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河北段的输水能力进行了研究。渠段的输水能力是指渠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入流量,即渠段的首端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根据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近4年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于干河床水流推进过程渗漏损失的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并采用均匀试验优选方法对水力参数进行了反演,利用非恒定流模型对引黄济津河北段渠系输水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渗漏损失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是合理的,反演得到的参数是精确的;由于在水流推进与涨水阶段渠床的非稳定渗漏起了较大作用,所以各渠段的输水能力在非稳定输水阶段比稳定输水阶段稍大。输水能力的计算结果可以为引黄济津未来几年的输水规划与调度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概况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1985年10月兴建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渠首位于山东省博兴县的黄河王旺庄险工段,系利用已建的打渔张引黄闸引水。经沉沙处理后,通过明渠将水输送到棘洪滩水库。输水河全长250余km,途经四个地、市县的9个县、区,流量为38.5~23.0m~3/s,水深2.1~3.5m,底宽6~38m,边坡系数1.5~3.0,糙率0.016~0.025,比降1/6000~1/20000,流速0.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输水渠道设计中,糙率与影响设计断面各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主要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测定不同流量下各水力要素值,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得出影响渠道输水能力的参数取值及水力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1)经试验分析得知在输水渠道设计时,某一输水区段内水面曲线和流量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2)同一底坡下,输水渠道时沿流程水流流速减小。(3)糙率的取值不仅取决于材料,还取决于某一流段内水流的流态。【结论】渠道某一流段内断面水深和流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设计中要针对不同渠道断面形状,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渠道水面曲线理论计算确定;设计输水渠道的糙率值的取用,并不能单纯取用糙率取值范围的中间值,而是针对水流流态及施工水平和运行年限综合确定。当流量在(2.41~2)×10~(-3) m~3/s时,取0.008作为计算值应用;当流量在(2~0.9)×10~(-3)m~3/s时,取0.008 5作为计算值应用。  相似文献   

4.
渠冰灾害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输水工程中常见运行安全问题。拟探究采用离线水库的底层温水来改善干渠水温,防止冰凌、冰塞等次生灾害产生的方法,对于提高调水工程冬季输水效率并保障工程冬季运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干支流交汇是天然河网和人工渠网的常见的水力现象,交汇处非等温掺混受其复杂的水力特性影响。本文以某大型调水工程与其沿线调蓄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建立了三维水动力学-热力学耦合输运模型,探究不同的掺混比、渠道交汇角时非等温库渠交汇的掺混规律及水库温水对干渠水温的提升效果。仿真结果表明:(1)交汇口下游水力-水温掺混存在明显的三维分布特征,下游出现明显的低速回流分离区及横断面二次环流区,断面平均水温在交汇口下游500 m后基本不变;(2)掺混比越大,水流紊动越剧烈,水温在横断面上扩散范围越大,水流掺混均匀后干渠温度提升值越大,最大为1.25℃;(3)交汇角越大,横断面环流越强,掺混均匀速率越快;不同交汇角工况水流掺混均匀后温度提升值不同,为保证水流掺混速率及水温提升效果建议选用渠道60°交汇角。研究成果可为调水工程冬季渠道水温主动调控及提高输水能力提供思路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输水损失对调水工程的效益有重要影响,是调度计划制定的关键参数,准确预测输水损失对制定精细化调水方案,优化调度运行有重要意义。针对输水损失预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计算精度优、构建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输水损失预测方法: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输水损失影响因素筛选,通过相关分析删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重要性高的指标;基于筛选出的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IPSOELM)输水损失预测模型。以南水北调东线梁济运河段为例;经筛选,水深、流量、气温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IPSO-ELM输水损失预测模型;使用经过实测资料训练、验证后的预测模型,对不同情境下的数据进行日输水损失预测,并分别与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和多元非线性回归(MNR)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PSO-ELM输水损失预测模型计算的输水损失量和实际输水损失量十分接近,确定系数为0.962 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322%,较MNR模型和ELM模型分别降低了52.89%和51.06%;预测误差主要分布在[-0.25,0.30]万m3内,误差分布范围小于另外两个模型。即...  相似文献   

6.
引黄济青工程的管理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远距离的大型调水工程,是一项引水、沉沙、输水、蓄水、净水及泵站、输变电、通讯、自动化、计量配套完整的多功能工程。从工程管理、调度运行、经济效益及供水管理三方面总结工程的运营情况。在工程管理上采取建管结合,超前管理;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在调度运行上介绍了工程运行的特点。冰盖下输水的特点及相应的调度措施。在供水管理上介绍了水费计收和水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引黄济青工程宋庄泵站的单泵流量,满足梯级泵站联合运行流量调节的要求,通过对宋庄泵站供水能力不足原因的分析和进、出水流道水力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在不改变原有水工结构的前提下,采用混流泵替换现有轴流泵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位山引黄灌区开发机械化清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山东省的主要客水资源。黄河在山东省全长629km,两岸有引黄闸45座、虹吸55条,设计引水能力共计2121m3/s,并开发引黄灌区63处,涉及53个县(市区)。近几年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向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已实现引黄济青、济淄、济津和引黄入卫给河北送水。但是,引水必引沙。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渠道清淤负担也逐年加重。全省70年代时年均引黄清淤约1350万m3,占引沙量的25.5%,80年代随着引水量的增加及自流沉沙面积减少,年均清淤员增加到3200万m3,占年均引沙量的50%以上。对泥沙的处理,制约者引黄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探…  相似文献   

9.
灌区输水渠道渗漏损失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引黄灌区汉延渠所辖支渠网输水流量渗漏损失长期实测资料为背景,对渠道渗漏损失、渠道水利用系数及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灌区支渠网输水利用系数的总体估算方法,并提出了支渠合理长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船行灌区现行的渠系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干渠流量不稳定和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的问题.以西干渠输水系统为例,考虑不同时刻上级渠道配水流量波动最小和渠系渗漏损失最小这2个目标,以灌水连续性、配水量、流量以及灌溉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模型适用于解决灌区渠系工作制度优化的问题,实行优化后的渠系工作制度可有效减少渠系渗漏损失、运行时间和流量波动.  相似文献   

11.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analysis of spatially varied steady flow in an irrigation canal. The spatially varied steady flow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model results are verified with the observed water surface profile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The effect of canal seepage, canal condition, turnout flows, backwater and drawdown conditions are studied in terms of discharge in the canals, performance of turnouts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low. It is observed that even for design roughness and seepage parameters, the actual depth and discharge in the canal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designed ones.  相似文献   

12.
引水渠是一种常见的河道分流形式,由于主河道与引水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夹角,水流从分汊前主河道流入引水渠时必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结果是有利于较多较粗的泥沙分入引水渠,导致渠道口门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而渠道口门淤积问题是决定引水工程是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口门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糙率对口门淤积厚度的影响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流运动规律相吻合,可以为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防渗渠道输水损失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渠道防渗已成为我国大型灌区改造的主要手段 ,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估算防渗渠道的水量损失 ,已成为评价灌区改造的重要技术问题。在概括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估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揭示了流量指数型估计式 σ=A/ Qm(% )对于防渗和非防渗渠道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对影响估计式参数的因素及规律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建议对防渗或非防渗渠道的渠道渗漏损失均采用该估计式 ,防渗渠道的参数可通过现场静水试验求得 ,或直接对透水性系数进行折减。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磴口引黄扬水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4个灌水期泵站开、停泵时取水口前的泥沙淤积厚度以及运行期间取水流量和入渠含沙量的检测结果,研究了取水口泥沙淤积特性和入渠特性.结果表明,流速比和取水口分流宽度是影响泥沙入渠的主要因素.流速比越小,取水口分流宽度越大,横向环流作用越强,推移质入渠量越大.侧向取水的泵站,取水主流区偏向下游,当流速比增大时,取水主流区更偏向下游.在平面回流和横向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取水口推移质入渠量呈现下游大于上游的分布.取水口前设置拦沙坎可以有效地阻止推移质入渠,拦沙坎顶部设在距自由水面1.6 m以下,既可以极大地减少泥沙入渠,又可以获得较好的水流流态,防止水泵空化、气蚀.  相似文献   

15.
引江济汉工程中引水渠道内泥沙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渠道引水防沙的设计要求,在收集基本水文泥沙和工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设沉沙池和设沉沙池后引水渠道内泥沙淤积情况,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江济汉工程中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库群联合调度种类繁多、关系复杂,是水库调度研究的难点与焦点问题。少量的缺水一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但超出用户需求弹性范围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生活、灌溉、工业、农业等各用水单元,建立了常规水-非常规水、当地水-外调水耦合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人机自适应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并以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等当地水与南水北调引江水、东风渠引黄水等非当地水源为例,选取25%、50%、75%水平年进行水库群联合调度合理性分析,最终减少了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的系统损失,最大化供水满足率。  相似文献   

17.
宁夏石嘴山市潜水的灌溉水质评价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嘴山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潜水资源、引黄(河)渠水资源、灌溉期间排水沟水资源以及贺兰山东麓沟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潜水资源的利用是石嘴山市水资源合埋利用的核心。本文通过大面积的水质评价,给出了可供利用的潜水面积;阐述了不同水资源合埋利用的途径;估算了合埋利用潜水资源和引黄水资源的节水潜力。本文采用的方法和阐述的观点对我国西北及内蒙河套灌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位山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位山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引水含沙量高、测流断面变化大的特点,编制了位山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来水管理、需水管理、水情资料管理、实际配水统计、配水方案拟定和系统设置等,创新性地进行了多站水量平差计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榆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方法】从榆林市水资源基本特点和现状出发,构建了包含水资源系统、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榆林市2013—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挑选出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7个指标作为调控对象,对全市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2013—2015年榆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一般水平,3 a来,榆林市各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均有所下降,其中神木县承载能力下降最快,由一般转变为弱。【结论】通过对用水指标调控发现,要解决榆林市的缺水问题,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加大农田节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十分必要。此外,必须考虑黄河引水工程,才能提高榆林市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黄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条件出发,结合该区黄河来水日趋减少,且近年又多有断流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黄河三角洲灌溉水源紧缺的对策:修建平原水库,搞好渠道防渗,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好计划用水,推行“蓄淡压盐”、种植旱作物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