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磷、镁及硼肥用量相同及不施任何有机肥的基础上,设氮、钾用量及其不同配比施用对青花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与青花菜粗蛋白质、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而与Vc含量则呈负相关。每公顷施K2O75kg时,花球粗蛋白质含量最高;钾肥施用水平与青花菜硝酸盐、Vc的含量呈负相关。N20K5配施处理花球产量最高而硝酸盐含量较低,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若干品质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小麦品种,相同基本苗通过不同施N水平及施N时期形成16种群体,分析其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容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容重及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及质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基、追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与运转、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都上升,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植株花前氮积累量与基施氮肥量、花后氮积累量与追施氮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籽粒氮产量与花前氮积累量、花后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前氮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氮积累量及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基、追氮肥平衡施用,氮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钾肥对3种叶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使大白菜和芹菜增产22.7%~36.5%和12.2%~44.6%,对甘蓝产量影响不大;增施钾肥提高大白菜、甘蓝和芹菜产量7.8%~22.8%,14.1%~32.7%和34.6%~54.1%.氮肥用量与3种叶菜产量均表现为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钾肥用量与大白菜、甘蓝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关系,而芹菜产量与钾肥的用量呈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增施氮肥提高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增施钾肥对大白菜和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大,对甘蓝则为低钾(K1)使硝酸盐含量提高4.4%,高钾则降低硝酸盐33.3%~41.1%.氮钾肥对3种叶菜营养品质的效应因叶菜种类各异.3种叶菜的Vc含量以大白菜最高,芹菜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以甘蓝最高,芹菜最低.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均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磷量(P2O5)在55.8 kg/hm2、施钾量(K2O)在13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瘤茎产量而降低硝酸盐含量.茎瘤芥无公害生产上,应控制氮、磷用量,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SeO3进行青花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青花菜对硒的吸收、转化特点,以及硒对青花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青花菜的含硒量;青花菜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同时随施硒量的增加,青花菜中有机硒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至最高浓度(100 mg/kg)时转化率又有所降低。除硒浓度为0.1 mg/kg外,硒浓度对青花菜产量均呈负效应;另外,低浓度硒使青花菜中维生素C含量有所增加,并且一定硒浓度可提高青花菜的部分矿质营养水平。综合各因素,青花菜施硒量以不超过1.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8.
氮钾肥对叶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钾肥时3种叶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使大白菜和芹菜增产22.7%-36.5%和12.2%-44.6%,对甘蓝产量影响不大;增施钾肥提高大白菜、甘蓝和芹菜产量7.8%~22.8%.14.1%-32.7%和34.6%-54.1%。氮肥用量与3种叶菜产量均表现为板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钾肥用量与大白菜、甘蓝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关系,而芹菜产量与钾肥的用量呈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增施氮肥提高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增施钾肥对大白菜和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大,对甘蓝则为低钾(K1)使硝酸盐含量提高4.4%。高钾则降低硝酸盐33.3%~41.1%。氮钾肥对3种叶菜营养品质的效应因叶菜种类各异。3种叶菜的Vc含量以大白菜最高,芹菜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以甘蓝最高,芹菜最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肥用量对青花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俊  何道根 《浙江农业科学》2009,(3):450-451,456
不同氮肥用量对青花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青花菜植株和花球的生长,提高产量,并可改善青花菜的外观品质,提高其商品性,但是氮肥过量或者不足都会抑制青花菜植株和花球的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在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用量以375-60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0.
以榨菜加工型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验材料,对榨菜菜头性状与施氮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榨菜产量、菜皮含量、菜形、空心和茎/叶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或三次回归关系;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菜头产量增加、菜皮含量降低、菜头形状愈好,但菜头空心愈严重,而茎/叶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分析提出榨菜栽培上氮肥用量控制在尿素450~525 kg/hm2,可实现菜头高产、优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番茄抗病性、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钾用量的增加,番茄早疫病病叶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基施450 kg/hm2硫酸钾处理病叶率与无钾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施用钾肥可使番茄产量提高4.2%~35.0%,硫酸钾用量在225~525 kg/hm2范围内与无钾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施氮水平对冬大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地上部含氮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亦下降。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下,大麦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氮积累量与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肥生产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生米藠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及微肥对藠头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肥运筹相同条件下,藠头产量、单穴分蘖数、单个鳞茎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K_2O 9 kg/667m~2时产量最高,CK(不施钾肥)产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施钾量和产量、施钾量和单穴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0 4**,r=0.883 7**),施钾量和单个鳞茎重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r=0.870 0*)。单穴分蘖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8 7**),单个鳞茎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 3**)。施用不同微肥对藠头的产量影响不同,单施硼肥有利于藠头分蘖和鳞茎生长,而施用锌肥和锌、硼肥混施不利于藠头增产。因此,在生米藠头生产上,最佳施钾量为9 kg/667m~2,且配合适量的硼肥施用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苏油4号油菜成熟期角果皮表面积指数PAI(源)、单株籽粒数(库)、产量三者间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显著,施氮量在0~27.5 kg/667m~2的范围内,PAI、单株籽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2)随施氮量的增加,苏油4号油菜籽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含量极显著上升,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趋势不明显,但呈劣化趋势的品质均在双低油菜规定指标范围内;(3)苏油4号高产保优的适宜施氮量为17.5~21.37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比对巴西陆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早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空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说明提高巴西陆稻IAPAR9单产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红菜薹的产量、经济效益及商品品质,红菜薹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平均增产41.8%,平均增收0.48万元/hm<'2>;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红菜薹中硝酸盐的含量.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氮水平的红菜薹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硝酸盐含量标准(叶菜类≤3 000 mg/kg);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红菜薹Vc含量,提高94.8%~171.1%;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商品品质的红菜薹适宜氮素(N)用量范围为440-490 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60.0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80.0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0~240.0kg/h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升高,施氮量240.0~480.0kg/hm2,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的回归统计分析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芹菜氮肥试用量为360.0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周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食味值与蛋自质含量、粉状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粉状粒百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0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N1处理的稻米食味值最高。即种植W45水稻品种,在总施肥量P2O510.8kg/(667m^2),K2O10kg/(667m^2),N18.4kg/(667m^2)的条件下,如果只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7:3:0的施氮比例;如果只要求高产或既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0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3:4:3的旅氮比例。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通过在小麦田块上开展微肥小区试验,探索微肥硫酸铜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施铜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当地土壤养分基础上,硫酸铜的最适宜用量为15kg/hm~2。另外,通过相关分析得出,铜肥用量与小麦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