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主养鲤鱼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甲鱼属高档的食用营养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水产中的珍品。鱼鳖混养一是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鳖用肺呼吸,不占用水体中的氧气,其摄食活动及爬行能搅动水体上下层对流,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二是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为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三是可以减少鱼病发生,鳖游泳速度慢,不伤害健康鱼,而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死鱼,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遏止病原体传播,减少鱼病发生;四是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降低病原体密度对任何一种传染病害来说,消灭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这种病害的根本有效措施,为了预防虾病的暴发,首先,必须选用健康强壮的虾苗,养殖用苗力求经过病毒检疫,切断病原体垂直传播途径。其次,对池塘必须彻底清淤、消毒,清除池内有害病菌及携带病原体的中间宿主,使用洁净的海水(如自然净化的海水或高盐度海水与无污染的淡水混合作为水源)进行封闭式或低盐度养殖,切断病原体水平传播途径。最后,虾池内混养少量掠食性鱼类(如河纯、黄鱼、绸、炒鱼等)及对净化水质有益的贝类(如…  相似文献   

3.
春夏鱼病流行情况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县渔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淡水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单产逐步提高,同时带来的鱼病也日趋严重。2001年由于增大鱼放养密度和春旱水位相对降低等因素,尤其是游钓业在购进外地商品鱼将鱼病病原体的带人,造成我县2001年春夏鱼病的发生与蔓延,直接影响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越冬是淡水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鱼类越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年的经济效益。但多年来许多养殖户把越冬中死鱼的原因都统归为缺氧造成的,所以在管理上多以增氧措施为主,很少注重鱼病的防治。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减少,基本不摄食。同时适宜低温的致病菌大量繁殖,而这个时期鱼类基本上是密集活动,致病菌较易传播,鱼类得病后感染快。多年来造成越冬鱼大批死亡的原因有许多是鱼病的流行所致,对养殖生产影响较大。所以鱼类越冬管理中,不但要重视溶氧的变化,也应注重鱼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 爆发鱼病是妨碍养殖渔业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养殖过程即是鱼病防治过程。鱼病工作应抓“预防为主、无病先防”的原则,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为人们广泛认识和采用。但在长期使用各种药物防治过程中,业已发现鱼类生物病原具有抗药性。相对而言,预防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还远未受到重视。1 抗药性的危害和后果鱼类病原体抗药性一旦形成或加强,因为新要求的药量增大,会提高养鱼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某些药物在鱼体各组织、器官残留量增大,影响鱼的摄食、生长,经常使用,由于在鱼体内的蓄积,还能改变鱼的肉质肉味,进  相似文献   

6.
准确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 ,正确诊断鱼病 ,是广大养鱼生产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1 鱼病的发现鱼类生活在水中 ,不容易看到 ,要想知道养殖鱼类是否生病 ,应了解生病的鱼同正常生活的健康鱼有何区别 ,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1.1 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 ,甚至停止摄食 ,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1.2 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儿在水中 (水面 )离群独游 ,游动迟缓 ,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 ;鱼儿表现急躁不安 ,在水中狂游 ,打转、斜游 ,或时常跃出水面 ,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  相似文献   

7.
鳡鱼Elopichthysbambusa(Richardson ) ,隶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又名竿鱼、横鱼。在自然条件下生活在湖泊、江河等天然水体的中上层,是大型水体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随着人工繁殖的成功和池塘养殖试验、推广,实现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可能,而病原体的寄生和感染也必将呈增加趋势,因此鱼病防治和防病药物选择将成为下一步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鲢鱼对几种水产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探索该品种鱼种阶段的最佳用药途径和使用剂量,为鳃鱼的规模养殖和鱼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准确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正确诊断鱼病,是广大养鱼生产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1鱼病的发现 鱼类生活在水中,不容易看到,要想知道养殖鱼类是否生病,应了解生病的鱼同正常生活的健康鱼有何区 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儿在水中 (水面 )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鱼儿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跳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  相似文献   

9.
鱼类健康养殖及病害综合防治,不仅是对药物防治及病原体控制问题,而且包括对养殖品种的水环境和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问题。所以鱼类健康养殖,首先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采用生态综合防治技术,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下面就如何提高鱼类健康养殖及鱼病综合防治结合五华实际,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及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常常会引发鱼病,同时因地区间的苗种、亲鱼流动的频繁,也相应扩大了鱼病的传播和流行的可能性。一旦发生鱼病,不权影响生长而且成活率也会下降,严重时大批死鱼,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鱼类栖息水中,这给鱼病的诊断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患病鱼又大多丧失食欲不能服用药饵,治疗方法多数采用泼洒或挂袋,这种疗法只能挽救尚未发病或病情较轻的鱼免于一死,对于病重的鱼却很难奏效。因此为了减小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主张提倡“以防为主健康养鱼”。  相似文献   

11.
张秀江 《齐鲁渔业》2004,21(6):44-45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生长代谢旺盛,水体巾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水质较差,鱼类的各种病原体也易大量繁生而引起鱼病。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一般的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价格较高的海水观赏鱼已经开始进入家庭。海水观赏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在自配海水养殖的内陆地区,养殖过程中很少换水,所以海水观赏鱼在养殖时容易生病死亡。在进行鱼病治疗时,由于水体中的病原体较多,鱼病治愈后容易重复感染,所以鱼类生病以后较难彻底治愈(尤其是体表疾病)。此外,鱼类患病以后食欲减退,投喂药饵对病重的鱼已基本没有作用,因此在治疗病鱼时,只能治愈患病较轻的鱼,对病重的鱼已没有办法。那些患体表疾病较重的鱼,即使治愈也失去了观赏价值。可见鱼病的预防工作是…  相似文献   

13.
<正>5月后气温逐渐升高,鱼的生长会越来越快,但同时每年的5-9月也是鱼病高发流行的季节,怎样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就成了水产养殖户们的重中之重。一旦鱼得病,如何做到快速、正确地诊断鱼病就成了有效治疗、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笔者觉得,在鱼病诊断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鱼的活动。健康的鱼一般游动自然,鱼发病时,常伴随着各种异常活动现象。如池塘中鱼类受到寄生虫刺激时会出现不安;鱼受到侵袭后,会出现上蹿下跳,急剧狂游;鱼类因农药或工业废水中毒时,也会出现兴奋、跳跃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渔民朋友们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十分重要。现将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作一介绍,以便指导养殖生产。一、斜管虫病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鱼类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水产》2009,(4):4-4
鱼病防治的方法是否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是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1.鱼和植物共生鱼和水生植物共同在鱼池中生长,鱼类很少生病。植物可利用鱼的粪便和残饵用做肥料加以吸收,消除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净化水质;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又增加水体含氧量,减少鱼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永嘉田鱼,学名瓯江彩鲤(Cyprinuscarpiovar.color),是分布于浙江省瓯江流域古时永嘉郡一带的地方名优水产品,性情温顺,肉质鲜美,鳞片柔软,美味可食,其产量占永嘉县养殖水产品60%以上。通过多年对鱼病诊治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发现永嘉田鱼发病主要原因有:一是水域环境条件不适应,如池水氨氮超标、水中含氧量过低、水温剧变等水域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发病;二是永嘉田鱼自身为易发鱼病体质,如在流水区永嘉田鱼相对其他鱼类易患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白头白嘴病在永嘉田鱼鱼苗阶段容易爆发;三是病原体快速增长,若清塘消毒不彻底,往年病原体有遗留,同一季节极易爆发曾发生过的同类鱼病;四是外来敌害侵袭伤害或管理不当,如投饵不匀易导致肠炎病、食物性氨氮中毒等,再如鸟害影响稻田养鱼产量等。  相似文献   

17.
一、鱼类春季发病的原因 春天,随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孳生,适宜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受伤,鱼受伤后易被细菌侵袭;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水温上升后开始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18.
鱼类病毒病是危害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疾病,至今为止,已发现的鱼类病毒已20多种,感染宿主遍及所有养殖鱼类。由于病毒独特的生物特性以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较其它陆生动物来讲更加困难。因此,预防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监测健康鱼及病毒携带者,是鱼病防治的最有效途径。但是,许多种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以及携带者与健康  相似文献   

19.
所谓鱼病的生态预防就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除鱼病的方法。一、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基本前提,包括改善底质和水质两个方面。首先清除淤泥,因为它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藏身处,大量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产生氨或胺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鱼类发病或死亡。高产鱼池每年都必须清除淤泥并消毒,同时清理改造进排水设备,做到进排分开,防止鱼病的交叉传染。…  相似文献   

20.
龙振军 《内陆水产》2002,27(12):28-28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防止或减少鱼类因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防治鱼病的基本措施。1改善养殖环境1.1修整鱼池养殖鱼池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鱼池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淤泥逐渐堆积,不但会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均有影响,因此冬季干池后,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修整清淤,清淤后的鱼池不必急于注水,最好让日光曝晒,严寒冰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