,作业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蔬菜嫁接作业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嫁接成本,对人工蔬菜苗嫁接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及流程进行梳理,分析秧苗—机器互作机理,采用双向切割对接技术,设计一种卧式轻便型蔬菜苗半自动嫁接机。根据嫁接机实际使用要求,利用气动驱动方式实现蔬菜苗的自动夹持、切割和对接动作。基于传感器输入信号以及输出执行元件特点,选用欧姆龙PLC作为嫁接机控制器,并依据嫁接机作业流程编写控制程序。最后对该机器性能进行嫁接测试,结果表明,嫁接机平均作业效率为348株/h,平均嫁接成功率为93.3%,嫁接苗零损伤。该机机构设计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与市场现有嫁接机相比成本显著降低,因此可为中小型育苗基地和农户嫁接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为农业机械化辅助装置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人工上苗式半自动蔬菜嫁接机关键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自动嫁接机价格低、适用蔬菜种类广,但其生产能力相对低。为简化操作、提高嫁接效率,设计一种单人工补给砧木和接穗苗的贴接式半自动蔬菜嫁接机。嫁接机关键部件包括砧穗木夹持旋转机构、旋转持苗防回转机构、切削机构等;其中,旋转持苗防回转机构采用了双棘轮反向止动,实现单电机驱动双轴间歇反向旋转,保证上苗和夹持工序有序配合;确定了砧穗木上苗位、夹持、切削、嫁接工位的较优布局,可实现单人工同时上砧、穗木苗。对南瓜和丝瓜穴盘苗进行嫁接试验表明:嫁接成功率达到89%,与人工相近;嫁接效率达到846.3株/h,是人工嫁接效率的3.3倍,证明该单人工上苗操作的贴接式嫁接机满足工厂化嫁接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现代智能农业生产需求,提高蔬菜嫁接作业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与强度,研究了高效、可靠、安全的茄科劈接式或贴接式自动整排嫁接机的控制系统。采用欧姆龙CP1H系列的PLC作为中央控制单元,以控制电磁阀、继电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元件的工作。依据嫁接机作业时的流程工艺和调试安装时的需求,采用CX-programmer专业编程软件,编写T形图控制程序,提供自动运行、单步运行及功能单元独立运行三种模式。试验表明:该茄科整排嫁接机在自动运行模式下,单株程序运行时间5.33s,作业效率可达1 015株/h。  相似文献   

14.
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农业机械将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自动嫁接机作为农业机械的重要类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在了解嫁接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找出了嫁接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小麦收获机械化基本实现以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为此,分析探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在农机农艺结合、收获机械的功能与价格、玉米收获机械与现有的农机装备系统和农业机械化组织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应将玉米收获机械化纳入整个农业生产工艺体系中加以研究,同时还应充分地注意机械化的组织模式对玉米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农机经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振兴国产大豆、提升油料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能有效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压力大等困难。在分析2022年西南、黄淮海、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现状进行概述,提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缺少除草剂喷施专用机具、收获专用机具,现有可用生产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机械作业质量不高、适用性差,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出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阶段性发展建议,采取先部分后全部、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先解决黄淮海及西北地区全程机械化问题,再针对丘陵山区进行研发,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全程机械化,最后综合利用自主导航辅助驾驶技术、自主避让技术及遥感遥测技术等电子信息及传感器技术,提升机具的机械化技术水平,为推动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面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扁形茶制茶机模仿手工作业、不能保证作业质量等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机械化技术、步进运动技术和在线检测等技术,研究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扁形茶制茶机,打破了传统的扁形茶制茶作业方式,提高了扁形茶的制茶作业生产率和作业质量,提高了扁形茶的制茶品质。  相似文献   

18.
旋转式嫁接机PLC控制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旋转式嫁接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并阐述了控制方案及程序的建立过程.旋转式嫁接机采用FX1N-30MT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驱动步进电机和电磁铁.该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 且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