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2.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3.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4.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6.
“莆大麦7号”的选育与大粒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10.
莆小麦7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优质抗病地方品种白壳麦为母本,引进材料84-28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1992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作物遗传育种理论的实践不断深化时,必将设计出比现有栽培品种更具高产潜力的新品种。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冬大麦区域内的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一批二棱大麦新品种,如盐辐矮早三、苏啤1号、沪麦4号、沪麦6号、沪麦10号。浙皮1号、浙皮2号、浙皮3号、浙农大2号、浙农大3号、黄大麦4号、莆大麦5号,这些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都超过了生产上原有的品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啤酒工业、麦芽工业、畜牧业的发展,期望在大麦的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的目标性状上比现有品种有所突破,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拓宽育种途径,在…  相似文献   

13.
大麦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在全球对大麦的需求中,饲料大麦的市场份额占到70%左右,应该说大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饲料.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需求量日益增长,促进了福建省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大麦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巨大需求,为立足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加强大麦优异种质资源鉴定、筛选、创新和利用的基础上,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  相似文献   

14.
莆大麦 8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继育成多个主栽品种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采用“戈贝纳×植3 ”杂交育成 ,1 996~ 1 998年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 998~ 2 0 0 0年参加全省大麦品种区域性试验 ,并陆续在全省大麦主要产区进行试种和生产示范。与以往的莆大麦系列品种相比 ,莆大麦 8号产量更高 ,品质更优 ,抗逆性更强 ,综合表现更为优异 ,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饲料大麦新品种。1 优异性状表现1 1 产量表现莆大麦 8号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丰产性 ,根据多年的试验鉴定和示范测产 ,一般单产(每公顷产量 ,下同 )在 4 875…  相似文献   

15.
孙刚  杜国田  李晓佳 《杂粮作物》2009,29(2):131-131
朝新谷5号是朝阳市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取得了6项新技术突破,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抗倒伏,高抗黑穗病和锈病,活秆成熟,属于粮草兼用型品种。2003年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委员会审定。目前在辽西大面积种植,已成为谷子主栽品种。推广朝新谷5号,不仅有利于发展优质粮生产,而且有利于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莆大麦8号是2004年获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的大麦新品种,为了充分揭示其性状特征、发挥其增产潜力,给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连续五年省、市大麦品种试验中摘录莆大麦8号的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以莆大麦5号为对照品种进行经济性状的系统比较和特征特性的综合评价,从而提出主攻有效穗数,以多穗争高产;主攻结实粒数、以大穗促高产和穗数、粒数及粒重并举的三种高产栽培策略,供探讨和实际生产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阿青 4号是阿坝州农科所针对阿坝州青稞生产中良种缺乏和青稞大量缺口的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 ,经过 8年的选择、鉴定育成的青稞新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虫、抗倒性强 ,品质优良等特点。是目前阿坝州青稞中熟主推品种肚里黄和本地青稞的接班良种。现将其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栽培要点概述如下。1 选育程序1987年以墨西哥引进大麦品种S— 2 33作母本、3个育成品系F1( 2 687∥ 310 3/ 5113)作父本杂交。1988年在本所繁殖F1,1989年F2 播于本所 ,1990、1991年F3、F4 播种在阿坝县农技站试验场 ,1992、1993年F5、F6种植…  相似文献   

18.
鄂杂棉15F1(荆杂B×C)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5008。1亲本的创新与组合选配鄂杂棉15号F1的母本“B6系”是从自育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的后代中通过系统选育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大铃丰产、优质、抗病陆地棉,父本“Y1.3系”(来源于岱红岱/湘棉11)是从湖南省棉科所引进并经过丰产性、抗病性筛选后获得的突出新品系,表现丰产、高衣、早熟,吐絮性能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种鄂杂…  相似文献   

19.
泉豆7号系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优点,生育期105天左右。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采用配套技术栽培,产量达2250kg/hm^2以上,比柳豆1号和莆豆8008均增产10%以上。生产上要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优质花生新品种莆花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花3号系以粤油5号为母本、金花¨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叶斑病、锈病,抗旱性较强,抗倒性中上,耐涝性中上。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