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省常年播种面积约14万hm2,但田间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据调查,一般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占总杂草株数的70%~85%,阔叶杂草占15%~30%,每年因杂草危害而造成大豆减产10%~20%,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是保证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防除大豆田杂草,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10%旱地雷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富锦市大豆灰斑病发生较为普遍,但不同地区发病程度不同,尤以2009年发生较重,发生在大豆封垄后,尤其田间湿度大极易发生.该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发生早衰,造成产量损失,一般损失率在5%~15%之间,严重时达30%~50%,同时还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其病斑还影响大豆外观,造成大豆发芽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含油量降低,致使商品率下降,影响其销售.  相似文献   

3.
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为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防治方法: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2.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  相似文献   

4.
大豆不同生育期去叶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摘除不同量叶片 ,结果表明 :随着叶面积的损失量增大 ,大豆单株有效荚数、有效粒数、籽粒增长强度及百粒重降低亦增大。在盛花期以前损失 3 0 %~ 5 0 %以内的叶面积 ,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鼓粒期稍有损失 ,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5.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全面准确地总结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标准,提高大豆病虫害统计的准确性,科学评估病虫害对大豆的危害。2013年,进行颍州区大豆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结果表明: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杂草防治区、病虫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6%、82.5%、94.3%、88.6%。专业化综防区的大豆产量最高,为2788.35 kg/hm2,经济效益最高,为14168.76元/hm2,农民自防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次之,杂草防治区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差。  相似文献   

7.
大豆收获损失是指大豆在田间收割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从增加大豆产量的角度增加大豆有效供给,而对减少大豆产后损失的关注较少。本文聚焦于大豆收获环节的损失,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对我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机械收获环节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内蒙古大豆机械收获环节的损失率约为5.55%~5.77%;黑龙江大豆机械收获环节的损失率约为8.06%~10.23%。  相似文献   

8.
大豆生育期间的倒伏,是近年生产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且不利于收获,通常情况下大豆倒伏可使大豆减产30%~50%或更多.总结大豆倒伏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是提高大豆产量和促进大豆生产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1国外农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1.1美国"大豆生产系统中的害虫综合管理"项目大豆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以上。然而,大豆生产受到各种病虫害侵袭,且其分布逐步扩散,并逐步适应一些防控措施。在中南部地区,每年有70%以上的大豆遭受蝽象、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每英亩的产量损失加上防治成本达51.76美元。在中西部地区,大豆蚜可进一步造成3%的损失,估计年损失额达到24亿美元。短期内,病虫害蔓延的复杂性导致难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或厢边种植大豆等农艺措施对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利用和径流损失的影响,为探索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有效农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且无农艺措施(CK)、施化肥但无农艺措施(CF)、施化肥+覆盖稻草(CF+R)、施化肥+厢边种植大豆(CF+S)和施化肥+稻草覆盖+厢边种植大豆(CF+R+S)5个处理,探讨稻草覆盖和厢边种植大豆对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利用及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CF+R和CF+R+S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0%和23.2%(P<0.05,下同),玉米生育期内总径流量分别显著减少18.5%和22.0%,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20.1%和25.6%、15.2%和20.1%,磷素累积量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氮、磷、钾径流损失量显著减少33.6%和40.2%、38.0%和40.0%、38.8%和46.6%.CF+S处理对玉米增产和氮、钾肥料增效的影响不显著,未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和减少氮钾养分的径流损失,但可显著减少17.7%的磷素养分损失.[结论]稻草覆盖或稻草覆盖结合厢边种植大豆的农艺措施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氮素和钾素利用率,并显著减少氮、磷和钾素径流损失.其中稻草覆盖结合厢边种植大豆农艺措施的增产效应、肥料利用效应和养分损失环境效应相对较佳,可在南方丘陵地区大田旱地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4,(2):32-32
200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0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8.4万公顷,增长3.3%.其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306.6万公顷、68.9万公顷和36万公顷,增幅均在10%以上.由于去年灾情严重且影响面广,部分地区损失较大,因此三省大豆产量增长并不明显,分别为598万吨、175万吨和67万吨,增幅为0.67%、16%、14%.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县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有大豆栽培的区域均有大豆食心虫发生,部分地区虫食率达5-10%,造成粮食损失4-15%。如对大豆食心虫进行有效防治,可使虫食率降低15-20%,挽回粮食损失6-13%,提高大豆等级1-2级。  相似文献   

13.
精喹禾灵对夏大豆田间的控草效果和光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10.8%精喹禾灵乳油对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牛筋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对田间光照、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有效控制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危害,对稗草、马唐、牛筋草的综合密度防效为94.00%~100.00%,综合鲜重防效为95.02%~100.00%;施用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显著提高大豆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叶病是众多病害中分布最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豆种质衰退和产量损失。奎屯垦区在大豆引种示范过程,大豆花叶病毒病在部分品种上损失超过35%,严重影响大豆生产,是造成减产的首要病害。探明该病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控研究对未来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保护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是大豆主生产区,以前大豆顶枯病只是零星发生,近几年发生却相当普遍,仅次于花叶病,又叫芽枯病、矮化病、萎缩病,大豆顶枯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且各地顶枯病病原有差异,是大豆病毒病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发病地块60%~70%的大豆植株折倒,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发病损失率一般在25%~100%,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产。东北地区大豆顶枯病多在大豆生长中期显症,与大豆花叶病无论种子还是植株症状上较难区分,必要时需检测病原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09-113
以玉米(120 kg/hm~2)、大豆(65 kg/hm~2)单作施氮量为基准,对间作玉米-大豆模式设置5个施氮水平(玉米、大豆单作施氮量;玉米减氮50%,大豆不减氮;大豆减氮50%,玉米不减氮;玉米大豆均减氮50%;不施肥处理),通过对间作玉米和大豆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以期获得间作玉米-大豆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在均减氮50%处理下,玉米秃顶长显著增加,穗长和单穗重显著降低,玉米产量降低5.72%~6.81%,大豆产量降低8.94%~11.74%,玉米经济效益降低4.35%~6.14%,大豆经济效益降低11.10%~12.15%。单一玉米或大豆氮肥减量50%对两作物主要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均无显著影响,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饶河县是黑龙江省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大豆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50%以上.以前大豆菌核病在当地只是零星发生,而2002年大面积发生,面积达460hm2,减少幅度在20%~80%,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大豆花叶病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大豆主要的种传病毒。大豆花叶病的侵染区占大豆产区70%-95%以上。植株被病毒侵染后的常年产量损失为5%~7%,重病年损失10%-20%,河南严重年份可减产25%-60%。防传毒昆虫同时用2%菌克毒克水剂或20%毒A可湿性粉剂连续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与大豆、芸豆套种,多采用直播方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350~400千克.通过采用玉米育苗单株定向栽培技术,每667平方米玉米产量达到600~650千克,大豆、芸豆产量分别增产10%以上.该技术荣获贵州省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