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蔺草开花因子及控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蔺草开花对草茎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品种、育秧方式、栽插时间和深度、草茎长度、温光条件以及割尖对蔺草的开花均有较大的影响。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进行品种选择,实施两段育秧,适时移栽,把握栽插深度等控制蔺草开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追施硅肥必奥力对蔺草经济产量、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作追肥可显著提高收获期蔺草的茎蘖数,说明必奥力硅肥作为一种矿物硅肥对蔺草具有缓释肥效。必奥力硅肥追施SiO2105 kg·hm-2处理能显著提高蔺草丛均有效草茎数、单茎直径、单茎干重、成草率,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黄斑的发生率,具有改善草茎质量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割梢时间为主区,留苗高度为裂区,分析3次割梢时间(4月25日、5月5日和5月15日)和5种留苗高度[15 cm、25 cm、35 cm、45 cm和不割梢(70 cm左右)]处理对蔺草有效草茎产量、群体草茎数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及百支草茎干重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征地区蔺草割梢时间以4月底至5月初为宜,即在最长草芽出生前15~25 d;割梢后留苗高度掌握在45 cm为佳.4月25日和5月5日割梢,留苗高度在45 cm时,蔺草的经济产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比不割梢处理分别增加13.24%、45.89%和10.49%.表明在4月底至5月初割梢和留苗高度在45 cm时,不仅不会降低有效草茎产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等品质性状,且能较好协调蔺草产量与品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蔺草田不同肥料追施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蔺草田追施不同肥料对蔺草草茎品质、产量的改善和增产效果,2013年进行了蔺草田不同肥料追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蔺草田追施"土力根"生物肥后,效果最好,可促进根系活力,茎蘖增,有效草茎多,成草率高,草茎长,单茎重,每667m2干茎产量达432.8kg,比CK增产18.4%。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蔺草的丛总茎数、成草高度、草茎粗、成草率、长蔺率及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范围内(折K2O用量0-487.5kg/hm^2),丛总茎数随着钾肥用量增加而递增;草茎粗、成草率、长蔺率、单茎干重及经济产量与钾肥用量间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从草茎性状、经济产量及加工品质综合角度来看,折K2O用量以3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20个蔺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单本插与丛插对蔺草生长与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品种单本插的草茎长均明显低于丛插,而茎数和单株有效茎干重则多于丛插,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本插的先枯部分明显短于丛插,部分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表明,单本插比丛插更有利于蔺草的生长。另外,单本插在草茎色、草茎粗、花序数目与大小等方面与丛插相比,差异不显著。由于单本插能较好地表现蔺草品种本身的遗传潜力与状态,为此建议在蔺草种质资源评价时,采用此法进行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是蔺草经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施氮量对蔺草丛均总茎数、有用草茎率、单茎于重、长蔺率及经济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丛均总茎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有用草茎率、单茎于重、长蔺率、经济产量与施氮量间均呈抛物线关系的变化趋势。从蔺草高产、优质和氮肥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基面肥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5%,N+P2O5+K2O养分含量为8%)2250kg/hm^2的基础上,追肥施化学氮肥折纯氮525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蔺草是编织日本榻榻米的主要原料,开花虽是它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开花既影响草茎优质高产,又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为此,作者对蔺草的开花影响因子和控制开花的技术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开花对草茎品质影响蔺草的小型聚伞花序,着生于草茎梢部离顶11~27厘米处,花序上共着生有20~28朵两性小花,自花授粉,会结果和形成种子。蔺草以根茎繁殖,种子除供  相似文献   

9.
氮肥和越冬期土壤水分对蔺草开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越冬期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处理的裂区试验表明,这两者是影响蔺草开花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越冬期灌水能显著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和积累,增加前期(4/10前)植株含氮量和收获期单茎干重,显著减少草茎开花率和平均每花序小花数,从而改善草茎品质;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植株氮吸收和含氮量相应增加,开花率及平均每花序小花数显著提高.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草茎平均长度、长蔺率、丛草茎数、成草率、平均草茎干重及最后的经济产量,但N1(450 kg N/hm2)与N2(900 kg N/hm2)之间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可通过越冬期灌水养田和控制氮肥用量达到蔺草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绿营高TM302生态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蔺草田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草是宁波市重要经济作物,已有20余年种植历史。由于长期连作,加上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养分失调,中微量元素不足,最终导致蔺草品质下降,产量不稳。当今,蔺草制品市场竞争激烈,蔺草企业在实现基地化种植条件下,蔺草田施用有机肥,实施有机栽培,可改善草茎品质,提高制  相似文献   

11.
蔺(席)草是宁波市的重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万hm^2。蔺草田(秧田)用肥量高.干湿交替,因此,杂草种类多,长势旺盛,密度高。危害重。杂草与蔺草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本田期受害,有效草茎不足,长草率减幅大,严重影响草茎的品质与产量,也影响加工制品的质量与档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蔺草(Juncus effusus L. var decipiens Bchen,品种:鄞蔺1号)生长、开花及产量对一些栽培措施的反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丛茎数(SPH)、草茎开花率(SFP)、长蔺率(LSP)、短草率(SSP)、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较高的种植密度使整个生育期SPH和产量显著高于低种植密度,但随着密度的增加,LSP显著下降.两种不同母本大小之间的SPH、SFP和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即使只有3枚草茎的移栽苗已具有感受环境因子时开花诱导的能力.随着移栽期的推迟,SFP显著增加,但对SPH、平均草茎长度(MSL)、LSP、SSP、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故建议,为减少草茎开花率,蔺草应在晚稻收割后尽早移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蔺草黄斑病等病害的药剂,验证拿敌稳等药剂的施用效果,特进行了拿敌稳等药剂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每667m2用10g,在5月下旬初喷施1次,能促进草茎伸长,有效草茎数量增幅大,长草率高,单茎重增加,草茎梢枯、黄斑病得到有效控制,草色好,品质改善,产量增幅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喷施特胺硅液肥对蔺草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特胺硅液肥能加快草茎分蘖速度,提高有效草茎的数量,增加长草率,改善草茎性状,茎实、韧性强,富有弹性,拉力负重大;丛均有效草茎多,单茎重,单位产量增加。喷施处理1次、2次均见效果,喷施2次好于1次。喷施1次处理区平均增产32.2 kg/667 m2,增幅4.97%;喷施两次处理区平均增产66.5 kg/667 m2,增幅10.28%。  相似文献   

15.
蔺草干燥后的草茎是编织草席、草帽、草扇等的主要原料。其草茎长度直接关系到草制品的档次。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草茎长度和经济产量有明显影响,经济产量以施2 25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01、125和3 375 kg/hm2处理增产25.2%、16.7%和2.1%;长蔺率以3 375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01、125和2 250 kg/hm2处理提高了7.5、4.7和0.6个百分点。从蔺草优质高产和肥料效应的综合角度考虑,生产上以施商品有机肥2 250 kg/hm2作基面肥,并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为宜。  相似文献   

16.
熊义勤 《新农村》2008,(1):14-14
蔺草是浙江省主要冬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高。但多发的病虫草害对蔺草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直接关系到草农的经济收入。经调查研究,危害浙江省蔺草生产的主要病虫草害有:蔺草螟、蔺草麦蛾、粘虫及蔺草纹枯病、稗草、眼子菜、莎草等。现根据它们的发生特点,总结出如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30%爱苗(苯醚甲.丙环)乳油在蔺草茎伸长、充实期进行喷施,能促进草茎伸长、增加茎粗、茎重,降低草茎梢枯、黄斑率,减少白根(叶鞘以上的白色茎)长度,色泽好,对改善草茎品质和提高产量有明显效果。喷施1次的增产率8.8%,喷施2次的为18.9%。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有机复混肥在蔺草田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同配方的猪、鸡粪两种不同有机肥源的蔺草专用肥与常规化肥施用的效果比较,均有显著的增产、提高质量效果,尤其是鸡粪型处理区比常规区产量增25.9%,120cm以上草茎增28.7%。猪粪型处理区比常规区产量增5.91%,120cm以上草茎增9.29%。且有机肥处理区都表现草茎枯梢率明显降低。草茎的色泽好.光滑、茎实,富有弹性,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水稻栽培技术以高产为目的,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是以提高稻米品质为宗旨,通过不同的栽插行距和不同的栽插株数,调控不同的群体,研究不同群体质量对郑稻18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范围内,适当扩大栽插行距和减少栽插穴数,有利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对加工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新源占在豫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和栽插密度,设置3个播种期(4月5日、4月28日和5月20日)和3个栽插密度(33 cm×12 cm、33 cm×14 cm和33 cm×16 cm)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栽插密度对新源占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为播种至拔节持续时间减少,而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持续时间变化不大),有效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变化不大,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减少,每穗粒数增加,颖花量逐渐降低,产量也随密度降低而减少,但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所改善。综合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因素,新源占在豫南地区作中稻种植时应在4月28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3cm×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