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我国养鱼历史悠久,养殖品种多,"养鱼"泛指鱼、虾、蟹、贝、藻等的养殖活动。八字经: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水"排在养鱼之首。"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决定鱼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就是水,"养水"是前提,这个道理谁都会说,实际做起来却很难。何为"好水",各养殖品种所要求的不一样,有的要清水、有的要肥水,总的来说,在养殖水  相似文献   

2.
小网箱养鱼是九十年代农业部从美国引进的新技术,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精养技术,结合罗非鱼的生活习性,通过高密度养殖和科学的养殖投饵方法达到高产高效。小网箱养鱼在我国内陆地区已推广5万多m^3,主养鱼类是斑点叉尾鲴、鲤鱼和罗非鱼,产量比我国传统大网箱养鱼产量高几倍。国内利用小网箱试验养殖鲤鱼,在黑龙江镜泊湖养殖产量高达361kg/m^3;在山西漳泽水库试养获得461kg/m^3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淡水池塘养殖罗非鱼技术成熟,养殖风险小,但是养殖利润较低,而南美白对虾养殖与其相反,养殖风险大、养殖利润较高。为了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利润的目的,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水产养殖户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罗非鱼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该模式的主养品种罗非鱼可摄食病虾,进而阻断虾病传播途径,降低对虾发病率;套养品种南美白对虾则能摄食池塘内残饵和枝角类,充分利用池塘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养虾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罗非鱼是广盐性的鱼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鱼种之一,但专养罗非鱼的利润偏低,也影响了养殖者的养殖积极性。罗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淡水养鱼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精养法。精养法大致分为小水面精养和大水面精养两种。小水面精养大多被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它的特点是实行高密度养殖,用人工配合饵料和增加溶氧量等达到高产。生产方法可分为流水养鱼、加强循环过滤水养鱼、充氧养鱼和网箱养鱼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水产养殖业界"养鱼先养水"的说法耳熟能详,相信每位养殖者都会有自己独到的"养水"方法。水产养殖业由于现今面临的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养殖面积逐年缩小的局面,养殖密度、水资源情况等现状制约了"养水",环保、节能型养殖模式必然成为今后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由此生态养水技术成为促  相似文献   

8.
循环过滤水养鱼是指对养殖水体在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并在反复加以利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与海面养殖与流水养殖相比,此种养鱼方式有水温等养殖环境易于调节;不易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殖饵、排泄物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日本对循环过滤水养鱼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研究,并在鳗、鲤等养殖进行产业规模的试验。70年代后,欧、养积极予以研究,在传统的排水处理中又引入了活性污泥法、撒水滤床法、臭氧杀菌及高效供氧等,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瑞典已有年产80吨欧鳗、丹麦年产950吨非洲鲶的循环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属广盐性鱼类,既可在淡水中养殖,又可在半咸水及海水中养殖,目前在全国各地内陆水域广泛养殖。为解决自1993年以来虾病大面积蔓延之后虾池的利用问题,我们于1994年进行了罗非鱼种海水驯化及养成试验,并取得成功,为今后虾池的充分利用探讨出新的养殖途径。 一、设备及条件: 1、试验地点:胶州市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场,利用现有育苗室及场内有关设备进行罗非鱼种驯化,养成地点为胶州市水产冷藏厂养虾场,利用养虾池进行罗非鱼单养和鱼虾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10.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养鱼先要养好水.强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实现"以养鱼为中心"向"以养水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和提升,认识水质类型是非常必要的.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类型有四种,即瘦水水质、肥水水质、老水水质和转水水质,尤其是瘦水水质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好水而忽视管理,造成鱼类处于长期的缺氧状态而影响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广大农村养鱼专业户对水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关注,现在市场行情常规渔业不如特种水产,养鱼不如养虾,因此,有很多专业户由养鱼为主转向养虾为主,但在养殖青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者较少,失败者较多,为了减少失误,现将青虾养殖十大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克氏螯虾与水稻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克氏螯虾对水质,饲养场地条件等要求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螫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即为通俗意义上的鱼、虾、贝混养,就是通过鱼、虾、贝的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根据混养品种在栖息水层、食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互补特点,进行水中养鱼、池底养虾、泥里养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是互相促进、生态互补的,是一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典型的"碳汇渔业"。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品种成活率、节省饲料成本、缩短养殖周期,还可以合理使用饵料,恢复池塘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集装箱养殖效益比一亩池塘高25.3%,已落地13个省市10个集装箱连成一排设置在塘头,箱中水流24小时不停运转,当中养满了红罗非鱼、生鱼、巴沙鱼等经济鱼类;集装箱与池塘形成一个半封闭水循环系统,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排放到池塘进行净化,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循环再利用……这就是集装箱陆基推水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5.
广西网箱养鱼起步较晚,1979年起在少数池塘、湖泊中试养,收到一定效果。为了充分利用网箱养鱼的优势,发展淡水渔业生产,根据广西推广养殖尼罗罗非鱼的有利条件,以进一步完善池塘养殖尼罗罗非鱼的方法,提高池塘利用率,提高塘鱼产量,1983年至1984年,  相似文献   

16.
叙利亚的水产业,由国家公共企业管理机构经营。养殖鲤鱼、罗非鱼、虹鳟鱼,年产量约1,000吨。养殖方法以池塘投饵养殖为主,兼搞网箱养鲤、流水养虹鳟。网箱养鲤是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幼发拉底水库内进行。库容面积640平方公里(80×8公里),每年产鱼约100吨。该水库除涌泉水外,是唯一能够利用养鱼的最安全水体。一、虹鳟鱼苗种和成鱼生产在首都大马士革以东,约50公里与黎巴嫩国境接近的扎巴达尼镇设有扎巴达尼苗种场,生产虹鳟鱼的苗种。其生  相似文献   

17.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要求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 淡水鱼养殖在台湾内陆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的发展受到稻米作物种植面积的竞争,除了鳗鲡,鳖和随后发展的罗氏沼虾外在生产中普遍采用混养,一般养殖品种为草鱼、鲢、鳙、鲮、鲤和鲻鱼Mugil cephalus)。这些鱼类按不同的比例放养。还搭养少量斑鳢(Ophiocephalus m(?)culatus)或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以抑制池塘中的野杂鱼。1966年引进了尼罗罗非鱼,继之在1969年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获得了“福寿鱼”。现在南部大约1/3的淡水鱼池都把罗非鱼作为主要养殖对象。相当多的渔场把养猪或鸭和养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 3 罗非鱼的饵料研究罗非鱼在幼鱼时期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长大逐渐转为杂食性。对于鲢鳙鱼较难消化的藻类,罗非鱼也能消化利用。因此国外在投饵施肥的池塘中多养殖罗非鱼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奥本大学试验证明,每周每公顷施鸡粪1000kg,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最好。精养罗非鱼塘放养罗非鱼75000尾/ha,产量可高达30000kg/ha以上。为控制池塘水质,以色列最早证实罗氏沼虾和斑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2010,(1):72-72
试验目的是确定添加不同密度和大小的红罗非鱼(Oreochromisspp.)对高密度养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水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向高密度单一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中以适当的密度添加大小适宜的罗非鱼可提高养虾生产力、利润、营养利用率并对环境友好。在本研究中确定的红罗非鱼适当的添加密度和大小分别是每平方米0.4尾和13.7g。为获得不影响虾存活率的系统最大生产力和最小的养分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