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鸡胚免疫系统并不活跃,家禽在出雏前获得人工主动免疫一直使人们难以相信。在美国,随着蛋内注射的采用,鸡胚免疫已成为现实。本文就近十年来(1982~1992)国内外对鸡马立克氏病(M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及 ND IB、MD IBD 疫苗鸡胚免疫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0-211
<正>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商水县流行严重,在鸡群抽样检测感染率高达58%,鸡感染IBD病毒后,损坏免疫器官——法氏囊而导致鸡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消失,以致一些病的免疫失败,特别是对新城疫(ND)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发生IBD雏鸡群中,应用ND弱毒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理想,时常发生ND,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治ND,我们借鉴有些资料采用ND高免卵黄抗体对ND的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IBD疫苗免疫后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5种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商品疫苗和 1种中试产品 (NF8株 )免疫 7日龄SPF雏鸡和有IBD、新城疫 (ND)母源抗体的雏鸡。 1周后免疫新城疫ND疫苗 ,随后每周测定NDHI效价。在SPF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IBD商品疫苗有 2种对ND免疫产生显著的持续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有IBD、ND母源抗体鸡上的试验表明 ,5种商品疫苗中仅有 1种对ND免疫产生 过性免疫抑制作用。NF8疫苗在SPF鸡及有IBD母源抗体鸡上对ND免疫均未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两大疫病.据调查,两病的混合感染率可达70%~80%,混合感染的发病鸡群,病死率在80%以上.因此,IBD和ND的免疫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是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作用,使鸡对其他病原易感性增加和多种疫苗免疫失败;鸡新城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A类传染病,曾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城疫(ND)、克隆-30株,传染性法氏囊病(IBD)CT株的含毒鸡胚胚体和尿囊液研制成二联活疫苗.用10个免疫剂量ND、IBD二联活疫苗免疫7~10日龄雏鸡,不引起ND和IBD临床症状,说明该苗安全可靠.ND、IBD二联活疫苗与ND、IBD单苗免疫对比试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无显著差异,接种7~10日龄鸡,7天产生免疫力,14~21天达到高峰,一次免疫,免疫期2个月,保护率95%以上,从而能产生注射一次疫苗起到一针同时能防两种传染病,减少运输成本和应激的效果.现地应用已逾2亿羽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3~6周龄幼雏最易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死亡率在5~30%。此病主要是导致免疫抑制,使ND等疫苗免疫失败,并降低宿主抗病力,易诱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 1983年以来,IBD在我市郊县逐步蔓延,给养鸡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我国近十年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感染法氏囊病病毒后,鸡体的免疫器官受损,导致免疫应答降低或消失,致使一些病的免疫失败,特别是对新城疫(ND)免疫影响更为突出,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 (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 ,结果表明 ,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病(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鸡的二种重要的传染病。目前预防两病的疫苗,均要分别采用二次加强免疫,这种多次免疫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使基层养鸡户难以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寻求简便确实、适合本地情况的免疫方法。我们于88年6月至8月进行了鸡新城疫Ⅱ系苗与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的联合免疫试  相似文献   

12.
张远峰 《中国家禽》2002,24(10):20-22
鸡传染性法氏囊(简称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且对生产危害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染,且发病迅速,病情较重.另外,由于法氏囊发炎,使其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因而雏鸡经接种MD、ND等疫苗后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反应,甚至免疫失败.据统计,IBD发病率一般为80%~95%,高的可达100%,死亡率为20%~35%.有的高达5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5):345-347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联合高免卵黄抗体(NDV-HI效价1:640以上,IBDV琼扩效价1:80以上)肌注免疫,可抵抗ND或IBD强毒对1~2月龄雏鸡的攻击;饮水免疫效果不确实.体内抗体完全消失的鸡发生ND后,用卵黄抗体难以治愈,体内抗体未完全消失的鸡发生ND后,卵黄抗体的治愈率很高.临床应用总有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株对新城疫免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华 《中国家禽》2000,22(10):45-46
一般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对鸡新城疫病毒 (NDV)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对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可能更大。   发生 IBD的鸡群,对包括 ND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对 IBD免疫造成 ND的免疫抑制这一事实,人们给予的重视不够。下面就影响这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如何降低抑制作用,谈谈我们的看法。 1 IBD疫苗毒株造成的免疫抑制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法氏囊的损伤和机能的降低。雏鸡使用较强毒力的 IBDV免疫后,可见法氏囊粘膜水肿,颜色发黄,…  相似文献   

17.
鸡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消失。近二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危害极为严重,发病率为80%左右,死亡率为10~50%。严重的是鸡发生IBD时,许多鸡群继发感染新城疫(ND)更增加了死亡率。过去我们一直采用IBD、ND二联高免卵黄液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因其是来自同种动物,有随卵黄传递其它病原体的危险,很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异源IBD、ND二联高免血浆的研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IBD病毒血清型多、交叉免疫幅度小、弱毒疫苗性能差,故许多鸡场虽接种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常与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各地研制出诸如IBD卵黄抗体、IBD、ND双抗卵黄液和抗血清等作紧急防治,大都收到明显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我们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疫苗和方法接种产卵母鸡的IBD、ND卵黄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中雏,破坏其免疫器官法氏囊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IBD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极高的特点。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14~105日龄的幼雏和中雏易感,其中21~42日龄雏最易感,1~2日龄幼雏和成鸡也可呈隐性感染,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群一旦染上IBD,3天内可波及全群,感染率高达100%。虽IBD死亡率仅5%~30%(发病率为60%~80%),但由于IBD病毒破坏了法氏囊和淋巴细胞,致使免疫机能降低,使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达不到免疫效果,进而…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