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粳稻87-4为供体,香糯稻35-90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导入。当代结籽26粒D1代实收单株3株,从D2代中选取8个单株,其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粒色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有一变异性还出现紫色颖尖,紫色叶耳及叶舌,上述变异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受体,并在子代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BC2F5代10个株系进行花药培养,在494个H2代株系中选择出32个变异株系进行变异性状分析,我们将其分离变异样式归为简单分离变异和激烈分离变异两大类.其中简单分离变异型以株高变化为标准又划分为3个亚类,即:株高变矮且其他性状发生变异;株高不变但其他性状发生变异株高变高且其他性状发生变异.激烈分离变异型的变异样式类似F2分离模式.我们进一步对株高、育性、穗伸出度、千粒重、着粒密度、穗型、穗芒、抽穗期等性状的变异频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株高、育性和穗伸出度的变异频率较高,着粒密度和抽穗期次之,变异频率最小的是穗型、千粒重和穗芒.  相似文献   

3.
鄂玉11是湖北省宜昌市农科所用外引系8112作母本,自育系S73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于199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28天,幼苗长势较强,平均株高280cm,穗位高110cm,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半紧凑株形,适宜密植,双穗率4.1%,空秆率0.7%,平均穗长20cm,穗粗4.8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340g,出子率86%,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大、小斑病均为1级,纹枯病指11.30,青枯病2%,未发生其它病害,抗性强,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46-3052
本研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 (Shanxi sorghum apomict-1)的全基因组DNA导入水稻‘辽盐28号’、‘辽盐6号’两个品种,子代的遗传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连续自交选择和鉴定,获得了27个表型稳定的D_4代株系。通过田间种植,对导入株系的抽穗期、分蘖数、株高、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的表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_4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广泛变异,部分D_4代株系茎秆、穗粒颜色更偏向供体高粱,表明高粱全基因组DNA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对受体基因的表达产生了影响,与受体亲本相比,导入株系在抽穗期、分蘖数、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主要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变异。进一步对变异株系分析筛选有助于挖掘新种质材料,为选育水稻新品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λDNA导入中国春小麦,对其后代D1,D2代的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对形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跟踪统计。D1、D2代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出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D1代PMC减数分裂变异率为25.54%,但未发现明显的形态性状变异。D2代PMC减数分裂变异率为24.05%,与D1代相比,D2代的PMC减数分裂变异开始分化,观察的出现PMC减数分裂变异的30个单株中变异幅度为9.04%~57.14%。D2代群体形态性状发生了丰富的变异,在株高、茎秆硬度、穗长、穗粒数等方面出现了变异,并且出现了茎秆坚硬、穗长增长、穗粒数增多的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6.
小麦高空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形、粒民穗数等性关均产生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诱变为小麦中提供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也为航天部门为农业服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无性系株高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H1花药单倍体试管苗基部,取尚未分化绿苗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的体细胞无性系,获得4丛R1结实株系。从田间R2的观察中发现,R1的4株后代中有1株4个穗繁衍的86个单株发生了变异,R2的株系变异率为25%。经过这株变异的R2、R3的株高连续观察发现:株高变异范围均很大,并有超亲现象,R2的变异大于R3;穗系间和穗系内的变异均极显著,穗系间变异大于穗系内变异;R3有8.14%的株系已稳定;R2和R3的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小麦4个组合7个籽粒产量性状进行研究表明:小麦的籽粒产量性状都属数量性状,F_2代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除穗粒重和株穗数外,凡双亲差异大的,F_2代一般都是中间类型的植株数占多数,反之则少,而超大、小亲个体百分比高.在本年试验条件下,一般广义遗传力都较低,其大小依次为粒重、株高、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小穗数、株穗数。粒重、穗粒重、穗粒数遗传变异系数高,与产量有选择潜力,其它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小,选择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0.
幼穗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培  桑建利 《作物学报》1992,18(5):391-396
冬小麦(综抗矮6号×泰山1号)F_1代花培H_1代纯系经幼穗离体培养建立的13—7管无性系获得一株R_0代种子,后代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其R_2、R_3代株高、抽穗期都呈一个正态分布、连续性变异,调查的几个性状在R_3代稳定率已达84.85—100%。已从稳定品系中选择出一批不同株高和高蛋白材料,其中4个品系比对照冀麦6号增产17.2—35.8  相似文献   

11.
4种常见的不同质源籼型不育系与7份粳型(偏粳型)广亲和或广亲和恢复系间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表明,三系法籼粳杂种F1的平均株高,单株穗数,抽穗天数,剑叶长及主要穗总粒数等均存较高的对照优势,协青早A和珍汕97A参与籼粳配组,其杂种在综合性状上通常较D297A和II-32A所配杂种要优越;选用感光性弱和配合力强的广谱型广亲和恢复系(如H64)进行籼粳配组,其杂种可以克服植株超高,生育期超长,结实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乌什垦区冬小麦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r6〉收获穗数r7〉单穗重r5〉粒质r8〉株型r3〉穗长r2〉穗粒数r4〉生育期r10〉株高r1抗倒性。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千粒重、收获穗数、单穗重,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小麦及时更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寒地早粳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寒地水稻种品种龙粳14和龙花00-233,返回种子进行地面种植筛选,创制寒地优异种质新材料或选育新品种,并对寒地早粳航天育种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SP1代出苗率降低,有小部分不正常苗出现,SP1代~SP3代有变异株产生,以SP2代较多。寒地粳稻航天育种的变异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部分有益农艺性状变异如株高变矮、穗变长,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结实率升高、分蘖增加等出现比例较高,可见育种卫星搭载是创造寒地粳稻种子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10份黑粒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筒述了各品种的特点。全部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主穗粒数和穗长等性状变异丰富,同时发现其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因此黑粒小麦可作为优良的品种资源,用于长江中下游高营养小麦育种工作,但要在利用上注意抗病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问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株穗数、穗粒数等同于受体,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是构成该种质超高产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中单项指标超受体幅度达27.72%。利用种间杂种优势,是创造小麦超高产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Hayman(1954)的双列杂交法对小麦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稳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稳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德不孕小稳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越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大.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早代选择对株高有明显效果,其次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稳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于粗重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麦单株种子生产潜力及相关性状特征,以57个不同基因型F2代小麦超高产单株为材料,对超高产单株产量性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通经和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高产单株(≥80 g/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2)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粒重和容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3)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决定单株产量的65.33%,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株粒数分别决定单株产量的19.92%、18.15%、13.72%和5.6%。≥80 g/株的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自交系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个甜玉米自交系的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鲜穗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茎粗、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穗长、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叶片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及穗行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85%。  相似文献   

19.
高粱9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4)和(4×5)的广义遗传力分析,初步可以看出,杂交种生育期、株高、茎高主要由亲本的加性基因所控制;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角质主要由亲本基因的显性效应和基因互作效应所控制;穗长和穗柄长的遗传控制中,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近于相等。这种情况也为狭义遗传力的估值所证实。因而,运用上述材料与具有特殊性状优良的品系组成群体,进行轮回选择,能够选育出更有价值的材料来。  相似文献   

20.
冬暖式大棚玉米育种加代及自交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暖式大棚1年2代加代技术,通过2004-2007共4年的不同方式的种植和选育,选出稳定自交系31个、有希望的组合6个。结果表明:加代种植时以大棚外不盖草苫,棚内1月25-30日用营养钵育苗,外盖小拱棚草苫,3月5日左右苗龄3~4叶1心时大棚内移栽,6月15-20日收获最为理想。大棚种植代对植株性状中的株型、叶色、穗形、粒型、苞叶、穗行数、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可以严格选择;对抗倒性、小斑病、粗缩病、锈病不能选择;对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根系、雄穗不能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