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浸种催芽后,用“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粉剂)拌均阴干后播种;在水稻孕穗期,用100g/667m2“施倍得”菌肥,配成1.5%浓度的肥液进行叶面喷肥。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平方米有效穗增加12穗,每穗粒数增加5粒,千粒重增加0.4g,增产稻谷68kg/667m2。  相似文献   

2.
水稻应用光合菌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菌肥原液与水配成1:1的稀释液拌种,装塑料袋封口12h后播种。移栽前、返青前、抽穗前用120—150倍液各喷两次。秧苗百株干重增加1.4g;根增加0.96条;千粒重增加1.6g;产量增加48.8kg/667m^2。光合菌肥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水稻的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丰泽绿色有机肥、美国亚联微生物农业一号及活性钛肥应用于水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可降低株高9-19cm,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加穗粒数11~13个,增加千粒重0.8-1.0g,结实率提高7.0%-12.%,施用丰泽肥水稻增产4.8%,增加经济效益338.6元/667m^2。  相似文献   

4.
垦育28号生育期170~175d,剑叶上举,每穗粒数12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g,米质优良,产量650~80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旱育稀植或抛秧,秧田播种量80~120kg/667m^2。施肥应注意前重后轻,施肥量为纯N15.0~17.5kg/667m^2,N、P、K合理配合。注意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施锌肥2.0kg/667m^2,以防缩苗。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求“平安福”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2009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于孕穗期、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平安福”菌肥120ml/667m^2(500倍液)、100ml/667m^2(500倍液)的处理5产量最高,较常规对照增产6.70%,增效59.73元/667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本田基肥施用“平安福”生物有机肥5kg/667m^2的处理3次之,较常规对照增产4.95%。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kg/667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5kg/667m^2),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正相关显著水平,但与低氮水平相比,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产量均显著高于前期集中施用的“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深入分析表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充分发挥了沈农265的穗数优势,特别是在低氮水平下产量优势更为明显;“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则具有高穗内因素(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优势,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这两种施氮模式在施氮总量为14.5kg/667m^2时均实现了超高产量(〉11thm^2)。从氮肥利用率上看,“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的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颖花生产力、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表观生产力)低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由于施氮时期过于集中,氮素流失严重,氮素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技术轻简,但由于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因而不适于高产品种的集约强化栽培。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钾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哈尔滨地区水稻土壤缺钾的生产实际,开展了增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分蘖,减轻病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改善米质,增产稻谷18.4%-27.2%。增效117.20元/667m^2,效果显著。该地区,硫酸钾适宜用量在7.5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8.
建湖县2009年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为做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开展了水稻氮肥精确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可以节约用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精确施氮明显提高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氮肥用量18.6 kg/667 m^2水平下,产量比常规增加8.4%,氮肥利用率提高6.7%,本地区水稻优化施氮用量应控制在16.7-19.8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标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颖花量(总粒数)3800万朵/667m^2以上,结实率85%-90%,千粒重22-23g,氮肥用量按施N量=(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N量),N肥当季利率计算,每667m^2施纯N16.60kg,N:P:K=2:1:2,即每667m^2施P2O5 8.3kg、K2O 16.6kg,适宜基本苗按□数/单株成□数计算,每667m^2插1.97万基本苗,能实现机插精确定量栽培750kg/667m^2的预期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水稻应用“万兴”牌植物氨基酸液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喷施植物氨基酸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本田喷施植物氨基酸液肥三次.每667m^2施入量为225ml,稀释400倍喷施,效益最佳,增产稻谷40.3kg/667m^2,纯增收入37.11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29。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产不经育秧插秧等环节,采用机械点播机直接种子点播,生产效率提高20倍,稻谷增产7%,每667m^2节本增效100多元,综合效益显著。经试验示范,探明机械点播的配套技术为:整地平烂净,湿润点播,合理调控点播量,浅水分蘖、发足80%穗数苗烤田;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9号的示范推广,本文以扬农啤9号为材料,设计了4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的栽培试验,于2011至2012年在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进行,大麦生育过程中定点调查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穗数等茎蘖动态,成熟后调查产量要素及产量,分析密度和施氮量对扬农啤9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施氮15.0kg/667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为6:4,16万/667m2基本苗,扬农啤9号的有效穗55万/667m2左右,每穗实粒22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产量可达42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硫肥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3 k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 kg/667 m2也可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4.5 kg/667 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1.5~3 kg/667 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1.5 kg/667 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硫肥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 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合理群体,科学肥水管理,协调群体早发稳长,病虫草综合防治,延长功能叶寿命,适时收获”是益农一号获高产的必要条件。2007年9月30日,在遵义县市遵义县南北镇青山村经省级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益农一号每667m^2有效穗18.57万,穗实粒数156.27粒,结实率78.54%,千粒重28.0g,理论产量达812.54kg/667m^2,实割面积50.2m^2,出田谷产量70.75kg,折干率90.9%(取样晒干、扬净换算),折合每667m。净干谷854.5kg。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在滨海盐碱稻田进行了基施生化有机肥示范试验,水稻基施生化有机肥50-60kg/667m^2,土壤肥力持久,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处理区水稻增产7.6%-11.9%。水稻施用生化有机肥后,可少施化肥3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蔺秀荣  王爱红 《垦殖与稻作》2008,38(1):74-74,65
为验证强的纳米863助长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间使用强的纳米863助长器可使水稻株高增加2cm,有效穗数增加1穗/穴,结实率增加2.6%,千粒重增加0.1g,增产稻谷37.6kg/667m^2,增产率达到7.9%,增产效果明显。并且强的纳米863助长器使用方便,对人体无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大化瑞霖水稻配方肥应用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引进大化瑞霖水稻配方肥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配方肥可促进水稻长势旺盛,增加水稻分蘖和穗数,水稻增产35.32 kg/667 m^2,增效139.932元/667 m^2。  相似文献   

18.
《北方水稻》2012,42(4)
盐粳水稻是辽宁省盐碱地所以盐丰47为母本,辽粳20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一般产量650-700kg/667m^2。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63d,株高103.9cm,穗粒数123.2粒/穗,结实率92.1%,干粒重26g,主茎16片叶,茎叶夹角小。  相似文献   

19.
以晚优特优175为试验材料,5种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BB肥的处理,比其它施肥处理,水稻早生快发,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最高,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0粒、1.3%、0.4g,产量增加71.33kg/666.7m^2,增幅16.55%,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回归设计方法,研究单晚粳稻机插秧的株距(X1)、丛苗数(X2)、施氮量(X3)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株距显著影响分蘖、有效穗、每穗总粒、每穗实粒、齐穗期和产量;丛苗数对分蘖、每穗总粒、实粒和产量的效应显著;纯氮量对每穗总粒、实粒、齐穗期和产量效应显著;3因子间的互作对每穗总粒、实粒、齐穗期和产量影响显著。模拟筛选单产≥560kg/667m^2的优化方案:株距为16.8-18.0cm,丛苗数为3.9-5.1本/丛,纯氮量为17.6-19.3kg/667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