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有资料显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知识不足,依从性较差。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哮喘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赖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我们调查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实施了哮喘病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哮喘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使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识别哮喘患儿的自理需求,并观察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目的抽样方法选取符合抽样标准的98例哮喘患儿。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部分和自理能力问卷部分,并对其中64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8份,98例哮喘患儿能正确认识哮喘本质者只有28.57%,掌握如何避免过敏原者只有34.69%,了解哮喘先兆症状者只有40.82%,顾虑吸入激素副作用者有77.55%。正确使用定量气雾剂(MDI)、峰流速仪的比率仅为55.10%、24.49%,能定期到门诊复诊的比率为20.41%,急性发作时能实施应急措施者为18.37%。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强者仅占30.61%。接受过健康教育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P〈0.01)。结论哮喘患儿对哮喘基本知识认识不足,掌握不够,患儿自我护理能力低下,需要临床护士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促进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1]。有资料显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知识不足,依从性较差。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哮喘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赖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2]。我们调查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实施了哮喘病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哮喘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使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上机时机、通气模式、气道管理和脱机时机选择。方法:总结我院机械通气治疗22例危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2例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18例治愈,治愈率为81.8%,4例因其它疾病或并发症死亡。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采用正确的通气模式、重视气道管理和药物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孝感城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变化及飘散规律,了解优势菌群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孝感市空气真菌致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孝感市设曝片点,每日换片,收集全年气传真菌样品,在显微镜下统计,定量获得每天及全年的真菌数量。统计同期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数,并测定其过敏原,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全年均可见真菌孢子,共收集统计真菌孢子17044个,真菌种类20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链格孢、锈菌、黑粉菌等,其数量和季节、气候有关,以春季、夏季最多,秋季和冬季依次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亦呈现以春季、夏季最多,秋季和冬季依次降低的特点,与气传真菌分布密切相关。结论:气传真菌全年均有分布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部分真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气传真菌孢子的飘散与季节、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支气管哮喘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支气管哮喘发病与气传真菌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致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纳入的病例组患儿(87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85例)进行资料收集,包括: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儿童药物过敏史、儿童湿疹2史、过敏性鼻炎史、使用地毯、饲养宠物、有家人吸烟等,采用χ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两组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8个项目中,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因素有4项: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过敏性鼻炎史和家人吸烟,其中家族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和家人吸烟是哮喘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避免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家人应主动戒烟并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其临床基线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进行临床基线评估,主要是肺功能检测及哮喘症状控制评分;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诱导痰液中IL-4水平。结果: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IL-4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呈负相关,与哮喘发作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相一致。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IL-4水平与其发作程度有关,能作为哮喘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诱骗受体3(DcR3)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82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和健康体检儿童49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DcR3含量;比较哮喘组患儿不同疾病严重程度、过敏性情况、哮喘控制程度血清DcR3水平。分析血清DcR3水平与哮喘患儿不同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DcR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1±0.85)μg·L-1 vs.(0.98±0.21)μg·L-1,t=2.38,P=0.009],且随哮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F=37.9,P<0.001);不同过敏情况哮喘患儿血清DcR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653);哮喘控制不佳的患儿血清DcR3水平显著高于控制良好的患儿[(3.84±0.43)μg·L-1 vs.(2.16±0.38)μg·L-1,t=3.815,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R3与FEV1、FEV1/FVC、哮喘控制良好呈负相关,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以...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痰液细胞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治疗过程中痰液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发作之初、病情好转以及病情缓解时期的痰液,比较哮喘病程不同时相之间以及不同时相与13例正常自愿者之间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初期痰液脱落上皮细胞明显增多,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随着病情好转,脱落上皮细胞数显著下降,而嗜酸性粒细胞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仍无明显差别;当病情缓解时,脱落上皮细胞的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数也显著下降,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支气管哮喘从起病到治疗后病情缓解这一连续过程中,上皮细胞由多到少,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则由正常到增多,然后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则由正常到不变至增多,这可能与不同病期各种细胞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病因极其复杂,包括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宿主因素是哮喘易感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性体质和肥胖等。环境因素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引起哮喘的急性加重,包括接触变应原、吸烟、空气污染和感染等。该文就以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福莫特罗/布地奈德治疗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袪痰、短效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按病情轻重给予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作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作吸入治疗,每次160g/4.5 g,每天2次,连续应用7 d。结果治疗后,在气促改善、肺部哮鸣音、住院时间以及肺功能FEV1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豚鼠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相同或相近的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周实验组、10周实验组各10只,以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和1%卵清蛋白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6周和10周时分别采集相应实验组动物的动脉血液,检测血气指标及钾、钠、钙、镁、磷、氯等。结果表明,6周时模型组钙、磷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镁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10周时模型组动物出现血氧分压降低趋势。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复制中,离子指标的变化在6周时已明显,而血气指标的变化要在10周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995年 WHO和NIH联合提出的《哮喘全球防治创议》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 (MC)、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而这些炎症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移行、聚集、浸润、活化与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 (cytokine)息息相关 ,细胞 -细胞、细胞 -因子、因子 -因子相互促进和制约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作用错综复杂且效应广泛的细胞因子网络 (cytokine network)。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36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16例 ,两组在维持原控制用药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乌体林斯注射液 1.72μg肌注 ,每周 1次 ,共用 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白天和夜间发作次数减少 ,每天吸入沙丁胺醇量减少 ,Ig G、Ig M、CD3、CD8百分数、细胞因子 IFN- γ均升高 (P<0 .0 5~ 0 .0 1) ,Ig E、CD4 / CD8比值、IL- 4均降低 (P<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则不明显。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调节 T细胞亚群 Th1/ Th2的平衡 ,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2例。72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与对照组(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和杰  李雪华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5):475-475,479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2 2例 ,另将 2 0例健康小儿作为正常对照。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由专人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 ,同时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儿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治疗组患儿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临床无出血倾向。结论 :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缩短疗程 ,促进病情好转与恢复 ,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试图通过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及介入药物治疗重症哮喘。方法 :选择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病情缓解不明显的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患者 1 1例 ,通气下行 BAL,应用生理盐水 2 50 m L +布地耐德 (普米克 )雾化液 5 mg+硫酸特布他林 (喘康速 )雾化液 1 0 mg,分 4~ 6单元灌洗、吸引 ,同时清除呼吸道痰栓等。结果 :1 1例中 9例治愈 (91 % ) ;脱机时间平均 (5.2± 3.0 ) d,完全康复时间(7.5± 3.0 ) d;灌洗后临床症状改善 ,呼吸音增强 ,气道阻力逐渐下降 ,血气不断改善 ,作用在 3d后达到高峰 (P<0 .0 1 )。结论 :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基础上行 BAL及介入普米克加喘康速治疗重症哮喘有较好疗效 ,其中 BAL介入药物可能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5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缓解期379例,发作期199例)及301名健康不吸烟者肺功能的测定。前2组各项指标的均值均低于健康组( P<0.01)。发作期组又明显低于缓解期组( P<0.01)。发作期患者在症状缓解之后少数病人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多数显示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患者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约70%患者有小气道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外周血中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对哮喘患者发作期组 (n =15 )、缓解期组 (n =15 )及正常人对照组 (n =2 0 )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产生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 )进行了测定。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BMC产生的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均增高 (P <0 .0 5 ) ,缓解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发病过程中Th 1/Th 2型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 ,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9年来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经验与体会。结果:病情完全缓解38例(67.8%),明显好转12例(21.4%)。死亡6例(10.7%),其中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各1例。结论:规范的激素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