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栽培原料对灵芝生长及子实体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赤灵芝wsw”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桑枝屑添加量的栽培料配方,研究不同配方下灵芝菌丝生长、产量及子实体品质。结果表明:料袋内添加50%的桑枝屑及25%的棉籽壳时,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快、染菌率低、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菌盖直径长、厚度大、灵芝多糖及灵芝酸含量高,灵芝产量及品质最为理想。因此,可以采用桑枝作为灵芝栽培的一种新原料。  相似文献   

2.
灵芝人工高产代料捆绑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合  王随心 《农技服务》2010,27(4):516-517
用桦木木屑代料栽培灵芝,菌丝长满后,采用栽培袋脱袋、无纺布捆绑、埋土出芝的方式,可获得高产和大型灵芝。与段木栽培灵芝相比,该方式成本低、有利于环保,产量已接近或超过段木栽培灵芝。  相似文献   

3.
灵芝是药用真菌,其子实体中不能出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现象,这就要求灵芝生产一定要在无公害条件下进行。本文探讨了灵芝无公害生产技术流程,包括灵芝产地环境、栽培设施、原料质量要求、栽培环境消毒、栽培技术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大灵芝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灵芝栽培时的接种量、培养料、每袋培养料装量、专用肥加用量、栽培方式和培养料C/N与产菇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量为30袋时灵芝产量最高;灵芝产量高低与每袋培养料装量成正相关(培养袋越大,产量越高);后期专用肥的施用会使灵芝增产;半覆七及覆土栽培要比传统的袋培增产,其中覆土增产更为明显,增产24.9%,而且成熟期比传统袋培提前了5~10 d;C/N低的培养料(添加占培养料5%的牛粪)要增产24.8%.  相似文献   

5.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6.
正以稻壳替代部分木屑栽培灵芝,观测其菌丝发育、子实体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培养料稻壳含量在5%和15%范围内,均有利于灵芝菌丝生长;添加量为15%时,菌丝生长最快,可能是适量的添加稻壳提高了袋内的透气性,促进了菌丝生长。稻壳含量为35%和45%时,灵芝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且发菌期污染率明显上升,可能是过量的稻壳导致发菌期菌袋内保水性差,且稻壳中  相似文献   

7.
灵芝桑枝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树是木本植物,桑枝是蚕桑生产中最大量的副产物,桑枝木纤维化程度适中,除可作为优质的纸张原料外,还适宜用作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培养料。桑枝本身是常用的中药材,用桑枝栽培的药用菌灵芝——桑枝灵芝,比杂木屑和段木栽培的灵芝都好。桑枝栽培灵芝技术要点介绍如下:桑枝灵芝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真菌,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随着灵芝开发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对灵芝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引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对灵芝进行GAP栽培,有利于确保灵芝产品的质量,控制影响灵芝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灵芝栽培过程。灵芝的GAP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除了对从事灵芝生产的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制定原料与产品的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人工栽培灵芝,主要是利用段木、木屑、棉壳等原料,但许多地方由于缺乏上述原料,而限制了灵芝生产。我地玉米芯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故笔者自1995年至1996年期间,利用玉米芯栽培灵芝,取得了每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新疆巴州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研究灵芝轻简化栽培大棚的建造方案与参数、以木屑最大限度替代棉籽壳的灵芝栽培基质配方和最佳出芝模式。结果表明:以木屑、棉籽壳为主料的灵芝栽培基质配方中,在辅料添加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木屑的添加比例为40%时既不影响产量和商品性,又能明显提高灵芝栽培效益;新型轻简化大棚栽培灵芝最佳出芝模式为菌袋环剥填土式菌墙出芝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稳定栽培料水分与棚内环境湿度,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两潮灵芝(干)生物学效率可达13.5%以上。该研究可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灵芝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灵芝栽培原料乡土树种的筛选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6种乡土树种进行产芝量和孢子粉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树种间产芝量和孢子粉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乡土树种白栎、青冈、枫香为栽培灵芝原料首选树种,应进行定向培育,以生产灵芝原料林。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利用猕猴桃树冬季修剪枝替代伐木栽培灵芝,以猕猴桃树枝屑、阔叶杂木屑为主料,加入麸皮等辅料用袋栽覆土出菇法栽培灵芝。结果表明,最适宜栽培灵芝的配方是配方3(猕猴桃树枝屑30%、阔叶杂木屑42%、麸皮25%、石膏1%、过磷酸钙1%、食糖1%)。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灵芝短原木有机栽培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栽培技术,并通过建立完整的灵芝短原木有机栽培的质量管理体系,将HACCP的方法和原理应用到其生产过程,建立短原木灵芝有机栽培生产工艺的HACCP体系,确定HACCP质量控制参数和关键控制点,以推动短原木灵芝有机栽培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用稻草、麦草和油菜杆做主要原料栽培灵芝是不可行的,而用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玉米芯、玉米秆、棉籽壳栽培灵芝是可行的。用大豆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棉籽壳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6%。生物转化率可达66%-80%:用玉米芯、玉米秆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9%,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4.5%和50%。  相似文献   

15.
一、栽培时间灵芝是高温恒温结实型菌类,菌丝正常生长范围是18~30℃,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形成温度是22~23℃,最适温度27~30℃。根据灵芝的温度生长范围,结合我地气候,我们在冬季通过加温完成母种和原种生产,3月初至4月底生产栽培袋,5月初至6月底出芝。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以椰子果皮为主培养料栽培灵芝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灵芝母种菌丝均能在椰子果皮煮汁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尤其以5号和4-3种的菌丝长势良好.瓶栽试验表明,椰子果皮量为78%时,菌丝长势最佳,呈棉絮状;进行袋栽时,5号种的椰子果皮菇产量比对照高4.60 g/袋,生物学效率高1.3%;4-3种菇产量比对照高2.27 g/袋.由此可见,5号种用椰子果皮栽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费县天蒙山位于蒙山山脉东段,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当地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灵芝生长,天蒙景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资源进行仿野生栽培灵芝,培育出来的灵芝生物转化率较高,其性状与野生灵芝相似,菌伞的外形好,色泽美观,是一种品质很好的栽培灵芝。灵芝对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非常高。目前,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方式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2种模式。椴木栽培的灵芝朵型大、品质好,色泽美观。袋料栽培可以分为瓶栽、袋栽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医学证明,灵芝确实有抗癌、止喘、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等奇特功效,灵芝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开展了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阔叶树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的配方作培养基,袋栽,每袋开洞4个,第一潮后采用墙式栽培,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枇杷灵芝为主要原料,配以枇杷花、红枣、枸杞等辅料,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研制而成枇杷灵芝复方口服液。结果表明:紫芝为生产口服液的适宜品种,口服液配方最优组合为灵芝用量2.5%、辅料用量2%、冰糖用量1%。0.01%β-CD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改善口服液风味同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枇杷灵芝为主要原料,配以枇杷花、红枣、枸杞等辅料,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研制而成枇杷灵芝复方口服液。结果表明:紫芝为生产口服液的适宜品种,口服液配方最优组合为灵芝用量2.5%、辅料用量2%、冰糖用量1%。0.01%β-CD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改善口服液风味同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