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相似文献   

2.
沿海水稻土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射阳县水稻土上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磷、钾最佳施肥处理下,施氮区产量显著高于无氮区产量;由于射阳县土壤缺磷,因此水稻产量都随施磷量的增多而提高;射阳县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因此在适量氮、磷施肥处理下,少量或是在当地最佳施钾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该试验中缺素相对产量中缺磷和缺钾相对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管理条件下钾对寒地水稻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氮钾施用与水稻抗病性的关系,证实钾提高水稻抗病性的作用。【方法】设计不同的氮钾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稻瘟病发病情况并考种测产。【结果】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的病穗率降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施钾处理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25.8%~30.2%;在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3.1%和34.9%,均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钾肥施用量为60 kg•ha-1和90 kg•ha-1的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钾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加了13.0%和16.1%,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高氮并且集中施在生育前期,施钾肥抗病性提高不明显。氮肥用量适当条件下,施钾能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增加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氮钾肥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设置氮钾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观察对杂交水稻生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茎蘖数、叶面积和叶重随氮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群体生长率、茎鞘重、穗重、总干物重和稻谷产量,与氮钾肥用量呈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杂交水稻对氮肥较敏感,宜按最高产量目标推荐施氮量,按最佳经济收益推荐施钾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稻谷的适宜N、K2O用量分别是1.8 kg和1.6 kg。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初步明确不同施锌方式对覆膜水稻产量、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进而为施锌覆膜水稻的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川中丘陵区采用土施锌肥,喷施锌肥及土施+喷施锌肥3种不同施锌方式,在推荐施氮(120 kg/hm~2)和传统施氮(180 kg/hm~2)水平下,对覆膜栽培水稻的生产力和锌肥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推荐施氮水平下,各施锌处理均能提高覆膜水稻的产量,以土施锌肥为最佳处理,传统施氮水平下施锌肥不能提高覆膜水稻产量。推荐施氮,土施锌肥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6890,12 190 kg/hm~2,土施+喷施锌肥处理可以提高覆膜水稻秸秆的收获量。施锌处理的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锌吸收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推荐施氮水平下不同施锌方式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的锌吸收量均相对高于传统施氮水平下的相同处理,喷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秸秆的锌吸收,土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籽粒的锌吸收,以推荐施氮,土施+喷施锌肥处理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分的锌吸收量为最高,分别为198.6,212.2和410.8 g/hm~2。【结论】各施锌处理下覆膜栽培水稻秸秆、籽粒吸氮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不同施锌方式间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以推荐施氮(120 kg/hm~2),土施锌肥处理更利于覆膜水稻对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如皋地区稻麦轮作的种植方式下,以施用氮、磷、钾肥作对照,进行4种不同的耕作处理方式(不施氮肥、水稻生长后期控水、旱作前深翻处理和秸秆半量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半量还田和后期控水处理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不施氮肥及深翻处理都会导致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对杂交稻特优73产量形成与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都能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产量。以配施氮磷钾肥的水稻产量最高;在配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因为氮肥偏多,产量有所下降。氮、磷、钾肥配施,能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水稻直播栽培合理的氮钾配施技术,研究了120,165,210 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及90,150,210 kg/hm2 3个施钾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N2K3配比最高.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以165 kg/hm2适宜.相同氮肥用量下,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要获得高于9 000 kg/hm2产量,施氮量需160~180 kg/hm2、氧化钾需180 kg/hm2以上.在低氮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的趋势,中、高氮水平下,增施钾肥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N2水平的活跃灌浆期最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粒质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活跃灌浆期呈正相关.增施钾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有随着氮钾施用量增加而下降、碱消值随氮钾施用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胶稠度和碱消值与籽粒灌浆特征和稻谷产量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淮山产量的影响,以北流市民安镇当地淮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水平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钾肥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施加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淮山的产量,但是产量增加和施氮量增加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大量增加,产量并没有随之大量增加。以施纯N 367.5 kg/hm2,获得的产量和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对缺钾红壤性水稻土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缺钾水稻土的生态效应。【方法】采取盆栽方式对长期缺施钾肥水稻土进行了三年半施肥试验。施肥处理为氮、磷、钾平衡施肥同时结合施用适量的与水稻营养密切相关的硅、钾、有机肥。【结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能使水稻健康生长,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水稻增产幅度达27.7%(NPK处理)至51.5%(NPKSi处理)。水稻健康生长又促使其根系分泌物量增大,泌氧增多,稻田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活度、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中MBC增幅达33.9%(NPK处理)至47.3%(NPKSi处理),从而强化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供肥能力,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而长期过量施用钾肥(NPhK)虽提高了土壤钾含量,但相对不施钾肥处理(NP)水稻增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非正常生长,稻田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各处理比较,NPKSi处理生态效应最佳,以下依次是NPKM、NPhKM和NPK。NPhK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负效应。【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是改善缺钾水稻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其中在平衡施用无机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硅肥或有机肥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3%,晚稻为42.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如皋高沙土地区水稻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形势下不同区域主要土壤类型的钾肥效应,为水稻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将进行了水稻钾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能满足水稻生长的前提下,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个茎蘖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谷草比和品质。在如皋市高沙土地区,当每hm^2施K2O达150kg以上时,随K2O用量的增加,水稻增产作用并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施K2O最佳量为l50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宜香1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K2 O)用量0、150、225、300 kg/hm2(K0、K1、K2、K3)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水稻钾肥效应方程,计算水稻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0.1%~16.5%,钾肥用量与籽粒产量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施钾对产量构成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适量的钾肥施用量可以促进水稻对氮、磷的吸收,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水稻秸秆钾含量占全株80%以上,籽粒占13.2%~20.2%,施钾增加了水稻植株中钾的积累量,同时提高了秸秆中钾的分配比例;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19.6%~30.7%,以150 kg/hm2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施肥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建议鄂西山区及同类地区冷浸田的施钾量为150~225 kg/hm2,且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是缓解土壤钾素缺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吉林省水稻合理施用钾肥问题,通过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量(0,40,80,120,160 kg/hm~2)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将水稻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14.5 kg/hm2和108.1 kg/hm~2。施钾可增加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促进抽穗期水稻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其中施钾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相关,当钾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氮、磷、钾转运量与抽穗期养分积累量呈负相关。水稻钾素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素当季回收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的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除水稻返青期外,其他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钾素利用效率对施钾量的响应以及稻株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在此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108~12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19.
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中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施钾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12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一次性基施或钾肥后移产量差异不明显;而在15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后移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全作基肥处理增产9.56%。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结论]杂交中稻施用钾肥应掌握施中低量钾肥时作基肥的效果较好,而高量钾肥分次施用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常年稻田插秧稻磷钾肥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常年稻田在全生育期氮、钾肥按常规施肥量配施的条件下,磷肥不同施肥量对插秧稻产量的影响;二是常年稻田在全生育期氮、磷肥按常规施肥量配施的条件下,钾肥不同施肥量对插秧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无磷区与高磷肥区产量差异极显著,磷肥对常年稻田插秧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磷肥全部基施且每667m2适宜施用量为9kg;钾肥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水稻施钾肥对常年稻田插秧稻的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