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创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系统化基础。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制度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效应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统筹规划不强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攻坚,应完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发展融合度。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战略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做好乡村区域旅游规划。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为基点,结合乡村特点,论述了乡村区域旅游规划的必要性、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2020年,国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当前,国家正在努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想要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应该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并全方面的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确保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支撑.文章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取得的成绩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两者衔接...  相似文献   

4.
燕山-太行山区是河北省的主要贫困地区,为了完成国家十三五脱贫目标,乡村旅游产业成了河北省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笔者调研了贫困山区易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并就乡村旅游发展及扶贫模式做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新疆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以点带面"的全域旅游全面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面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胜利。通过对政府、农牧民、商户、景点游客的调查访谈,总结制约新疆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战的短板问题与关键因素,从旅游扶贫的四方视角提出具体发展策略,推动新疆旅游成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和"活力源"。  相似文献   

6.
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助推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辐射带动性强、受益面最广的旅游方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力图对乡村地区进行精准脱贫、定点脱贫和限时脱贫的大环境下﹐应用特色文创空间开展游学研学,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脱贫致富,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这一基本要求,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的紧迫性,提出了光伏扶贫产业是深度贫困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对如何全力推进光伏扶贫产业发展指出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实现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县的乡村旅游虽取得部分成绩,然而仍然存在地理位置偏僻,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导致贫富差异明显,旅游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劳动力大量流失、当地居民参与度低等不足之处,严重遏制了南江县乡村旅游介入脱贫攻坚的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实现旅游与扶贫双向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保障居民权益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等措施,能有效推进乡村旅游介入到南江县的脱贫攻坚之中。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因其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大量村民就业机会、拉动乡村地区经济增长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理论梳理基础上,剖析兰州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互联网+"发展背景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42-45
近年来,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龙山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基础条件差等问题。通过阐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在分析龙山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国家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虽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有效衔接方面获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但是还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扶贫产业升级发展存在困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衔接不通畅、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不高和扶贫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着重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统筹落实体制机制、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以及因地制宜的选择扶贫产业项目等,以此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有效延伸,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为新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法对新疆X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民生领域政策、衔接机制、农民主体意识、战略实施主体、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与总抓手,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新时代为背景,研究"三农"工作中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与基础,两者在内容任务、作用要素、实现路径与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要注重点与面、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将脱贫攻坚战工作融入到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减贫和乡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靖西市渠洋镇怀书村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建设过程开展调研,对边远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归纳与分析,通过微观社会调查与宏观环境分析结合的方式,提出脱贫攻坚战胜利后基层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构想,为我国旅游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是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的现阶段主要任务之一。旅游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合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户生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广东丹霞山夏富村为例,通过梳理和归纳该村旅游脱贫与农户生计结构,提出旅游脱贫视角下符合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条成功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后,随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保证农村脱贫后不返贫、可持续脱贫将成为未来的脱贫工作目标。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对目前中国可持续脱贫的现状及未来可持续脱贫将要面对的问题以及乡村旅游脱贫路径做出了研究,发现中国可持续脱贫中存在着农村经济收入不足与生活条件低下两大问题,并就此提出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进行可持续脱贫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鑫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6-268
乡村旅游扶贫是促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广西实施旅游扶贫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多元民族文化和积极的经济政策环境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扶贫考核指标的局限性,财政支持乏力,旅游交通通达度较低,旅游时间比偏高,旅游产业同质化,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尖扎县德吉村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由此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适应困难、思想认识不足等,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机制,把德吉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菏泽市为例,在科学分析当地农村发展和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经验,运用理论分析和模拟建构等方法,通过研发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农产品的附加值、创新乡村旅游融资机制、增强生态资本的存量和增量意识、建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机制等乡村旅游扶贫运营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助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花垣县以十八洞村为试点,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扶贫之路,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花垣县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传统"种养加"特色产业模式、现代乡村旅游模式、"X"扶贫方式,这些扶贫模式在花垣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新的扶贫攻坚阶段,存在可持续发展思维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突出的弱点,需要从选择精准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营能力等方面加强特色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