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人工荫棚、桁架式栽培香荚兰园地保留和发展小叶冷水花和石上柏植被,可以有效地改善香荚兰的生态条件,有利于根系和植株生长。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繁重的拔除杂草工作。两种植被相比,石上柏植被的香荚兰梢腐病及结荚蔓萎蔫的发生率都明显较低,是香荚兰园较好的植被。  相似文献   

2.
对无土栽培香荚兰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各养分含量也不同。施用A3营养液和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N素含量在适宜范围内,而施用A1、A2和A4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N素缺乏;除施用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K素缺乏外,施用其余4种营养液配方K素存在高量;施用所有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的P素、Ca素和Mg素均为缺乏,其中Ca、Mg缺乏非常严重。各营养液配方下的香荚兰叶片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衡。从养分含量方面分析,以A3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进行营养液配方调整比较适宜;从养分平衡状况来看,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香荚兰根腐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网棚桁架式栽培条件下,使用粉锈灵(15%WP)、苯来特(50%WP)、多菌灵(50%WP)500-1000倍液淋土壤,防治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经3年田间试验,3种农药1000倍液施药后2个月内均有防效,其中粉锈灵效果最好,粉锈灵表现出明显刺激根系生长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对部分茎基部一蔓的生长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海南香荚兰人工荫棚集约栽培,分散栽培和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种植园的生产投入,种植面积,生产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和亩产水平等,对香荚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和总结,以推动海南香荚兰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口县香荚兰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河口县的气候条件下,观察了香荚兰在不同荫蔽度(50%、70%)的荫棚栽培和不同荫蔽树的自然荫蔽栽培方式的香荚兰生长、开花、结荚及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香荚兰嫁接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生长季节,采用合接,劈接,切接、靠接等嫁接方法,对墨西哥香荚兰和滇南香荚兰进行嫁接,并用椰子汁,蔗糖溶液和2,4-D,IBA,BA等处理砧穗,还进行了共砧嫁接与反接试验,结果,各种试验方法均未获嫁接成活植株。初步分析认为,香荚兰植物嫁接时愈伤组织木栓化,是导致双方嫁接合部不亲和,嫁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南香荚兰产业化发展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香荚兰生长的环境条件、开花结英习性和国外香荚兰发展成功经验,分析海南发展香荚兰的利弊因子和现有种植模式的投资概算,探讨一种投资少发展快、效益高的种植模式,以促进海南香荚兰生产的产业化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适宜的香荚兰浸膏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固相微萃取样品处理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三个条件分析各萃取条件对香荚兰浸膏风味组分、面积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香荚兰浸膏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样品添加量2.0 g、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25 min。最佳条件下香荚兰浸膏鉴定出匹配度90以上的化合物45种,此条件下总化合物面积(×10 11)及香兰素面积(×10 10)最高分别为1.04±0.09、6.99±0.46,匹配度90以上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的90.24%;香荚兰中主要化合物醛类百分含量占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的72.03%。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塔希提香荚兰生产状况的考查,与云南南部香荚兰生产状况作比较,从自然条件发展模式,栽培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分析了滇南香荚兰生产的优,劣势,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4个营养液配方、2种攀缘物及高度、2种无土基质配方和2种无土基质与土壤隔离物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于香荚兰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2个,进一步验证了有机基质有利于香荚兰生长发育,并提出“人工荫棚下香荚兰全新的仿生攀缘栽培技术”理念及初步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995-1996年对西双版纳,人工荫棚栽培香荚兰的害虫调查结果,对18种害虫和4种有害软体动物的分布,为害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香兰茶     
由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和海南布莱特实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中国香兰茶在海口市通过了省级鉴定。香兰茶以茶叶和热带兰科植物名贵香料——香荚兰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配方和一系列的工艺,分别制成香兰绿茶和香兰红茶袋泡茶。1.茶坯: 用中小叶种鲜叶经杀青、揉捻、切细、烘干、精制而制成高档烘青绿碎茶,要求颗粒紧结重实,色泽绿润,香味  相似文献   

13.
用5种培养液:1/2MS,1/2MS+IAA,1/2MS+PP333+IAA,ABT1号生根粉及对照,作香荚兰蔓段秀导不定根发生和生长试验。经20d培养,1/2MS+PP333+IAA培养液诱导不定根发生率最高,新根生长最好,试验观察到,PP333和IAA在一定浓度配比下,对香荚兰有明显诱导生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旨在揭示五唇兰自然分布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及五唇兰生态型的相关性。在海南霸王岭王下设置6个样方,测定其内土壤含水量、pH值、氮磷钾含量等理化指标;根据五唇兰的克隆分株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建立五唇兰龄级指数,并分析龄级指数与土壤的相关性;比较五唇兰两种生态型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五唇兰样方内的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氮、磷、钾营养成分丰富。五唇兰根系附近的土壤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变异;不同样方内五唇兰的龄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五唇兰的龄级指数与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叶背红色型五唇兰的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含量均高于叶背绿色型,其龄级指数亦大于叶背绿色型。本研究结果对指导五唇兰组培苗的栽培和解释其野外种群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桉树因其生长快、抗逆性强、用途广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但随着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市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种类的调查,发现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的结构为灌木一草本类型和纯草本类型:灌木层主要以紫金牛科、野牡丹科、锦葵科、蝶形花科等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则是以菊科、禾本科、蕨科等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这些植物多属当地先锋植物或耐旱种类,而非地带性森林植被下的常见组成种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合用于栽培观赏植物的新型保水、透气栽培基质。[方法]设计了两种苔藓再生基质,并与泥炭基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对3种观赏植物—红星石斛、石斛和海棠生长的影响。[结果]以苔藓为基质种植的效果优于以泥炭为基质的效果,而种植石斛、海棠等对肥力要求较低但透气性较高的植物效果较好;以陶粒为基质的灰藓不宜种植观赏植物,在需要较多肥料的植物上使用以苔藓为基质的灰藓时,应增加缓释肥,以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结论]为配制新型保水、透气栽培基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垄作栽培对寒地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黑龙江省早熟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通过垄作栽培与平作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垄作栽培对寒地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不同栽培方式间有较大差异,供试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其根系体积、干质量、根长及活力均存在明显不同。与对照(平作)相比,水稻(空育131)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根系发达,表现为根长增加、根系干质量增大,根量尤其下层根量增多,根系吸收面积增大,根冠比增大,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穿刺法分析海南(Hainan,HI)、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PNG)、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MG)香荚兰质构特性差异,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HI与PNG、MG香荚兰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质构特性结果显示:表皮韧性大小关系为HI0.05);表皮硬度表现为HI、MG0.05);内部硬度和紧实度均表现为HI相似文献   

19.
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对4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在水分胁迫(水渍与干旱)和养分缺乏与丰足的环境条件下对4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与盆栽基质的肥力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桉叶水抽提物与土壤水分对植物幼苗的生长虽有影响,但与前二相比作用较小。因此,在退化的桉树人工林地重建林下植被,首先应选择耐瘠薄、耐旱性强和对化感作用不敏感的植物,如柱花草等豆科植物,既能自身固氮,又能通过循环增加土壤养分,当然应该注意豆科与禾本科搭配。结果还表明,在逆境条件下,桉树的化感作用会增强,并与其它因素互相作用,抑制林下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网棚桁架式栽培条件下,使用苯莱特(50%WP)、粉锈灵(15%WP)、恶霉灵(95%WP)2000~3000倍液淋灌土壤,防治香英兰扦插幼苗根腐病,3种农药施用3个月内均有防效,其中苯莱特效果最好。粉锈灵表现出对幼苗生长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