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瓜斑潜蝇及其天敌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佳教  曾玲 《昆虫天敌》1996,18(4):43-48
瓜斑潜蝇是斑潜蝇属中5种多食性种类的一种,在中国台湾于1984年首先报道发生为害,近十年来它已成为台湾蔬菜重要害虫,瓜斑潜蝇在中国大陆首次记录于1985年。目前发生为害有上升趋势,本文在前人研究材料基础上,对瓜斑潜蝇的习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列出了瓜斑潜蝇所报道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并对其主要天敌的研究与运用情况进行简单概述;对瓜斑潜蝇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黄板胶诱防治及综合防治等措施进行总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做好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控制工作 ,我们在对浙江省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上斑潜蝇种类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寄生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斑潜蝇种类调查  1 995~ 1 999年结合全省美洲斑潜蝇疫情普查和定点监测 ,采集有潜叶为害症状的植株叶片于室内饲育 ,待成虫羽化后 ,由浙江大学植保系老师鉴定种类。1 .2 寄生天敌调查1 )田间天敌寄生率调查。 1 995~ 1 996年在杭州等地于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高峰期 ( 9~ 1 0月 )采集有被害症状的叶片 ,室内镜下检查被寄生虫数 ,并计算田间天敌寄生…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检疫性斑潜蝇寄生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5年发现检疫性斑潜蝇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省9个地州市。随着斑潜蝇的发生,其天敌数量随之上升。1996年一些地区在室内饲育南美斑潜蝇时,发现一种蛹寄生蜂,经专家鉴定为潜蝇茧蜂(Opius spp.),为摸清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在有关县进行饲育,结果发现全省斑潜蝇的寄生天敌资源丰富,种类多,寄生率高。全省共寄30余批次天敌给中国农科院专家鉴定,目前已知种类4种,以潜蝇茧蜂为主,姬小蜂类为次。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寄生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Liryomyzasativae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yomyzahuidobrensisBlan chard)是1993年和1994年4月分别传入我国的植物检疫对象。贵州省1995年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 ,1996年发现南美斑潜蝇 ,余庆县在1996年发现。为了摸清其发生特点 ,制定防治策略 ,搞好余庆县斑潜蝇的综合防治工作。于1996年8月至1999年 ,开始进行了斑潜蝇的调查和综合防治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1.1发生种类和受害作物及发生规律调查1.1.1发…  相似文献   

5.
葱蒜类蔬菜为山东省特产蔬菜。据统计,全省常年种植面积 26.7万 hm2。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葱斑潜蝇为害逐年加重。为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为害, 1987~ 1999年我们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种类鉴定   1987~ 1990年我们广泛采集葱、韭菜上的潜叶蝇,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龙龙先生鉴定,确定为葱斑潜蝇〔 Liriomyza chinensis (kato)〕。 1995年美洲斑潜蝇传入本省后,又连续调查 5 a,尚未发现美洲斑潜蝇为害该类作物。 2寄主种类调查   对本省常年种植的 20余种蔬菜、…  相似文献   

6.
1995年南充首次发现潜叶蝇害虫 ,经鉴定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vae(Blanchard)。 1996年部分地方大量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其疫情、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开展了检疫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为蔬菜安全生产和“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证。1 疫情调查1.1 南充市斑潜蝇种类从普查中采集的斑潜蝇标本 ,经送西南农业大学朱文炳教授鉴定 ,在南充发生的斑潜蝇属只有美洲斑潜蝇L .sativae(Blanchard)一种 ,且为科学上的南充新记录种。另有一种潜叶蝇类害虫 ,即豌豆植潜…  相似文献   

7.
潘细珍 《植物检疫》1999,13(1):62-62
美洲斑潜蝇于1994年秋季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先锋乡、岳塘区宝塔乡瓜菜作物上首次发现。仅几年,该虫已成为危害瓜菜的毁灭性害虫。1发生危害情况美洲斑潜蝇在我市春、夏、秋三季均有发生危害,但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寄主,其发生程度不一。据1995年普查结...  相似文献   

8.
害虫综合防治中生物防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种重要措施。但有些地区偏重于用化学农药杀虫,用药时又不注意保护天敌,造成了某些害虫的再猖獗,环境被污染的恶果。如1993年美洲斑潜蝇在海南再猖獗。1999年,原在黄瓜等作物上危害的白粉虱,却在水稻制种田上大量发生。近年,瓜...  相似文献   

9.
自 20世纪 90年代初,在我国海南省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以来,短短的几年中,美洲斑潜蝇已在全国迅速扩展为害,目前发生为害面积达 266.67万 hm~2。而且还在云南、四川等地发现了南美斑潜蝇,其防治更难于美洲斑潜蝇。   使用药剂防治是目前控制斑潜蝇为害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各地筛选出多种能用于防治斑潜蝇的药剂,如毒死蜱、阿维菌素等。由于大量及重复使用,在山东、浙江、湖北等省均反映阿维菌素对斑潜蝇的防效已在下降。   最近,浙江永嘉禾益农药厂开发了防治斑潜蝇新药— 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潜克,下称 )。潜克是一种 …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甘肃陇南核桃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核桃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笔者于2013—2019年系统调查了陇南市8县1区核桃病虫及主要天敌昆虫的发生分布情况。查明陇南市核桃病害11种,害虫62种,天敌昆虫12种。其中,甘肃新报道核桃害虫2种。为今后陇南核桃病虫害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治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三十年回顾(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参阅了从1985-2014近30年有关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发表的文献,尤其是发表在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的文章。对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期望此文能使读者了解近30年来我国生防前辈所作出的贡献,和后辈继往开来的创新成就;认识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在我国农林业生产曾发挥的作用。由于此文篇幅较长,分上、下两篇发表。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归为上篇,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研究归为下篇。  相似文献   

12.
南美斑潜蝇寄生蜂种类及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保护利用研究进展,可供南症状斑潜蝇天敌的引进、保护和利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刺桐姬小蜂的发生、危害与检疫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刺桐姬小蜂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刺桐属植物。近两年陆续在美国夏威夷、中国台湾等地严重发生,2005年7月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本文分别介绍了刺桐姬小蜂的发生、传播、危害、鉴定、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检疫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参阅了从1985-2014近30年有关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发表的文献,尤其是发表在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的文章。从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期望此文能使读者了解近30年来我国生防前辈所作出的贡献,和后辈继往开来的创新成就;认识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在我国农林业生产曾发挥的作用。由于此文篇幅较长,分上、下两篇发表。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归为上篇,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研究归为下篇。  相似文献   

15.
The Citrus Leafminer (CLM)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Lepidoptera: Gracillariida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pest of citrus, damaging mainly nursery plants. In Greece it was first recorded on the island of Rhodes in 1995 and rapidly spread to all citrus growing areas of the country. Due to its wide expansion and damage, efforts were initiated to control this pest with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this purpose, a number of exotic parasitoids, such as Citrostichus phyllocnistoides (Narayanan), Quadrastichus sp. Girault and Semielacher petiolata (Girault) (Hymenoptera: Eulophidae), were introduced, reared in insectaries and released in several regions of Greec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 seasonal abundance of the native parasitoids, as well as the recovery of the released parasitoids, were investigated in weekly samplings during 1998 and 1999 in a citrus orchard in Argolis district.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released parasitoids, only C. phyllocnistoides was recovered. Among the native parasitoids, 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 Pnigalio pectinicornis (L.) and Cirrospilus sp. Westwood (Hymenoptera: Eulophidae) were identified. The most abundant parasitoid species was the exotic C. phyllocnistoides. The highest percent of parasitism in 1999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4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revious year. The percent of parasitism increased to its maximum level during November, at the end of the sampling period in both years, wh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C. phyllocnistoides was high.  相似文献   

16.
小火蚁是中国大陆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目前对该虫的传入来源和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尚不明确?为明确我国小火蚁适生区范围, 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扩散和蔓延, 本研究通过该虫全球已有的分布数据, 采用最大熵模型对其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最大熵模型预测小火蚁适生区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小火蚁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南方, 其中, 高适生区分布在台湾?海南?云南南部边境?广西西南局部?福建西南部?广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预测结果与该物种现有地理范围的生态条件一致?年降水量对小火蚁的适生性影响最大, 理论年降水量为2 040 mm时小火蚁分布的概率最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未来我国小火蚁的适生区有向北扩大的趋势, 但主要适生区还是以南方为主?  相似文献   

17.
西藏发现重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中国大陆地区2003年首次在北京发现并报道.作者对拉萨市区及堆龙德庆县蔬菜上采集到的蓟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此种蓟马为西花蓟马,这是西花蓟马在西藏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许再福  曾玲 《昆虫天敌》1998,20(3):129-135
本文综述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研究概况,包括寄生蜂的种类、生物学、寄主选择特性,寄生蜂与植物的关系,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以及寄生蜂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曾玲  吴佳教 《昆虫天敌》1999,21(3):113-116
本文对广东菜区美洲斑潜蝇Lirionyza sativae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寄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常见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有5种,其中以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rentheus和冈崎釉姬小蜂Chrysonotomyia okagakii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This short note reports the first record of the tomato leaf miner Tuta absoluta Meyrick (Lepidoptera: Gelechiidae) in Kyrgyzstan. This pest was found in February 2017 in greenhouses producing tomatoes, located 15 km from Bishkek.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Çukurova University, Turkey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adults and larvae and the male genitalia. According to initial surveys this pest could be a major threat to tomato production in Kyrgyzs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